乡村小学的体育老师
赖宣治1988年出生在广东省信宜市的一个乡村小镇。2010年,赖宣治从武汉体育学院毕业后,来到广州市花都区七星小学担任体育教师。全校150多名学生,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另一半是本地的农村孩子。学校的体育设施简陋,赖宣治到来之前并没有专门的体育老师,体育课往往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第一节体育课,上课铃声响了,学生们手脚局促、神色慌张地站好队。赖宣治喊着口令带学生做准备活动,由于学生缺少系统的体育训练,手脚非常不协调,简单的动作学了好几遍,依然做不流畅。
眼前的场景,让赖宣治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他出生在贫困山区,小学时几乎没上过体育课。他决心做好学校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也能拥有强健的体魄。
赖宣治组建了一支篮球队,想由此带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因为训练,学生们延迟了回家时间。训练中,有学生因为拼抢摔倒,受了伤。家长们不干了,他们认为打篮球会耽误学习,反对孩子加入篮球队。原本五六十人的篮球队,只剩下几个人,篮球队不得不解散。赖宣治对着空荡荡的操场,无奈地摇头。
随后两年,赖宣治又尝试在学校发展足球、田径等运动项目,但这些项目需要场地和器材,对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随后也不了了之。
门外汉研发跳绳技术
2013年,当地教育部门大力推广跳绳运动。赖宣治眼前一亮,跳绳运动用到的技术不多,对器材、场地的要求也不高,正适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练习。赖宣治有了组建跳绳队的想法。可是赖宣治参加了三次跳绳基本测试,三次都不及格。一个不会跳绳的老师,能带好队伍吗?赖宣治在网上找了一些跳绳的教学视频。除了上课,他的业余时间都花在研究跳绳上。一个多月后,赖宣治终于找到了诀窍:弓着腰能缩短绳子的距离,绳子越短,运动的轨迹就越短,自然转得更快,绳子与地面的摩擦力更小。他给这个方法起了一个名字叫“弓腰半蹲式跳法”。除此之外,赖宣治将跳绳与其他体育运动相结合。他从打羽毛球中借鉴握绳的姿势,在舞蹈和武术中找到了花式跳绳的动作。
在赖宣治的带领下,学生们的跳绳技艺突飞猛进。不过,赖宣治认为还不够快,还有进步的空间。他又把目光投在绳子的材质上,先后尝试了多种材料做绳子,废弃的电线、角落里的塑料绳、尼龙绳,结果都不尽人意。
一次,赖宣治推着熄火的摩托车到修车行,等待修理时,地上一根刹车线引起了他的注意。摩托车的刹车线软硬、粗细适中,正是做跳绳的好材料。他问修车行老板要了几根刹车线,回去后很快制作出一条特制绳。他试着跳了几下,果然轻便了许多。
为了练出好成绩,赖宣治要求跳绳队的队员每天早上6:30到校,上课前训练90分钟,下午4:30,再次在操场集中训练。
家长的抗议还是不期而至。几位学生的家长,将赖宣治堵在学校门口,指责他只想出风头,无视孩子们的学业,让他立刻解散跳绳队,把时间还给孩子。
家长一闹,将近一半学生退出了跳绳队。不能就这样解散跳绳队,赖宣治一家家走访,试着说服学生家长。有些家长开门后发现是他,立刻“砰”的一声关上房门。一次不行,那就第二次家访。有一名学生赖宣治家访了二十多次,最后,学生的奶奶心软了,觉得赖宣治为人很实在,不像是坏人,这才同意把孙子送回跳绳队。
打造跳绳“梦之队”
赖宣治意识到:只有用成绩才能回击质疑。他对学生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训练,学生们也练得格外卖力。每次训练结束,大家的衣服几乎能拧出汗水。2014年,在安徽举行的全国跳绳比赛分站赛上,赖宣治带领的跳绳队获得了30多枚金牌。比赛结束后,队伍里个子最小的女孩走到赖宣治面前,把她在比赛中获得的多枚奖牌挂在赖宣治的脖颈上,激动地说:“老师,我很开心。”那一瞬间,赖宣治也红了眼眶。
拿到全国冠军后,赖宣治又带领跳绳队登上了世锦赛的舞台,一举夺得34枚金牌,刷新两项世界纪录。2015年11月的首届世界学生跳绳锦标赛上,七星小学夺得28枚金牌中的27枚。
2019年7月,赖宣治带领队员们来到挪威跳绳世界杯的赛场。赛场上,“光速少年”岑小林半蹲着身子,双腿如同装上一台高速运转的马达,急速转动的绳子几乎看不到影子,只能听到持续拍打地面的声响。3分钟内,岑小林创造出跳绳1141下的成绩,一举刷新世界纪录。岑小林转学到七星小学时性格内向,获得跳绳冠军荣誉大大激励了孩子,让他变得阳光、开朗、自信。
随着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多,赖宣治意识到:成功的意义已不再是胸前金灿灿的金牌了,而是跳绳带给孩子们的改变。看到孩子们积极的变化,家长们一改此前的反对态度,主动把孩子送来参加跳绳训练,外校的学生也慕名前来参加跳绳队。
赖宣治动情地说:“我会告诉每一个学生,世界上只有努力是最公平的,只要努力,你就能证明自己。”
莫愁 2020年17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