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果没有我,世界将少一份奇迹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10307
  ?武燕

  

  有一个家长跟我说出了她的一个烦恼:她的孩子今年上初一,成绩一直班级前三名。可孩子总抱怨学习太苦了,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感觉人生没意义。她问我该如何引导孩子走出这种困境。

  我非常理解这位家长的担忧。孩子升入初中后进入青春期,内心越来越成熟,开始思考人生,这些抱怨都是正常的。换个角度看,孩子步入青春期,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应当引导他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存在很重要

阿德勒作为个体心理学之父,强调将人看作是与他人、与环境紧密联系的个体。也就是说,人是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来看待人的问题。这个理论对于我们教育孩子很有帮助。

  我们可以和孩子玩一个很简单的造句游戏:我是谁的?如果没有了我,谁就没有了?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去造句,越多越好。

  我曾经在班级里带学生玩这个游戏,按照头脑风暴的规则,学生的创造力被无限激发,四十多位同学没有重复。很多学生说:“我是我爸爸妈妈的儿子(女儿),如果没有了我,他们会很伤心。”还有学生说:“我是我家阿黄的主人,没有我,阿黄就再也没有主人了。”“我是校园那棵树的欣赏者,若是没有我,那棵树就再也没有人欣赏它了。”“我是世界的奇迹,如果没有我,这个世界将少了一份奇迹。”越往后,学生们越能将对象拓展到自然、社会,价值也从实用层面发展到审美层面。

  这个游戏的精髓,在于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处于各种关系中,他的存在本身就有意义。因此他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我的努力有价值

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努力,能让其他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拥有更幸福的人生,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现在的孩子,最困惑的地方在于,当他发现所有爱他的、他也深深爱着的亲人,对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好好学习时,他发现自己很难满足家人的期望,因为第一名只有一个,重点初中、重点高中、985大学是那么难考。既然怎么努力都无法满足家人的期望,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放弃。毕竟,如果不努力还能保持“聪明”,如果努力了还学不好,岂不是只能做“笨蛋”。

  作为父母,若是发现孩子有这个倾向,要做的就是把对学习结果的关注,放在对学习状态的关注上,不断地肯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学习的专注力、态度、习惯等,让孩子发现,他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努力都有意义。相应地,他就愿意在学习上有更多投入,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除了关注学习,父母还应该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去发现孩子的内在潜能,唤醒孩子的内在力量。父母若是能对自己的生命多一点笃定与从容,就能允许孩子进行更多的选择。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孩子会惊喜地发现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让父母高兴,他们就会安心地去探索自己,我们的爱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勇气。

  其实,我们多数人都将拥有平凡的一生,若是能在这平凡中活出滋味来,是非常幸福的事。我们只要坚信,“做个好孩子”是孩子心中的一首歌,是生命本身的呼唤,孩子自己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的创造很精彩

个人的成长需要明确的目标,企业的奋斗需要美好的愿景,国家的发展需要宏伟的蓝图。一切美好的发生,都是在理想中萌芽,在实践中生根,在生活中开花结果。

  孩子的发展需要父母为他讲好一个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世界因你而精彩。这个故事会赋予孩子一种无穷的力量,让他相信自己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看到自己和社会、和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当他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发展自我,他一定会加深自我认同,相应的就一定能找到为世界作贡献的某种方式。

  人生有什么意义,各有各的答案。我以为,将我们个人融化在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中,幸福感、成就感、意义感会随之而来。

  莫愁 2020年9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