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变与不变中的坚守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9772
  编辑手记:

  2012年,《莫愁》采访了苏绣工艺师郁晓莹。采访前,我们遇到了难题,号称能把人的隐私一挖到底的网络上,有关她的消息竟一个也找不到。随着采访深入,我们惊喜地发现,其实她是一个极认真又极可爱的人。虽然诸多荣誉加身,在郁晓莹看来不过是虚名,只有沉浸在刺绣中,才能带给她真正的快乐。自1995年进入苏州刺绣研究所至今,郁晓莹从事刺绣行业已经24年,从当初的技术骨干,成长为如今苏州刺绣研究所实验工场主任。

  环秀山庄的冬天似乎比别处到得晚一些,银杏树此时还蓬蓬盛盛,暖阳穿过,橙黄色的光影大摇大摆地攀满一整面白墙,看得人也跟着放松起来。苏州刺绣研究所就坐落于此,郁晓莹笑意盈盈地走出来,仍是7年前《莫愁》初见她时的清新明丽。

  过去的几年里,郁晓莹过得充实而忙碌。担任工场主任后多了不少行政事务要处理,然而无论工作多忙,她从未离开过刺绣一线。

  郁晓莹最近完成的作品叫作《长城》,底稿出自一位俄罗斯摄影师之手。画面以一段城墙为界,分为两块三角形:左边向阳,是玫红的暖色调;右边背阴,呈灰蓝的冷色调——如她所说,“一半像海水,一半像火焰”。这幅作品的色块极其琐碎繁杂,因为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树木、山石、残雪上时,浓淡深浅各不相同。山上云雾变化多端,浓处遮天蔽日,淡处隐约还能看见远处的树梢。为了突出层次,郁晓莹需要不厌其烦地一层层叠加,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每看进一层,便领略一层不同的美感。

  

  从事这行以来,最枯燥的时候,莫过于在学校练基本功。就是绣最最简单的长方形,用传统绣法,一排一排上线,比谁线条排列最整齐。之后花样多点,也不过绣片花瓣,依然是比谁线条最齐整、谁边缘最光滑。冗长单调的操练,她却不觉无聊,在自己均匀的呼吸声中,体会着银针上下穿梭、似乎要延续到永恒的节奏感,甚至都有些迷醉了。

  郁晓莹说,实践越多,就越感到一幅作品变画为绣的不易,对绣者来说,首先在思维上要有一个飞跃——从感性到更感性,从想象到大想象。

  ——摘自《莫愁·智慧女性》2012年1期

  “就像一瓶好的香水,前调、中调、尾调一层层展开。”郁晓莹形容得很浪漫。

  刺绣不等于简单复刻,一件绣品是否有生命,须看工艺师个人的理解、想象和再创造。下针如下棋,必得把棋面上下左右全部看遍,才能做到落子无悔。郁晓莹担任工场主任后时间被切得很碎,有时刚坐定,电话来了。更恼人的是,已经琢磨好了,待落针,一个急事派下来,郁晓莹只得起身。她不会因为忙碌而松懈半分,但凡再次坐下来,一定仔仔细细重新看过布局。

  原本预计9个月完成的作品,郁晓莹前后花了32个月。掂量下来,她愈发清楚,什么才是自己内心无法割舍的。今年6月,她将行政事务全部转交给同事,一身轻松地回到绣绷前,心无旁骛。

  对刺绣的钻研同样要沉得住气。近几年,行业中涌现出不少申请专利的新针法,在郁晓莹看来,多数还是换汤不换药。这一门发展了2000多年的技艺,其实早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各种针法变化在其中都能找到源头。与其费心琢磨特立独行的针法,不如将苏绣原有的技艺学到骨髓,用到极致,这才是她眼中真正的创新。

  郁晓莹引我来到一幅书法作品前,乍一看,它再寻常不过,且只有黑色一种颜色。她带着我靠近,细细看过每一处起笔、顿笔、行笔——轻重各异,收放有别。起笔因为刚刚饱蘸墨水,颜色自然重些;后面写顺了,加上没有及时补墨,颜色也就愈来愈淡,狂草中甚至会出现枯笔;到了最后,速度放缓,颜色又深起来,仿佛能感觉到写字的人再度凝神提气,藏锋收笔。乱针和平针结合,粗线与细线交织,才造就了这样的灵动——原来我以为的寻常,正是真实到极致的一种体现。

  有句行话说,入了刺绣这一行,就得活到老学到老。时代变化很快,但是钻研刺绣的功夫快不了。郁晓莹说,学刺绣,不可能几年内把所有功夫学完,一个知识点就要学几年,一个个知识点累积起来,技艺和眼界也在逐步提升。从水墨丹青,到浓墨重彩,学的是风格;从花鸟鱼虫,到摄影肖像,学的是题材;从平针、细针、乱针等,到取长补短、交替运用,学的是针法……艺无止境,学无止境。研究所经常邀请各类艺术家来上课,说起不久前画家杨明义来所里演讲,郁晓莹还是很兴奋。看得出来,她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也渴望学习更多,“我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入了研究所大门,郁晓莹专注、少语,一针一线,是她表达的方式;出了大门,她风趣、健谈,会神采飞扬地介绍苏州美食,叮嘱我离开时一定要去长发西饼店带几个刚出炉的鲜肉月饼。她每天健身,定期上摄影班——郁晓莹的手机里,留下了环秀山庄一年四季最美好的模样。艺术和美不可分割,她爱艺术,爱一切美的事物。

  苏绣研究所的工作室里从不开灯,因为丝线的每一种颜色都要在日光下确认。阳光透过窗格洒在地面,影子移动得很慢很慢,时间好像也因此缓下来。当问起过去几年有什么变化,郁晓莹回答:“时间变了,我的想法也变了。如果你让我重新绣一幅以前绣过的作品,我会绣出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不是因为技艺变了,是我的理解变了,我想表达的内容也变了,正如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我做这件事的那份享受没有变,我的热爱也没有变。”

  莫愁 2019年34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