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安琪之家,伉俪守护一片天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8538
  文/余之敏

  

  王芳是一名脑瘫儿的母亲,在给女儿寻医择校的过程中,她遇见了很多脑瘫患儿。那些无助又单纯的孩子,激发了王芳的母爱。她想为这些孩子做一些什么,这也得到丈夫李绿江的全力支持。16年艰辛付出,王芳夫妻帮助了8000多个脑瘫患儿,他们彼此相携广施爱心的经历为人称道。

不幸遭遇让两颗心越走越近

王芳和丈夫李绿江是再婚。

  1992年,王芳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大女儿六个月时被查出患有脑瘫。丈夫狠心离去,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

  听说儿童福利院有工作人员帮残疾儿童做康复训练,王芳把孩子送了过去,没想到孩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里的老师和同学。此后,每周一早晨,王芳都是一手拎着洗换用品,一手拿着助行器,背着女儿到儿童福利院,每周五晚上再把女儿接回。看她这么辛苦有很多热心人要给她介绍对象,说给她搭把手,并建议她干脆趁机把孩子送进福利院,也算是个解脱。但她不答应。

  历经六年的寻医问药,孩子的状况仍没有改善。同龄的孩子上学了,却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王芳的孩子,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王芳在和别的患儿家长交流时,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很幸运了。对于大多数脑瘫患儿来说,他们只能躺在家中,王芳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想凭借自己照顾女儿的经验,去帮助其他脑瘫患儿。

  就在这时,一个记者走进了她的视野。他叫李绿江,五年前的一场车祸让他永远失去了爱妻,他与五岁的儿子相依为命。1998年一次采访,李绿江认识了王芳。在随后的接触中,李绿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居然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他被王芳深深感动着,而这份感动又驱使他想走近她,想保护她。

  “这份爱要承担的太多。”李绿江向王芳表白心迹时,王芳婉言拒绝。但李绿江坚持不懈地陪着王芳一起照顾孩子们,终于打动了王芳。他们用爱建立了自己的小家。2005年,两人结婚,王芳对李绿江的儿子视同己出,关怀备至,李绿江也深爱王芳的两个女儿,他们的家和谐而美好,在当地传为美谈。

让更多的折翼天使重新飞翔



  王芳

  

  王芳与李绿江在为儿童做康复训练

  2001年7月,王芳到香港参观学习,发现在那儿,针对脑瘫患儿有一套完整的康复系统,办一所帮脑瘫孩子康复教育机构的想法再一次萌发。李绿江一开始不同意,担心王芳的身体吃不消,再者两人经济上都比较困窘。但王芳的执着,再一次打动了他,李绿江还是决定全力支持。2002年6月1日王芳和李绿江正式创办“安琪之家”,这是广西第一家、全国第三家专门服务于脑瘫患儿的公益机构。

  “安琪之家”开办不到两个月,王芳就花光了身上仅有的3万元积蓄。李绿江得知,立即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不久,资金再次告急,最困难时,账面上仅有20元钱。“已经有两个月发不出工资,撑不下去了。”周围人议论纷纷。王芳非常焦虑。但不断增加的学生给了她极大的鼓励。为了帮王芳渡过难关,李绿江利用自己的记者身份竭尽全力地宣传推荐,终于打动了一些爱心人士,他们的无私捐助让机构起死回生。像这样的财务危机王芳前后共遇到8次,又遭遇3次房租涨价、机构被迫搬迁等困境。每到山穷水尽,李绿江都和王芳相扶相携,同甘共苦。

  几年下来,他们见证了一个个奇迹。家境贫困的甜甜因为脑瘫,母亲离家出走,父亲万念俱灰。甜甜六岁时都坐不稳,却用两年时间学会了说话、走路。如今长大了的她掌握了平面设计和电脑维修技术,找到了工作,她的母亲也回归家庭。在“安琪之家”,像这样的孩子不胜枚举。

  很快,“安琪之家”远近闻名,已在全国19个省市建立了52家成员机构,每天直接服务超5000人。十几年来,王芳和李绿江累计帮助8000多名脑瘫孩子找到了温暖和希望,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让他们有尊严地融入社会。

  王芳说:“能让越来越多的折翼天使重新飞翔,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此我要感谢爱人一路支持。”正是这份彼此的爱,才让一份公益数十年日一日地坚持下去。

  莫愁 2019年26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