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地铁里的光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6768
  文周世琪

  朱利伟第一次拍下地铁上的读书人,是在2018年2月。那天,她刚上地铁,发现前面有一个年轻人在看书:“这本《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书名真好玩!”她知道这是一个关于人生哲学的有趣作品,很想问问对方这本书好不好看,但没好意思开口。

  一车厢的人几乎都在低头看手机,只有这名年轻人沉浸在书中。“这画面太美好了!”身为北京一家出版社编辑的朱利伟被眼前的场景感动,拿起手机拍下照片。

  不久后的一个早晨,朱利伟好不容易挤上地铁,正挤得喘不过气,却突然眼前一亮:“这么逼仄的空间里竟然有人在看书!”那个人正在读一本经济学论著,边读边用笔勾勾画画。朱利伟的心情豁然开朗:“他所拿的那本书,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就像正在发着光,吸引着我。我要把这一束束光采集起来,让它照亮更多的人!”从此,她坐地铁只要看到有人读书,就用手机拍下来。

  朱利伟以前认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当她开始留心之后,却每天都能发现有人在乘地铁时读书。

  2018年4月,朱利伟在豆瓣网上建了个相册《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没想到,这组照片被豆瓣推荐到首页,吸引了很多人关注。

  喧嚣的环境里,能静下心来读书的都是什么人?他们在读什么书?朱利伟的好奇心越来越浓。

  朱利伟曾在地铁上看见一位老人拿着放大镜,一字一句地读书。本以为老人读的是养生方面的书,走近却发现是一本小说《斜阳》。“在这样的人生阶段,仍然有兴趣去探索小说的世界,真难得啊!”朱利伟备受触动,拍下这张照片。

  还有一次,朱利伟发现一位老人一手提着食用油,一手提着书,她随手拍下,并配上一句文字:柴米油盐是生活,书也是。这句话引起网友们一致共鸣。

  朱利伟在东四地铁站遇到过一个女孩,每个工作日的同一时间,她都在这个地铁站的同一位置坐着读书。她拍到女孩读的书《人类群星闪耀时》《别闹了,费曼先生》等。朱利伟连续跟拍女孩一个月,发现她共读了五本书。“上班高峰时间,多数人神情焦躁,她却能安安静静地坐在这里读书。”朱利伟被女孩专注静美的样子深深吸引。

  有一次,朱利伟看到一位头发稀疏、大腹便便还戴着手串的男士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在她眼里,这位是典型的中年油腻大叔。“这样的人也爱读书?他会读什么书呢?”朱利伟怀着一颗好奇心往前凑了凑,原来他正在读《成本会计》。朱利伟还遇到过一个极客装扮的男青年。他拎着折叠小板凳,一上车就挤到人少的车厢连接处,撑开板凳坐下看关于深度学习方面的专业书。“这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不能轻易地给人贴标签或下定义,也让我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通过拍摄地铁上的读书人,朱利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为了保护隐私,朱利伟每次拍摄时都会避开读书人的正脸。偶尔被发现,她就跟对方解释,他们都会回以微笑。她有时特别想和读书人搭讪,问问他们读书的感受,但作为一个同样热爱读书的人,她知道当人沉浸在书中时不喜欢被打扰。所以,她只远远地欣赏着他们。

  2019年2月,《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系列已有800多张照片,被网友们大量转发收藏,不少人每天习惯用这些照片督促自己读书。

  “疲惫的身躯里,还能藏着一颗喜欢阅读的心,这样的人内心一定深藏着向上的动力吧。”一名网友说。照片还给许多网友带去向上的动力。

  闲暇之余,朱利伟从拍摄的照片中寻找书的详细信息,整理了一份“地铁书单”。书单中不仅有小说、人文社科生活类书籍,还有《西夏瓷》《木卡姆》《中国古代农耕史略》等专业、小众或者已经绝版的书。

  如今,她正在酝酿将照片整理出书。她说:“这些人像一粒粒种子,向人们传播着一个信息:读书是如此美好的事。”

  莫愁 2019年19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