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百年回眸“红色罗莎”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10644
  文/张柟

  我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存在。

  ——罗莎·卢森堡

  

  歌德曾喟叹:历史是上帝的神秘作坊,里面有天使也有魔鬼。在他的代表作《浮士德》结尾的颂诗中,他激情讴歌心目中的天使,“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飞升!”

  历史是时间、空间与人交媾成的大网络信息结构。她的每个价值“节点”都凝铸成刻骨铭心的历史琥珀,化作时代碑碣——那是信仰的力量,引领人类飞升。

  历史会永远铭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践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完成女性社会主体价值跨时代超越的“红色天使”,是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和第二国际创始人之一的罗莎·卢森堡。

  罗莎出生于波兰血统的犹太人之家。少女时代,她留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接受进步思想,加入革命组织,与比她大4岁的莱奥·约吉赫斯一起从事革命活动。1893年,22岁的罗莎参与创立波兰社会民主党,博士毕业后加入德国国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成为德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之一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

  作为人类社会最早的女性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莎的“主体性”不仅表现在政治和社会革命方面,在其他社会文化活动领域,也表现出特殊的才干。她熟练掌握波兰、德、俄、法、英、意大利和拉丁语等七种语言,且以能言善辩称雄国际论坛。她还在德共中央党校讲授《经济学》《资本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了一大批革命者,工人们赞美她是“革命之鹰”,列宁称赞她“永远是鹰”。即使在狱中,她百折不挠创立并领导地下革命组织“斯巴达克同盟”,还撰写了《俄国革命论》……

  罗莎出狱后坚决反对社会民主党的叛变,组织重建德国共产党。在一次共产党左派的武装起义中,罗莎再次被捕。1919年1月15日,她与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卡尔·李卜克内西一起被反动政府残酷杀害并抛尸入河。后来罗莎被移葬在柏林的“社会主义者纪念墓地”。这里安葬着德国共产主义政治家、东德第一任总统威廉·皮克等八位著名社会主义者,但罗莎墓前的红玫瑰最多。

  从女性社会审美批评角度看,作为女性社会主义革命家,红色罗莎永远是人们心中最美的玫瑰。这玫瑰不仅仅是审美客体,同时又是主体化了的“红色罗莎”。“红色罗莎”实现了女性主体价值的历史超越。而其终极价值取向无产阶级革命的确证,则取决于罗莎本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自身主体价值的跨时代超越。

  我去德国实地考察后感慨良多:柏林以“罗莎·卢森堡”命名的街道、工厂、学校,数量之多仅次于列宁。她不仅仅是声名卓著的博士、卓越的学者、驰名世界的论辩大师,还是艺术造诣颇高的诗人、画家……她以横溢才华展示着女性主体价值的特殊魅力。而社会主义革命家的辉煌业绩,则是她主体价值升华的制高点。

  作为马克思主义女性观最优秀的播布者、最卓越的实践者,罗莎身后,崛起了千千万万个“红色罗莎”。她们之中特别是中国女性的革命实践活动,不仅推动着妇女解放运动,也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女性社会发展观的认识。

  百年回眸“红色罗莎”,心把人带向诗和远方,脚让人扎根家国田园……今天,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女性,正以新作为书写中国特色妇女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篇章。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的后来人,没有忘记一百多年前“先行者”的神圣使命——信仰聚焦灵魂,指引行动,激励我们孜孜以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永不止步。

  莫愁 2019年4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