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非凡人生缘自中国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12382
  □建 国

  非凡人生缘自中国

  □建 国

二战小英雄

比利时RTL电视台曾播放过一部纪录片,在战火纷飞的二战战场上,一个9岁小男孩在街巷间穿梭,机智勇敢地躲过纳粹特务的盘问和搜查,把一份份宝贵的情报传递出去。盟军凭借小男孩的情报成功反击纳粹队伍,把一批又一批关在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解救出来。这个9岁的小英雄就是亨利·李德汉。

  李德汉1933年出生于波兰犹太难民家庭,在他出生前,父母带着一家人搬到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939年9月1日,德国纳粹的铁蹄踏入波兰的土地,战火蔓延到比利时。李德汉的爸爸参加了比利时抵抗组织,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俘,从此失去音讯。

  苦难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李德汉的妈妈带着6岁的李德汉和弟弟一起去英格兰避难。正出发时,德军逼近,李德汉与母亲和弟弟走失,妈妈被抓走装上火车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6岁的李德汉带着弟弟东躲西藏,在亲戚帮助下,兄弟俩被送到比利时北部农村,幸运地躲过了纳粹的屠刀。

  1944年9月,李德汉从乡下返回布鲁塞尔,爸爸没能从战场上回来,妈妈回来了,但没有工作,全家一贫如洗。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他14岁读完小学就挑起家里的生活重担,开始外出谋生。

  18岁时,李德汉到军队服役。只有小学学历的他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利用训练间隙自学了法语、英语。1953年,李德汉加入了比利时共产主义青年团,负责国际联络,同时开始在该团的图书馆和出版社工作。1958年李德汉当上了图书馆馆长,并结识了夫人,结婚生子。

  

  李德汉

  这对年轻的犹太夫妇,原本可以像所有平常人一样,上演一部快乐平凡的家庭剧。但是,因为一个中国人,他的人生因此而不同,这个人就是当时中国共青团负责人,后来成为中国外交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的吴学谦。

不寻常的人生路

布鲁塞尔的雅克将军大道的“19号公馆”,历史可以上溯到1892年,清政府在此购置房产,设立公使馆,后作为民国政府的大使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比利时正式建交后,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的第一处办公地点便设立在这里。

  在李德汉的推动下,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比利时正式签署建交公报。当天,李德汉带着夫人,提着水桶,拿着拖把,打开“19号公馆”的大门,扫地拂尘,栽花插柳,为中国驻比利时外交官们的到来精心准备。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李德汉曾是比中友协经济委员会理事会成员。他力促两国间的贸易往来,把当时鲜为人知的中国情况介绍给比利时企业。

  2013年3月,李德汉出版了个人传记《不同寻常的人生路径》。关于中国印象,书中描述道:“我已去过中国70多次。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取得了巨大成绩。虽说走过不少弯路,但最近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我为中国的进步感到骄傲。”

  他为中国的发展迅猛而兴奋:“早年我到北京,住在长安街上的北京饭店,那是当时最好的饭店。可现在到北京、上海看看,许多现代化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我目睹了中国进步的点点滴滴,对中国的巨变和飞跃,发自内心感到高兴。更让我和夫人欣慰的是,我们的长子已成为中国乐团的签约指挥家,他现在经常到中国参加演出。比利时与中国、我们家与中国的友谊会继续传下去。”

  关于写作的初衷,李德汉说:“在这本书里,我介绍了我的个人生活,讲到了二战中的经历,讲到了职业经验。当然,还有我对中国发展的一些感触。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人们,我对中国发展的一些想法。”

中国是他第二故乡

李德汉与中国多位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5年,年仅22岁的李德汉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应中国共青团中央邀请,李德汉随比利时共青团代表团首次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我在中国访问了两个多星期,去了许多城市,中国如此之大,中国人热情友好,周总理亲切周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和吴学谦等数位中国同仁成了好朋友,吴学谦陪同我们到周总理家中做客时,我感到这就像我的家一样,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后来,在中国政府的建议下,李德汉创立了苏德新比中贸易公司,专门从事比中两国贸易。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备受孤立的国际环境里,李德汉的公司为中国采购了数百万吨钢材、化工原料、医药产品、重型机械、纺织机器、轻工业原材料、冶金设备以及苛性碱生产技术。

  那段艰难的岁月,李德汉记忆犹新:“那时候,中比没有外交关系,我必须前往中国设在瑞士或法国的使馆申请入境签证。当时中国和比利时之间也没有国际长途电话,我住在北京饭店或北京新侨宾馆,随身的行李里有两台‘机器’:打字机和电传机,打字机是为了及时起草文件,电传机是为了及时打出电传码条带,然后送到北京电报大楼将电报或电传发回布鲁塞尔,这些东西恐怕今天的年轻人都没有见过。”

  改革开放时期,比利时成为最早对华进行技术转让与在华设立合资公司的西方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在华投资多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李德汉功不可没。在他的推动下,贝卡尔特、杨森制药、苏威化工、爱克发、优时比等比利时著名公司陆续在华投资设厂。1979年,平顶山建设热电厂,李德汉说服比利时政府向该项目提供了9亿比利时法郎的三十年政府无息贷款,比利时也因此成为最先向中国提供政府无息贷款的西方发达国家。

  1989年以后,西方国家一度封闭了对华正式交往的大门。1991年,李德汉邀请中国贸促会会长郑洪业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比利时,并排除各方压力,促成比利时外贸大臣会见代表团,这是当时中国第一个访问西欧的代表团,为中欧关系的解冻开了局。

  为表彰李德汉对中比友好合作关系的特殊贡献,1999年,中国贸促会授予他荣誉会员证书。2009年,时任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在出任“欧盟总统”的前一个月,向李德汉颁发了“列奥波德国王骑士”勋章。

  2013年,李德汉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80岁。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闻知消息后非常悲痛,称中国人民和比利时人民失去了一位诚挚的长者和民间大使,这是中比民间外交的一大损失。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12497681@qq.com

  莫愁 2017年29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