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无论如何我爱你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12687
  吴淡如

  无论如何我爱你

  吴淡如

  人到中年,身边朋友恢复单身的渐多,友人促狭地说:“该离的都离了。”

  人生所余岁月无多,如果是年轻时误择,搅和了几十年,还不能够和平共存,那放自己自由不是太坏的选择。上一代“男人老了就会倦鸟归巢”的想法,这一代熟年男女已不欣赏。然而,在华人社会,结束一段婚姻,没有任何压力或阻力,是不太可能的。压力,多半来自面对上一代时。

  友人A女与B女在中年时相继恢复单身。两人的母亲虽然都是极保守的上一代,但母亲所讲出来的话大不相同。

  B的母亲,在听闻B和先生谈离婚条件时,冲到女儿家,表现得比两人还激动,如同电视剧翻版:“我不许你离婚,你生是他家人,死是他家鬼!你如果离婚,就不要给我回家!我没有你这个女儿!”

  其实B的丈夫多年好赌,就算B是千手观音,也没办法再当他的提款机。B凄凄恻恻地诉苦:“难道,我妈真是要我死吗?我再下去,是死路一条,她不知道吗?何苦来演这出戏?”

  婚还是离了。然后,数年过去,至今她不敢回家,只能拼命投入工作,逃过所有假期。正面效果是,公司业务鸿图大展,她从怨妇变成真正贵妇;负面阴影是,她一直在吃抗忧郁的药,每周看精神科医生。

  A的母亲在她离婚时正接受化疗。A以为母亲受不了双重打击,刻意隐瞒,没想到母亲还是听闻了事实。某日她开车载母亲去回诊,母亲在等红灯时悠悠地说:“我很感谢你,在我这么需要人陪的时候,你刚好……可以回来陪我,回来住,好吗?”

  她的泪水含在眼眶里,而暖流按摩了她全身。是的,后来的路并不好走,她全心奉献的婚姻到头来并没有什么美好结果,然而她知道,母亲在陪着她走。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女儿在择偶上的选择,母亲影响最大。不管女儿个性如何叛逆,母亲对她选择的终身伴侣的评语,还是会烙在她心里。他们的结论是,女儿比儿子更在乎母亲对自己另一半的看法。

  在我看来,华人社会不分儿或女,母亲对孩子另一半的看法,都攸关他们的幸福。华人崇尚三代同堂,如果没有母亲诚心诚意对儿媳盖了章,那媳妇再怎么好都是个别人家孤女。

  对于恢复单身这件事,若有母亲支持,儿女也较容易度过那“天崩地裂期”。若儿女已经在人生低谷期,万万不可落井下石。木已成舟,就算对昔日婿或媳再眷恋,那到底还是别人家的孩子,“半子”绝对不如一个完整的女儿。

  当人儿女时,总渴望要父母的一句温暖安慰;当人父母时,万万不可在儿女有难时落井下石。母亲的天生慈悲在于:无论如何我爱你。

  编辑吴忞忞mwumin@qq.com

  莫愁 2017年20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