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阅读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13622
  阅读

·书架

审美地活着,一场人生盛宴

  审美,是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归属人类精神活动。那么美学研究,则为精神之精神的活动。它思辨又感性,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本期,借助几本涉及美学的书,一起饱享精神食粮。

  如果你也热爱读书,并想与大家分享好书,请与小编联系:邮箱zhaoyingno.1@163.com。

  

  《谈美》

  朱光潜著中华书局

  本书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作者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作者呼吁人们“慢慢走,欣赏啊”,因为“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

  

  《画家生涯》

  【美】高居翰著杨贤宗邓伟权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善于通过风格分析,来研究中国绘画史。本书打破文人画家“寄情笔墨、自书胸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话,从现实层面,考察不同阶层画家的状态。帮读者充分考虑一幅作品的创作情境,调整对艺术风格、品评标准的看法。

  

  《哥伦比亚的倒影》

  木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木心有点老清新。小清新就像风铃,叮当作响,惬意,但“木铎金声”才令人震撼。木心文字绮丽而纯真,灵性十足。他的笔触,有时悲哀沉思,有时诚恳任性,有时嘿笑天真,有时销魂忘我,有时险峻刻诮,有时伤怀绵绵。

  

  《设计中的设计》

  【日】原研哉著朱锷译山东人民出版社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作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给出答案,他走了那么长的路,做了那么多探索,终于揭示了“日常生活”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设计”的意义超越技术层面,为生活观、人生观注入力量。

  

·推荐

《美学散步》

  宗白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精彩锦句:

  ●矿石商人仅只看到矿石的货币价值,而看不见矿石的美的特性。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代曾有人把这个过程唤做“移人之情”或“移我情”。

  ●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杆,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尼采说艺术世界的构成由于两种精神: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这豪情使我们体验到生命里最深的矛盾、广大的复杂的纠纷。“悲剧”是这壮阔而深邃的生活的具体表现。所以西洋文艺顶推崇悲剧。悲剧是生命充实的艺术。

  ●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中国古代诗人、画家为了表达万物的动态,刻画真实的生命和气韵,就采取虚实结合的方法,通过“离形得似”“不似而似”的表现手法,来把握事物生命的本质。影子虽虚,恰能传神,表达出生命里微妙的、难以模拟的真。《蒙娜丽莎》的微笑不是像影子般,飘拂在她的眉睫口吻之间吗?中国古代画家画竹子,不也教人在月夜里摄取竹叶横窗的阴影吗?

·影音

从佩小姐城堡出走的我们

  ○韩松落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依然是典型的蒂姆·波顿风格。他的电影讲述的都是“甜蜜的噩梦”。画面明艳,奇思怪想,小甜蜜、小恐怖、小残忍搅拌在一起,像五色斑斓的棒棒糖。

  电影中,少年杰克的爷爷被怪物杀死。临死前,爷爷要杰克去找佩小姐的“儿童乐园”——爷爷无数次在睡前故事里讲述过。

  杰克找到了乐园。那里天空碧蓝,绿草如茵,佩小姐带领着一群有异能的少年。有的少年可以让植物生长,有的可以控制空气流动,有的能让人偶获得生命,有的可以把梦境投影出来……

  佩小姐等女巫负责在各地寻找合适地点,再让时间停止流逝,让少年们住在那里。而杰克的使命,是打败试图抓走佩小姐和少年们的怪物。

  乐园里也有一些不和谐,少年们有时会被噩梦侵袭,噩梦里,有各种不可知的恐怖形象;也会看见一些朦胧未来,不那么令人愉快。

  蒂姆·波顿的电影,成年人可以看,少年人也可以看。少年可以看懂并喜欢的部分,就是上面这些——自由愉悦、瑕不掩瑜的小小乌托邦。

  成年人看到且有所触动的,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这个故事里,人不能在乐园里沉溺,必须离开。因为外面的大千世界在召唤,也因为人渴望尝试不同的体验,承担必须承担的责任。杰克的爷爷亚伯,刚成年时,就离开了乐园,进入俗世凡尘,当兵上战场,结婚生子,活到了80岁。

  离开乐园,意味着放弃永远年轻的可能,接受成长,接受衰老与死亡。但亚伯还是离开了,只把对乐园的眷恋,放进讲给孙子的睡前故事里。他不停地给佩小姐写信,还在远处守护着乐园,但始终没再回去。

  离开乐园,还意味着放弃异能。生活在人群中,他不需要让空地上长出巨大的胡萝卜,更不需要在天上飘飞。但也唯有这样,他的生命才得以完成。

  所以,故事里的城堡最后被炸掉了。只有失去庇护所,孩子们才有可能去过另一种人生。这种人生里,有衰老,有死亡,有不被接纳,但也更真实,更有力,更丰富。

  我们都是从某个被佩小姐庇护的城堡里跑出来的,再也没有回头,投入命运熊熊烈火,投入长路的颠簸,投入数不清的难堪和龃龉,打各种战役,攻破各种堡垒,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平凡。

  只在讲述睡前故事的时候,告诉孩子,从前,有个地方,一年四季树木碧绿,鲜花怒放,少年们聚在一起,无忧无虑,有的少年会飞,有的少年会让萝卜长大,枯枝开花。

  (编辑 赵莹zhaoyingno.1@163.com)

  莫愁 2017年16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