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娟
悦读
●书架

舌尖上的历史
吃,是这世上最奇妙的存在之一。外,可寻求五感愉悦;内,可琢磨调理养生。往纵深说,可探寻情致氛围与文化内涵;往横向说,又涉及人际交往、人情世故。以私人视角,可借吃展露个体的情趣追求;以社会视角,又可因此参透社会机体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也热爱读书,并想与大家分享好书,请与小编联系:邮箱zhaoyingno.1@163.com。

《舌尖上的历史》
【美】汤姆·斯坦迪奇 著 杨雅婷 译 中信出版社
从古至今,吃饱饭、吃好饭的欲望激发了人类的勇气,历史循着玉米、香料和蔗糖的脚步前行。
无论是拿破仑的兴起和失败,还是英国跨越农业的门坎,开创工业革命,乃至今日,我们在超市购买自世界各地流转而来的食物,无不充分证明:食物一直是社会改革、政治改组、土地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以及经济扩张等重大改变的背后主因。

《狐狸庵食道乐》
【日】远藤周作 著 陈柏瑶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日本“国民作家”远藤周作谈吃、说酒、论生活的绝妙散文。
“狐狸庵”是远藤周作因养病而得的雅号,据说在他休养的住处常有狐狸出没。因远藤周作的盛名,不少日本人将狐狸庵拿来当餐馆、拉面馆、酒馆之名。
作者在书中谈与食物有关的记忆、怀念,绘声绘色。其中随处可见他的奇特见解与幽默诙谐。

《上瘾五百年》
【美】戴维·考特莱特 著 薛绚 译 中信出版社
一支烟、一壶咖啡、一杯酒、一罐可口可乐……现代生活如何形成?这类精神瘾品,在历史上的力量有多大?
本书对影响人精神状态的诸多瘾品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考察,逐一展演它们如何被发现、交易与谋利的过程,追踪出其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内容跨越心理、药物、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生动有趣,视野广博。
●推荐
《汪曾祺谈吃》汪曾祺 著北方文艺出版社
精彩锦句:
●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
●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宋朝人饮酒和后来有些不同的,是总要有些鲜果干果,如柑、梨、蔗、柿、炒栗子、新银杏,以及莴苣、“姜油多”之类的菜蔬和玛瑙饧、泽州饧之类的糖稀。《水浒传》所谓“铺下果子按酒”,即指此类东西。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一个人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对食物如此,对文化或者其他的东西也是一样。
●茶馆的墙壁上张贴、涂抹得乱七八糟。但我却于西墙上发现了一首诗,一首真正的诗: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而今人长大,心事乱如麻。
●我所谓“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干巴菌是菌子,但有陈年宣威火腿香味、宁波油浸糟白鱼鲞香味、苏州风鸡香味、南京鸭胗肝香味,且杂有松毛清香气味。
●我是“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喝豆汁儿,有什么不敢?他带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警告我说:“喝不了,就别喝。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我端起碗来,几口就喝完了。我那同学问:“怎么样?”我说:“再来一碗。”
●影音
那打开你的柔软,便是你的路○冯 娟

在法国电影《花落花开》中,萨贺芬是一位乡村中年女性。她贫穷孤独,身材臃肿,每天出入好几户人家做着钟点工,为房租和饭食像陀螺般忙着一日又一日。
但有谁会想到,这个外表邋遢的钟点工,竟然晚上躲进自己的小房间里画画。她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她也不觉得绘画多么了不起,她只是喜欢画,然后便动笔。
她的笔下,有生命力充沛的花草、羽毛和水果,它们通过毫无约束感的构图和配色,相互映照。她让天上舒展的流云拥抱成一团,把浓绿的影子投射在草地上。她让奇异的花朵在薄暮的光线下变幻不同色彩,并渐渐在夜色降临中浓烈芬芳。她让气流制造各种风速,载着飘零的落叶在空气中飞舞。她让昨天还开满一树的花,在今天全部凋谢。她让盘中的水果窃窃私语,让天空中出现七彩极光。她在竭尽可能地表达着生命的丰饶与快乐。
每一个忙碌过后的夜晚,萨贺芬都会满怀虔诚,充满神性地在快要燃尽的烛光里,挥洒着自己的灵感和天赋。像她说的,那是来自守护天使的感召。绘画于她,是休息,是奖赏,是她在粗陋的生活废墟之上为自己修筑的花园。
当然,许多年之后,她的画作已价值连城。她在世人心中早已不是钟点工萨贺芬,而是女画家萨贺芬。
由此,想起另一部法国影片《刺猬的优雅》。有个叫荷妮的门房,在一幢只有五户人家的高档住宅楼内,看了23年的门。她肥胖,沉默,冷着脸,不事修饰,她每天的工作包括打扫楼房周围的卫生,倒垃圾,帮楼内住户收发信件,当然也为住客开门锁门,迎来送往。
她是54岁的寡妇,大家眼里的米谢太太。但同时,她又有自己独特的另一面。她内心丰富,饱读诗书,她读过的书摆满了房间的四面墙壁。她喜欢列夫·托尔斯泰,甚至给自己的猫起名列文。她喜欢喝茶,一边读书,一边吃黑巧克力。她双脚站在门房的岗位上,灵魂却在那丰茂的精神世界中自在逍遥。
纳塔莉·戈登堡在她的经典写作教材《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中说:无论是什么打开了我们,柔软了我们的心,让我们有活力面对人的世界,协助我们承受,那就是我们的道路。
这条路可能暂时无法给予我们可观的报酬,无法给予我们掌声和喝彩,无法给予我们朋友和光环,甚至会让我们更加孤独。但,走在其上的时候,你的心是安宁喜悦的,你是自信快乐的,你是忘我开怀的。你迈出的每一步,你行走的每一个当下,都会感觉纷扰退却,众神归位。它会将你的灵魂从琐碎疲惫的日常中唤醒,给在冷硬艰难现实中无措的你安慰和庇护。
亲爱的,如果你已经在那路上,那么请坚持。如果你还在寻找,那么,请继续努力。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莫愁 2017年13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