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玫瑰的再版

时间:2023/11/9 作者: 作品 热度: 10761
  蒙 晦

  时隔多年之后发表带有自传性质的《走失的地图》(起初书名叫作《备忘录》)中的部分作品,浪子以《广州,1999》开篇,将彼时的地点与信念、情感与想象重置于当下的视野,使得走失的部分在读者的阅读中再版发行,颇有阅读个人历史的意味。浪子说:“写下即永恒,这么多年来我就从来没有尝试过去修订它,让它保持它本来的样子,尤其是我裹挟着时间的灰尘重又出现在它面前。”

  这些诗中,浪子多次展示了他与一座城市之间的关系:“我的存在是对你恰到好处的讽刺/我的孤独就像你的污染 你无法摆脱/更无法从中作梗”(《广州,1999》),“在飘移不定的城市”(《玫瑰》),“已经失去大钟的城市”(《图书馆II》),“在你居住的城市? 在我至今仍然叫不出名字的/湖边”(《男欢女爱》)。这种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否定性,甚至某种敌意的味道。

  浪子对城市的否定性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这些诗中并没有反映出文化冲突或者历史叙述的意味——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过程中的冲突——而更像是堂吉诃德与风车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定需要一个理由,似乎可以解释为对“玫瑰”这一形象的渴求:“这样绝对的一朵玫瑰/因为我曾经的吸吮 我必须负担一生”(《玫瑰》)。这样一个自然化意象,已经在浪子的诗中内化成了一种精神性象征,不断吸引着浪子发出对非自然化的否定性意志——“多么红艳? 多么鲜美? 让我不能抗拒/……/自此相守相望”(《玫瑰》)。詩人也明显感到他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是“一生”。如果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一种对应,那便是他常年居住在小洲村这一事实——这个被视为有限度地保留了广州传统水乡风格的村落。常年居住在那里,仿佛更像是一种自我边缘化和自我放逐。

  诗人要获得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否定性,而是“穿越世俗的偏见提取到真理”(《广州,1999》),并且“讨还我天生的自由”(《呼喊》)以及“永恒的爱情”(《男欢女爱》)。对永恒性的追求使得浪子更像一位传统意义上的诗人,不断质问道德和伦理在当下时代的含义,而对于语言形式的关注则相对弱化。对我们的启示是:任何诗人都应该具有一朵“绝对的玫瑰”,并以玫瑰之眼凝视世界。

  责编:郑小琼

  作品 2020年1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