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逃离大都市:春种,秋收,一碗米饭的治愈之旅

时间:2023/11/9 作者: 知音月末版 热度: 17831
  木子宛儿

  

  

  

  2020年,名为“一碗米饭的前世今生”的短视频爆红于网络,点击量六千多万,获百万网友点赞。

  不足2分钟时长的视频,却是由90后湖南妹子曾庆欢耗时一整年完成的。从犁田、播种、插秧,到收割、筛谷,脱壳收仓、蒸熟,朴实地展现了一碗米饭诞生的全过程。

  而拍摄这个视频,是因为浓浓的乡愁,也是一次青春的治愈——

  逆流归田:“90后”女孩逃离大都市

  2018年初,正在广东省广州市工作的曾庆欢接到家人的电话后,眼眶顿时红了。

  曾庆欢是个90后姑娘,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农村。自她有记忆起,父母便背井离乡在外打工,爷爷、奶奶照顾她和哥哥的饮食起居。她周围,有很多和她一样的“留守儿童”,扳着指头数日子,无数次地问爷爷奶奶:“什么时候才能过年呀?”

  爸爸妈妈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短暂的相聚甜蜜而又匆忙,记忆里,曾庆欢总在别离,泪眼迷蒙地遥望着父母的背影……

  16岁,她考上了县城的职业中专,学习服装设计。毕业后,告别爷爷奶奶,奔赴广东省寻梦,在服装厂工作。她听不太懂粤语,饮食也很不习惯,连轴转的生活令人疲惫。在这里,他们是无根的浮萍,繁华与优雅、从容,并不属于他们。

  讷于表达的父母每每关心她时,总会问:“吃饭还习惯不啦?”或是,“晚上早点睡,年轻人不要熬夜!”曾庆欢一并说着“好”。与他们深入沟通少了,无法吐露彼时内心的迷茫和孤寂。

  爷爷奶奶反而更亲切,争先恐后抢过电话,汩汩的乡音冒出:“我们今天晚饭炒了一盘野山笋炒腊肉,哎哟,好好恰!”“这几天好冷哦,你注意身体,不过,广东是不是不用穿羽绒服?”

  曾庆欢眼眶泛红,爷爷奶奶老了,却更加惦记她,担心她忙碌之余有没有吃上一口热乎饭,身体是否健康。她疯狂地想念他们,想念家乡的一切。

  2017年,爷爷因病去世,这对曾庆欢来说打击巨大。2018年,在电话中听闻奶奶病了,她的心被攥得紧紧的。父母、哥哥和她在不同的城市打工,曾庆欢决定辞去工作,返乡照顾奶奶。

  曾庆欢换上棉麻质地的衣服,梳起了麻花辫,感到了久违的自在。泥土清新,山林蓊郁,河流清澈,总有淳朴的村民吆喝一聲:“你回来啦?”曾庆欢感到内心如此安定,这片土地,才是自己的根!

  2019年3月,开春了。在农村,领着耕牛犁田,一般是男丁干的活,可老宅只剩年迈的奶奶和她,曾庆欢小时候只帮着爸爸扶过犁耙,并不熟悉春耕的技能。

  好在,村里人都是同宗同族,曾庆欢找到村里的一位大伯求教。大伯乐呵呵地说:“你一个细妹子学这干吗?等你奶奶好一点了,你还是要出去打工的。我帮你犁吧!”“我是农民,肯定要学的!”曾庆欢观察他犁田的动作,询问技巧要领。

  中途,大伯停下来休息,抽着烟,望着田地,慢悠悠地说:“城里人哪懂,农民从春耕、芒种、秋收,经历了多少,才能生产出白白的大米,做成香喷喷的饭!”曾庆欢无限动容,灵感顿生,很想记录一碗米饭从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说干就干,在表哥的协助下,他们在田间地头支起了简单的支架,将手机固定在上面,记录农耕的日常。春寒料峭,曾庆欢赤足下地,在大伯面前温驯的牛却不太给这张生面孔面子,走得时快时慢,好几次差点把她带得栽倒在田里。

  大伯扶着犁耙走得行云流水,可到了她这儿,犁耙好沉,哪怕是拼尽全力地把着,也极难控制方向,曾庆欢扭头看自己犁出的沟,歪歪扭扭,简直笑哭。大伯也乐,过来帮她纠正动作:“犁把要扶正,用心去找那种平衡感,一旦找到,就知道怎么用巧劲,让牛走的方向与你的力道在一条线上,它真正带着犁走,你会省力!”

  曾庆欢认认真真学了三天,总算找到感觉了,动作也像模像样了,村民们经过时,在垄上遥遥喝上一句:“还是年轻人厉害的咧!”

  曾庆欢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特别有成就感。

  表哥和她一起翻着耕作的视频,鼓励道:“边拍边发,如果有观众,你会更有动力!”曾庆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抖音上注册了“湘妹心宝”的账号,截取了自己的一段视频发上了网。

  布谷鸟的欢鸣在山涧回荡,扎着麻花辫,身穿民国风上衣,面容清秀、笑容淳朴的年轻女孩挽着裤腿,在水田里赶着牛犁田,这个视频一经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夜之间,她竟涨粉三十万!网友留言满屏:“这就是真实的农村生活,勾起了我的乡愁。”“为会干农活的姑娘点赞。”“勤劳的女孩最美!加油!”但,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是摆拍吧?”“皮肤这么白,不像农村姑娘,肯定是为了流量演的。”

  曾庆欢一直有点不自信,网友们的共情与鼓励让她很激动,那晚,她辗转难眠,想了很多。她想继续坚持拍摄农耕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知道农村也很美好,这片热土,需要年轻人来守护!

  春种秋收:一碗米饭的治愈之旅

  村里有了些议论:“曾家那个小女儿是不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怎么回来种田了?还每天拍来拍去的,这是在干啥?”

  这话很快传到了父母处,他们打来电话:“如果奶奶情况还好,你就近在县城找个事做也行啊!”

  “城里就一定好吗?就一定能赚得到钱吗?我不是在玩手机,是在拍视频,现在还有些粉丝了咧!”爸爸急了:“什么粉丝?能当饭吃?”妈妈也唠叨:“你到底在干什么哦,要不找个男朋友,谈谈恋爱,早点成家!”

  曾庆欢头大,和爸妈“精神断流”并非一日之事,想要他们理解自己所做的,需要时间。她赶紧转移话题:“爸爸,你有低血糖,要注意别太累着,妈妈也是啊,不用操心我,我自己能搞定的。”

  她从小就很懂事,五六岁就帮奶奶干家务,十来岁就下地干活,也从不喊苦喊累,这女娃,很独立,也有自己的想法,想到这里,父母的语气软了下来:“你在家也不要太累,多吃点饭,你都瘦了。”

  奶奶正在堂前晒太阳,听到孙女的那通电话后,牵了牵嘴角,皱纹生动:“唉,要是什么时候他们也能回来,一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曾庆欢揉揉微酸的鼻子点头道:“会的,会有那一天的。”

  犁完田后,还得耙田,将田地弄平整,还得护田埂、选种子,把种子浸泡在活水中,等它们发芽,然后,准备播种。曾庆欢一边干活,一边拍摄、剪辑、上传视频。嫩绿的芽儿冒出了小小的尖,这一抹新绿无比治愈,曾庆欢有种久违的舒畅。

  谷雨季节转眼便到了。布谷鸟的鸣叫在山涧回荡,曾庆欢背着篓子走到田间,小心翼翼地将谷种播撒。二十来天后,它们长成了嫩绿的秧苗。

  绵绵烟雨,是最适合插秧的天气。

  那天,曾庆欢天不亮就起来,去了育秧田。眼前,秧苗绿油油的,密密匝匝,长势喜人,她麻利地下田扯秧苗,再用担子将秧苗挑到水田边,然后,将一棵棵秧苗间隔着,垂直着插入泥土中。

  忙完了春耕,曾庆欢腰酸背痛。好在,秧苗栽下去后,接下来的田间管理算是比较轻松的,只需要施肥、除草,时间还是有富余的。

  不下田的日子,曾庆欢就和表哥往山里走走,家乡真美,紫鹊界的高山梯田层层叠叠,云雾缭绕之下,如梦似幻,而掩藏在深山中的白马茶道蜿蜒绵长,宛如玉带……

  紫鹊界梯田海拔千米以上,坡度最大达七十多度角,人走上去都很吃力。因为海拔高,这里的耕种时间比曾庆欢那里晚了近一个月,还在拔秧苗。

  她惊讶地看到,有几块田里的秧苗是紫色的。见田里有对老人,她连忙走上去问:“爷爷奶奶,你们的秧苗怎么不是绿色?”老人笑着说:“我们这是种的紫米!”原来如此,曾庆欢一个农村女孩儿也跟着长知识了,紫米从秧苗起就是紫色的。

  得知这对老人已七旬,她问,为何他们还在种田。老人笑着解释,这里海拔高、气温低,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收成少,收入自然也少。儿孙们都外出务工了,他们不愿成为孩子们的负担,打算干到干不动那天为止。

  曾庆欢鼻子酸了。小时候,她暗暗埋怨父母疏于对爷爷奶奶、他们兄妹的照顾,直到她成年外出闯荡,遭受社会的磨砺,又回乡陪伴奶奶,遇见那么多人和事,方知家人之间的爱是彼此牺牲,彼此成全,咽下心酸,再苦,那根血脉之间的联系只要还在,日子也能咀嚼出甜味。

  曾庆欢与老人们对话的视频发在抖音上后,网友们反应强烈:“戳中我泪点,想我爷爷奶奶了,呜呜呜!”“家里有這么好的老人,真是又幸福,又心酸!”“看得我都想回农村了!”

  乡愁是共通的,家人之间疏远而又彼此牵挂的朴素情感,是能引起共鸣的,“湘妹心宝”的粉丝越来越多。她懂了,打动观众的,是人们的乡土情怀,是对故土里日思夜念的人们的那份深爱。

  2019年5月,湘妹心宝的抖音账号已拥有近百万粉丝。她参加了娄底市为宣传全市人文景区举办的抖音大赛,获第一名,捧回了奖杯和一万元奖金。

  她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爸妈。“你说的是真的?真的得了奖?”爸妈既意外,又惊喜。没想到,女儿干农活、拍视频,竟然能拿奖。“你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吧!”爸爸妈妈鼓励道。

  八月,田里蛙声一片,金黄的稻谷颗颗饱满,稻穗沉甸甸的,每个农民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曾庆欢背起七八十斤重的拌桶,挑起百多斤重的谷子,烈日下,汗流浃背,可她不觉得累,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这,就是丰收的喜悦。

  忙完收割,曾庆欢整个人都快散架了,不过,粉丝们的反响却很热烈:“从你播种开始‘追更,你收割的时候,我跟着激动!”“有播种,有努力,才会有果实,世上道理是相通的,悟了悟了!”

  爸爸妈妈也成了她的忠粉:“我们每天工作完都会‘追更,想起了以前种田的日子,好感慨哦!”

  青春走起:我为家乡“打call”

  曾庆欢手上的农活可还没有结束,把谷子打回家后,她又像儿时一样去田里拾稻穗。

  适逢曾庆欢的爸爸低血糖,身体不适,趁着休息的空当,特地从长沙回乡看望妈妈和女儿,他撸起袖子想下地帮忙,曾庆欢拦住了他:“爸爸,你难得回来,好好陪陪奶奶,其他的,我来!”

  曾庆欢的爸爸关注着女儿的视频动态,他看到,不少粉丝评论她捡麦穗的事:“这得多麻烦啊,就好比在大海里捞小鱼,又花时间,成果还少!”

  她难得严肃地解释:“爸爸妈妈一直教我,千万不要浪费一粒粮。而且,捡稻穗,也是有技巧的。”

  一般,没有水的干田里,抱谷抱得干净些,但,靠近田埂边沿或周围有荆棘的地方,漏谷的可能性大,此外,地势较低的水田也常会有惊喜。

  拾稻穗需要专注。麦穗攒多了,便从其中挑选出两根穗子稍长的,把所有的谷子绕两圈、扎紧,这就算处理好了一把谷子。一个多小时下来,少说也能捡五六把,多的话,上十把也是能的。夕阳西下,天边的火烧云美极了,如此美好的天光下,汗涔涔的曾庆欢抱着稻谷,总算上了田垄,她对着镜头笑:“怎么样,不少吧?”

  爸爸不放心女儿,深一脚浅一脚来田里找她,眼前的这一幕令他眼眶泛红。农民属于大地,无论离家多远,可当回来时,娴熟的农艺也会再度被拾起。他冲女儿比了个大拇指:“我为你骄傲,真的!”

  回长沙后,他很惦记女儿,女儿发布的视频,他都立马积极地喊老婆和家中亲戚一同围观,粉丝们的反响很热烈:“积少成多,就是这意思!”“节约,从源头做起!”“看我们家妹子,了不起!”夫妻俩不约而同地“嘚瑟”。

  转眼,秋意渐浓。秋天是晒谷的季节,天气晴好时,曾庆欢将谷子平摊开,风吹去杂质,然后,将颗粒归仓。冬寒将起时,她将这些谷子放入脱壳机,打成米。这,就是一年一季的新米,煮成白米饭时,软糯得当,香气扑鼻,异常好吃。

  2020年8月,曾庆欢在表哥的帮助下,终于剪辑完成了耗时一年拍摄的全部素材,制作成了短视频——“一碗米饭的前世今生”。

  犁田、播种、插秧、收割、筛谷,脱壳收仓,然后,白色的米被煮成一碗米饭,短短2分钟左右的视频,完美展现了一碗米饭如何诞生的全过程。

  这条视频的点击量超过六千万!网友纷纷评论:“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还真不知道从种子到米饭要那么多程序!”

  视频带来了不少正能量,更多人認识农民的不易,也更加珍惜盘中之餐。由此,曾庆欢也获得了2020全国“金稻穗奖”。

  曾庆欢的爸妈终于明白了女儿所坚持的一切都如此有意义,他们也发现,年轻人不一定非要在城市发展,农村,也大有可为。

  随着“湘妹心宝”账号影响力的扩大,曾庆欢帮助了越来越多的人。早在2019年9月,有人留言求助称:“我们的梨子卖不出去,都要烂了,能不能帮帮我们?”那里有三座山,却没有修盘山公路,辛勤的果农们需要往返爬山无数趟,才迎来了丰收。曾庆欢在梨树下尝试了第一次直播。

  没想到,四五千斤梨子销售一空!果农们激动不已,原先,他们挑着梨子,走几个小时才能到集市,一天也只能卖掉几十百来斤。曾庆欢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湖南省新化县风景优美,可交通闭塞,大山里还有很多天然绿色的农产品,却销不出去。

  她心中燃起了更大的力量,在拍摄“一碗米饭的前世今生”的过程中,还抽空帮助当地企业将特产白溪豆腐乳推广了出去。一场直播卖出去六千坛,是这家工厂平时三个月的销售量。

  她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企业上门找曾庆欢直播带货、公益助农。几家白溪腐乳工厂由于曾庆欢的直播,销售量激增,开始扩大生产。

  一天,曾庆欢在腐乳厂快考察结束准备离开时,厂长指着不远处几个女工介绍:“都是新招的,她们之前在外头打工,现在能回家,高兴得很。”

  下班时分,有个孩童飞扑向妈妈的怀抱,母女两个手拉着手满面笑容。曾庆欢的心不由一动。这,正是她儿时无数次做过的梦,一家人共享天伦。

  2021年起,曾庆欢帮扶的面越来越广,新化红茶、紫鹊界贡米、藏香猪肉等各种新化特产从她的直播间走向全国各地。

  在这片土地上,她脱胎换骨,内心变得强大又自信,总是坦然地面带微笑,意气风发。

  曾庆欢教农户拍摄短视频,吸引了很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2021年,她荣获“三农分享官”金麦穗奖,还成为抖音官方金牌导师。2021年底,曾庆欢当选为湖南省青年委员、娄底市人大代表。她将“一村一品一主播”乡村青年先锋培育工程计划的议案带到娄底市人大会上,得到了市领导的关注和认可。

  2022年,曾庆欢在全网有六百万粉丝,销售各类农产品金额达上千万,打算与村级集体和农户创办加工厂,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家乡风景如画,青山延绵,溪水淙淙,大山里到处都是宝,曾庆欢初心如故,她热爱这片土地,并将与它血脉相融!

  编辑/余映

  知音月末版 2022年10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