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时间观念是怎么来的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 热度: 14419
  〔美〕大卫·格雷伯

  

  到底是从何时起,又是在何种情况下,“游手好闲”开始被视作问题甚至罪恶的?

  中世纪时期的农奴,每年都会有二三十天的时间需要从天亮忙到天黑,但其余的日子每天也就工作几个小时,遇上宗教节日,更是完全不需要工作。

  这跟现代社会“你现在的时间是我的,我花钱不是养闲人的”这样的道德训斥有很大不同。一个人的时间可以被另一个人买走,这个想法事实上相当诡异。

  我们可以看到的古代“拿工资干活”的案例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原本就是奴隶的那些人身上。比如,制陶奴隶跟他的奴隶主商定,去专门的制陶厂干活,拿到工资后,一半分给主人,一半自己留着。虽然在中世纪已经出现了“拿工资干活”的模式,但仅限于一些商贸和港口城市,而且在那里干活的劳工几乎都是被迫的。

  那人类社会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的?为何自由公民会觉得把自己租出去、拿工资干活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首要原因就是人类理解时间的方式有了变化。14世纪,大部分欧洲城镇已经拥有了钟楼,时钟鼓励所有人都以中世纪商人的方式去看待时间:时间成了一份有限的资产,需要像对待金钱那样细细规划预算,小心支配。此外,时钟的出现使所有人的时间都可以按照统一的单位进行切割,可以用钱购买,也可以卖掉换钱。

  在时间可以换钱之后,我们开始使用“花费”“浪费”“节约”等词语来搭配它,而不仅仅使用“流逝”。工厂开始使用时钟,工人上下班开始需要打卡。在公立学校系统中,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学生齐聚一堂,听着钟声起床,听着钟声上下课。学校里的这种安排不自觉地为孩子将来能够适应工厂工作的节奏做好了准备。

  中产阶级开始觉得,很多人之所以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够自律,没有时间观念,他们对待时间非常随性,不计后果,就跟他们对待金钱一样,动不动就把钱花光了。

  与此同时,工人也开始采用同样的说法来对抗他们面临的糟糕处境。早期的很多工厂不允许工人戴手表,因为老板经常会在工厂的钟表上做手脚。不过很快,工人开始和老板就时薪展开争论,要求合同里写清楚工作时长,要求付加班费,要求加班时拿到1.5倍于平时的工资,要求每天只工作12小时,直至要求8小时工作制。

  虽然在当时,要求“自由时间”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正是这个行为,潜移默化地加强了一个观念,那就是,当工人“开始进入上班时间”,他的时间就属于老板了,老板“买”下了他的上班时间。

  这些工人的曾祖父母辈若是知道以后会出现这样的观念,肯定会暴跳如雷。在祖先眼中,或者说曾在人类历史上生活的大部分人眼中,这种说法都是完全无法接受、荒谬离谱的。

  (雨 明摘自中信出版集团《毫无意义的工作》一书,Cyan Lin图)

  读者 2023年11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