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寒、郭敬明又出新书了。这是文学界的好事。可当我真正用心去关注他们新书的时候,却发现不过又是一堆废纸。
不过是一堆废纸。“你跟他们有仇呀!”有人这样问。
“没有。”我回答。“是嫉妒。”
“或许。”面对这样的追问,我只能说或许。
说实在话,我没有静下心来看过《幻城》,有人又会问,没看过你这么就说不好,你怎么就知道不好,真是文人相轻。其实说白了,我根本就不能算是文人,最多只能说是一个三流写手。没看过你为何否定《幻城》?
对于韩寒、郭敬明我是关注的。虽说我本人不读他们的书,可我与一些朋友聊天会谈到他们,在这些聊天人群中,不乏追求他们的同龄人。从他们的口中,我得出《幻城》的答案,至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新闻更是铺天盖地。
关于韩寒的《三重门》,也没有看过,偶尔去书店翻翻,也不能给我的阅读欲望有强烈的心跳,以及享受不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也许年龄有关,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不再是抱梦幻疯狂追逐青春、追捧明星的男孩。也许是我们的审美观不同,所以要求文字的内涵与深度也就不同。
《光荣日》出版了与《长安乱》一样。让去书店的人,无法看到“庐山真面目”——是太美丽,怕人一见钟情地爱上它,还是太丑,怕不堪入目的“形象”(内容怕见光),破坏了读者对它的期望。总之,它是离我们“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
这样有距离的书,我真的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买。花几十元买一本不敢见光的书,值不值是一个问号。问题是,我们是买书看还是买作者的名字,假如我们只是冲着名字来的,我觉得不如花上几百元或几千元,找他给你签个名,复制很多很多,把它贴在自己的房间里,每天对着它发呆多好!还省得每次他出版新书了,乐此不疲地往书店跑,多累!
它的距离感,告诉我们。不花钱你是没有权利,知道《光荣日》到底是什么的“光荣”、什么的“日”的?
什么是《光荣日》?许多人在猜测着。不买就无法在第一时间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与读者捉迷藏的游戏,是谁发明的。这个发明真是高明,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
这样的图书对读者公平吗?不买,心存好奇,这是人的天性。买了又怕价不所值,上当受骗。现在的图书市场上,真正名副其实的书太少了,少的让我们怀疑,作家的才华都跑哪里去了?
如今,把书买回家后悔的人还少吗?
为什么?当下的图书越来越没有人买了。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排除——书买回家一看傻眼了,这是什么书呀!简直就是一堆垃圾语言,没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对我们的生存又没有一丝一毫的启迪和帮助,这样的烂书谁会买?谁愿意买?
比如前几年,我就遇上这么一件尴尬的事情。本不是追星的我,竟然,在他签名的图书大厦里,出于好奇,花几十元买了一本十分后悔的书。——黄宏的《非典日记》。
本想让他给签个名的,等我把钱付了,撕开塑料薄膜,翻开一看大叫上当。哪里是书,简直就是买纸和图片的,我是一个喜欢阅读文字,而对图片不感兴趣的人,面对几乎全是图片而极少文字的书,让我怎么看?我不是小孩,买书不是为了看图识字,我要的是文字功力。
大失所望的我,一生气,还签什么狗屁名?出了书店,就把它扔进了马路路边的垃圾筒。
看到我把书扔了,一旁的女友一脸伤感地说:浪费!浪费!废纸无所谓,还几十元钱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