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得到一份意想不到而又十分珍爱的馈赠,一幅画着猫的国画小品,题名《诵经图》,画猫的主人叫楚敏。
一只健硕的猫,蹲坐在那儿,手上拿了一串佛珠,而猫的神态并不是阿弥陀佛的样子。那机警敏锐的目光和明察秋毫的胡须,似乎在时刻关注嗅察着世态的炎凉。那是一种慈悲为怀,却也愤世嫉俗的情态。
在一个信仰几乎丧逝的国度,人们只有在宗教里去寻找精神的皈依。然而,人们追求精神的慰藉并不是仿效鸵鸟,而是用更加沉静的心境思考这个世界,用更加智慧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并寻求改变世界的方式与动力。所以这位捻着佛珠,诵着经语的猫,就没有那种消极遁世的病态,没有那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歪嘴和尚的念经状,同时也没有那种装腔作势、“猫”假虎威的霸道。
品读《诵经图》,陡然让我联想起《画皮》那些喻古讽今的文学作品,更让我惊叹起蒲松龄诙谐、幽默、辛辣的妙笔的禅机。而在我眼里,这幅《诵经图》,似乎就是现代画版的《聊斋志异》。
我与楚敏小姐并没有过正式的接触,也就不太熟悉她的出处,我只知道她在公安部门工作,随父学画,专攻画猫。我想她的这种爱好一定有其特殊的缘由,就有如齐白石之于虾,徐悲鸿之于马,黄胄之于驴。无论艺术家对外在的形态物象有怎样的不同爱好,但对精神的追求却是相同相通的,那就是借物抒情,寓物表意,托物言志。
在此,我得感谢楚敏小姐,她不仅送我了一幅国画珍品,亦送我了一双审视世界的另类眼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