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乡情唤得燕归来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极光 热度: 23298
  □罗永山
  初识李伟,极其偶然,我就像在泥土里突然发现了田黄石。
  去年七月份,一个酷热的夏日,我陪同几位南方来的朋友前往加南村新开的农家乐就餐。加南村隶属于加格达奇区白桦乡管辖,位于城区东南七八公里的样子,沿着甘河顺流方向,开车二十几分钟就到了。路,不是很好走,狭窄且弯儿多,路面还凸凹不平。我们一行所谓的城里人,颠簸中反倒更加兴奋,尤其那些蜗居在钢筋水泥组成的大城市来的朋友,犹如放飞的麻雀,翻飞起舞,尽情撒欢儿。到了目的地,先是观看泽康琳中药材基地,一片花海,姹紫嫣红,大饱眼福。距离饭时尚早,就去棚室采摘。一个肤色黝黑的青年农民给我们每人分发一个食品袋,他自己则拎着两个大土篮子,带领大家鱼贯进入大棚里采摘香瓜、西红柿等蔬果。我的天,大棚里的温度像蒸笼一样,瞬间就会让人汗流浃背、天旋地转。我们这些城里人无一不攥着空空如也的塑料袋子,嗷嗷叫着往外跑,心有余悸地汇集在树荫下谈论着农民的不易,自然,作为城里人的优越感也油然而生。在蓝天白云下,在浓密的树荫下,我们闻着鸟语花香,静静地等待着香甜的果实以饱口福。许久,青年农民一手拎一筐收获,蹒跚着、笑嘻嘻地走到我们眼前,他笑起来很阳光,把原本就很小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这可是纯粹的绿色食品,就上农家肥,可好吃了”。看到他穿的“老头衫儿”像水洗一样湿透,看到他花白的头发和这张诚实的脸,谁又能对他的话怀疑呢。我们不好意思地一再表示感谢,他说我们农民成天这样,习惯了。随即,大家急不可耐地纷纷亲自吃将起来。“董事长,饭好了......”一个小女孩儿,应该是服务员,双手做喇叭状在远处的饭庄门口向我们高声喊来。董事长?我们相互对视片刻,满脸的惊愕。没错,这位刚刚从火炉般大棚里腾挪出来的农民,就是大兴安岭北寒沃土中草药种植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加南村泽康琳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伟。
  加南村,历史上是一个“盲流”村。当年,来自四面八方盲目的、自行流入的人员,随意在山林里毁林造田,开荒种地。由于交通不畅,环境闭塞,人们过着几乎与世无争、自给不能自足的生活。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政府建制组成了乡村组织,加南村才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行政村。那时,人们的日子普遍过得寡淡拮据、清苦贫穷。人们的思想似乎总是停滞在饿不着就满足的状态,最大的奢望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儿”。居住的是土坯房、马架子、地窨子,每家的房子都建在自己家开垦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分散在沟壑之上,甘河之滨,根本看不出村落的模样。李伟的少儿时光,就隐藏在、篆刻在大山尽头,密林深处的加南村。十七岁那年,一向学习很好的李伟初中毕业,按照中考成绩可以上高中,也可以上中专。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李伟耐心说服父母和老师,毅然报考了北安农校畜牧兽医专业,赴读求学。班主任不无遗憾地摇摇头说:“某个大学里少了个李伟”。怀揣着父母和乡亲们凑齐的学费,揣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李伟踏上了南行的列车。从此走出大山,远离家乡,开启了立志求学、商海拼搏的人生旅程。在学校里,李伟深知清贫的父母供自己上学不容易,就处处省吃俭用,吃着最简单的餐食,穿着最便宜的衣裳,一门儿心思地刻苦学习,勤工俭学,寒暑假也不回家,自从离开家后就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寒门出贵子啊,这样有志气、有毅力、懂事儿的孩子,不出息才是怪事儿。李伟很快就担任了班级的学习委员,学生会的干部,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奖学金,最终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时,国家早已不再包分配,只能自己把自己推向社会、推向市场。
  按照广告指引,坐火车到哈尔滨,再换乘汽车到郊区的郊区一家规模性养殖企业应聘,接待他的是一位姓毕的副总经理。毕总说,你来晚了,我们招聘的30名员工已经额满。李伟急得满脸通红,汗都下来了。兜里仅剩十七元钱,如果找不到落脚儿的地方,今晚都不知住在哪里。李伟急切地央求:请您给我个机会,试用我一个月,我不要钱,只要管我吃住就行。也许是李伟天生的憨厚相取得了毕总的信任,也许是眼缘,让这位长辈领导一分钟内就破例决定把李伟留下。事先准备的自荐信、各种奖励证书还没来得及掏出来,劳动合同也没签就直接当上了临时工,饲养员。一个月到期,李伟自然转正。一年后,同来应聘的三十一名员工就剩下李伟一人,李伟被提拔为作业组的组长。李伟给人的印象就是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说话办事儿靠谱。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周围的好心人都张罗着给他介绍女朋友,他总是腼腆地嘿嘿一笑。花香蝶自来,早在农校时就有一位漂亮的女孩儿很喜欢和李伟接触,有时还主动送给李伟课外参考书,有时还会送一些食堂餐券,说是在减肥吃不了这么多。毕业了大家做鸟兽散,忙着各自找工作,暂时把青春的朦胧搁置在记忆中,直到漂亮的女孩儿主动辞掉市里的工作来到偏远的养殖场和李伟一起工作,才把爱情明朗化。二十平方米的婚房,是每月五十元钱租来的,把两套行李从职工宿舍搬来就是结婚了。没有鲜红的地毯,没有洁白的婚纱,新娘没有一句怨言。若干年后,漂亮的新娘变成了开奔驰、住豪宅,依旧漂亮的老板娘。嫁给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人生。有人比喻女人出嫁犹如二次投胎,或许有些道理。工作三年后,李伟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五年后成为总公司销售总经理,年薪达到十万以上外加年终奖。李伟说,一路走来总有贵人相助。一天,毕总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该飞了,应该到更大的舞台展示你的才干,为社会为自己创造更大的业绩,我会一直全力支持你的。李伟满含感激的泪水向恩师敬礼致谢。随即,捧着十年打工挣来的第一桶金,一头扎进了波诡云谲、浪涛汹涌的商海里。
  自己创业,还是搞养殖吧,熟悉。初当老板的喜悦不久就被压力、挫折、磨难所掩盖。第一次购进了三千只白羽肉食鸡雏,快要出栏时染上了禽流感,一只没剩全部死光,眼睁睁看着投资打了水漂。欲哭无泪,只有重新再来,把车卖掉,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再回娘家的企业赊购一部分种鸡,养殖一万只。苍天不负有心人,这次总算成功了,而且市场给力,价格看好,李伟又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达到了年出栏一百万只肉食鸡,尔后又在大连建起了孵化厂,逐步建立起饲料种植、种鸡养殖、鸡雏孵化、鸡肉供应、鸡蛋销售、粪肥处理等系列化的产业链条。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自己也挤进了有钱人的行列。在黄金地段的万达广场又买了一套精装修的大平层,把父母从农村接来养老,实现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夙愿。可是,老人在城里呆不习惯,总是嚷嚷着要回老家,这也常常勾起李伟对家乡的思恋。那片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他从来没有忘记,总想着用某种方式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以前他不发达,也不愿意回家,现在有些实力了,到了该回报家乡的时候了,说走就走,陪父母回老家认真考察一下,看看是否有适宜投资的项目,这样既能尽忠也能尽孝,算是完美的上上策。
  家乡,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老旧的房屋都改造成砖瓦房,家家都已脱贫,温饱不成问题,但是距离富裕还很遥远。土地上依旧种植着土豆、白菜和黄豆,收入不高,李伟心里沉甸甸的,寻思着怎样才能增加乡亲们的收入。听说李伟有回家乡投资的意愿,区乡领导亲自上门沟通情况,介绍项目、解读政策。李伟采纳了领导推荐的北药种植项目,随即就专程赴亳州、安国中草药市场考察,在征求中医药专家的意见后,李伟携带着三千万投资款回到了加南村。以前,是李伟走了心还在加南村,现在是李伟回来了,心也跟着回来了。索性把省会的户口迁移回加南村,二十年的离别,兜兜转转,回到原点又当起农民,扎根在农村。各级干部主动服务,挨家挨户做农民的思想动员工作。帮助办理选项立项、土地流转、政务审批等繁杂的事务。家乡的营商环境、众乡亲的热切期盼,也在吸引、感动着李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六十五户的3500亩土地和农业机械集中起来,租赁给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种植赤芍、苍术等36种适合大兴安岭气候特点的中草药。每家农户都会有土地出让收入、机械租赁收入、在公司打工收入、合作社分红收入、旅游业收入。算起来的年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番还多,农民一下子尝到了甜头,喜上眉梢,都对李伟竖起了大拇指。药材种植的周期很长,五年才会有收入。现在每天李伟都得往里投钱,仅人工费一天就一万多,当天干活当天结账,李伟是用外面两个企业的利润来养护着北药种植的项目。他规划,待药材有稳定收入后,就把养殖场、孵化厂变卖了,包括城里的几处房产也处理掉,资金全部投回家乡,一辈子守护着这片青山绿水。初步估算五年后的药材收入就能达到1.5亿,10年后的种植规模超过一万亩,加上饮片加工的附加值,就能产生五六个亿的收入。按比例分摊到每家每户,那可是巨大的数目,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这是李伟回乡投资的初衷,也是他的最大心愿。
  李伟笑呵呵地说,现在建的观光园、农家乐根本不挣钱,甚至还要补贴一些,目的就是给大家起到一个引领带动作用。在观光园赏花、拍照、体验等都是免费的。投资百万元的农家乐2021年挣了五万,这还没算财务成本和自家人的劳动成本。年终,他还把这仅有的五万元收入捐给了村委会搞公益事业。由于药材基地和李伟的影响,前来旅游的人数骤增。去年,靠棚室采摘给农家乐供应食材,平均每户增收两万元。下步,还要建立民宿,号召农户把闲置的房屋装修改造成具有浓郁林区特色的民宿。把山里的野菜、河里的野生鱼、种植的绿色蔬菜、养殖的鸡鸭鹅端上餐桌。把耕作体验、河边垂钓、农家做客等都纳入乡村旅游的框架内,留住游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目前,加南村90%以上的人家和药材种植产业相关联,旅游产业也呈现方兴未艾的态势。李伟的归来,改变了加南村的面貌。
  李伟重视人才的引进,注重科技的力量。他与国药集团合作,聘请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当顾问,招聘大学生就业,仿佛像当年的他入职就业,他也努力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岗位,给更年轻的一代搭建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平台。他还优先录用复员转业军人、残疾人就业,主动承担起一部分社会责任。李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与人为善是他做人的原则。那位最初吸收他入职工作并鼓励他创业的毕总,后来由于变故和身体原因丧失了劳动能力,也失去了经济来源。李伟获悉后,立即将他接管过来,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并许诺养他一辈子。李伟持续资助两位贫困儿童上学,直至大学毕业。用善良回报善良,用爱传递爱。他常说:忘掉对你不好的人,记住对你好的人,胸怀之宽广,境界之高远,不得不令人称赞。
  在李伟的带动下,家乡被省政府评为“中草药示范乡”、全国唯一的一个“全国中草药绿色行动示范县”。李伟给家乡争得了荣誉,也带来了财富。李伟在家乡光荣入党,在合作社成立了党组织,自己也被选为人大代表。他感到很光荣、很自豪,同时也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借助家乡双寒产业政策的契机,李伟正在带领父老乡亲“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久的将来,在大兴安岭的南麓、在甘河右岸,你就会发现:一片万亩中草药花海,争奇斗艳、溢彩流芳;一处富庶文明的村落,山清水秀、欣欣向荣;一群勤劳朴实的农民,安居乐业、笑逐颜开。不用猜,笑得最开心的那位一定是李伟。

  北极光 2022年6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