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唐诗中的盛宴(下)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极光 热度: 19403
  □三径野老

以诗为缘

大唐会昌四年。
  池州。
  新任刺史、大诗人杜牧刚从轿上下来,要回官衙,忽听身后有人大叫:“杜大人,请留步。”
  杜牧一怔,觉得这声音很陌生,但他还是停下脚步并转过身来。
  只见一个身材中等、偏瘦的中年男子,从那边的树下三步并两步地趋来,边走边喊:“杜大人,留步,诗人张祜来啦!”
  这中年汉子手脚真也敏捷,一下子就站在了刺史杜牧面前,双手一躬:“在下,清河人张祜。”
  杜牧怔了怔,随口吟出四句诗来: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中年汉子微笑着:“天下人称张公子,正是在下。”
  杜牧往后退了半步,赶忙躬手还礼,嘴上说:“久仰欠仰,快请到府上一叙。”
  这就是唐朝,这就是唐朝的诗人,一个地方刺史,一个流浪汉,就这般因诗结缘。
  就到这了这年的重阳节,杜牧叫人备了酒菜,特别邀请这位比自已大二十岁的诗兄张祜,一起去登境内的齐山,诗人兴致很高,把酒临风,写下了《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衔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需独沾衣。
  张祜这天的诗是《和杜牧之齐山登高》
  秋溪南岸菊菲菲,急管烦弦对落晖。
  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
  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张祜和孟浩然一样,是唐朝少有的没有入仕的知名才子,他为人清高,结交广泛。却科场不利。本来,曾被宰相令狐楚举荐,然而却被元稹忌才妒能,给皇帝进言:“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张祜因而寂寞而归,后来客居淮南,终老丹阳。
  张诂与杜牧一生交好,诗酒唱和,杜牧曾为张祜鸣不平,《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候。
  张祜曾有:“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一语成谶,大中年间,果然病逝于丹阳隐居之地。

自鸣自放

那天,王翰与一帮文人雅士,在西市喝酒,酒喝大了,回到客栈,余意末尽,乘着酒兴,就干出了这么一件轰动整个长安城的事来。
  连日来,人们争相奔赴吏部东墙下,看那张将海内文士划分为九等的“奇榜。”
  更奇的是,放这张“奇榜”的不是官家,是一个叫王翰的人。
  在这张私人的文士排行榜上,王翰将他自已与左丞相张说、李邑等人列为一等。
  此举引起轩然大波,“观者万计,莫不切齿。”
  那么,王翰又是何许人也?
  此人出身晋阳豪富,其家“枥有名马,家有妓乐。”少年王翰性豪嗜酒,能歌善舞。时任并州长史的张嘉贞非常赏识,王翰曾自撰乐词表达对长史的知遇之恩,并在宴会上自歌自舞,“神气轩举自如。”曾任左丞相的大诗人张说,来并州,也特意招见王翰。
  睿宗李旦景云元年(710年),王翰中进士。本来,按照唐朝规例,考中进士必须经史部铨选,方能任职。此子在长安等了三年,就颇不耐烦,于是,就在吏部东墙,来了一出“自鸣自放。”
  受此次事件影响,王翰在开元二年(714年),仅授了一个昌乐县尉。后来,张说入朝辅政为相,召王翰赴京任秘书正字,又提拔为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可他恃才傲物,同僚稀有能入其眼者,引起嫉恨。后张说罢相,王翰也被贬离京,到边远地方任了小职。
  与别人不同的是,王翰对自已的仕途早已不放在心上,惟“任侠使酒”、“日以蒱酒为事。”在仙州任别驾时,整日与当地文人祖咏、杜华等人纵酒打猎,击鼓为戏。
  王翰后来客死异乡。
  王翰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可惜传下来的只有16首诗,其中一首《凉州词》,既是边塞诗名篇,亦可视为其为人为文的真实写照,也只有像王翰这样儿的人,才能写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旗亭画壁

风雪洛阳。
  正在东都游学的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相约旗亭酒楼,贳酒小饮。
  这三人可都是开元年间的诗人,尤以边塞诗驰名,只是其时,“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旗亭酒楼,这天空空荡荡,三人正坐在二楼的大厅,把酒论文,突然间,听到楼梯一阵喧响,细看,原来是一群梨园伶官,登楼会宴。三诗人因而起身回避,挪入一间有小火炉的小间。
  俄顷,又有四名歌妓,寻续而至。个个衣着华丽,貌美如花。
  落坐后,就开始奏乐。当是时也,不分朝野,无论官民,都喜欢在宴饮时,吟诗唱曲。唐诗最初,就是按曲谱填词,供人吟唱的。
  听着外边,所奏都是当时名部,王昌龄首先提议:“我等三人,在诗坛上,也都算有名有姓的人物了,可一直末能一分高低,今天正好是个机会,咱们就在这里静听这些歌女唱歌,谁的诗唱得最多,谁就最优。”
  高适、王之焕皆说:“好,不妨一试。”
  那边,一个歌女已经开唱: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抬手在墙壁上画下一道,颇为自得地说:“我的一首绝句。”
  又一歌女出场,唱得是:
  开箧泪沾臆,
  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
  犹是子云居。
  高适伸手也在壁上画下一道,说:“这是我的一首绝句。”
  第三个歌女登场,唱出一曲:
  奉帚平明金殿开,
  强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又在壁上划下第二道,说道:“两首绝句啦!”
  一直坐在一边,向着火炉的王之涣,自以为自己出名已久,没想到,人家却没唱他的诗歌,脸上就有些挂不住,对王、高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无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巴人下里之类的一般歌曲,那真正阳春白雪的雅乐,哪是她们所能唱得了的。”说着,抬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有气质的一位,说:“到她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一辈子,就再不与你们争高下,可如果唱的是我的诗的话,二位今天可就得拜倒在我坐下,尊我为师啦。”
  王昌龄和高适互看了一眼,异口同声:“算事。”
  一会儿,那位最漂亮的姑娘站起来唱了: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得意之极,呼地站起,“啪—啪—”拍手,口里对王、高二位说:“两位,我没说大话吧!”
  三人齐鼓掌,纵声大笑。
  惊动了外边的歌女,纷纷走过来问:“请问几位公子,因何发笑?”
  三位就将今日的因由,解释一番。
  歌女们立即施礼下拜:“都怪我们,俗眼不识真神仙,躬请三位曲驾,挪步外边就席!”
  三位诗人接受邀请,与这帮梨园子弟们,整整欢娱到半夜……

江南遇

船的缆绳还没抛到码头上,码头上的歌声先传过来,将船舱上坐着的杜甫拉起来了。
  不等船儿停稳,杜甫就双手撩着袍襟,急急地踏着颤巍巍的木板,跳到了码头上。
  码头那边,围着一圈儿人,那歌声就是从那里传来的。
  杜甫趋过去,伸出双手,在人群中分开一条道,上前一看,吃了一大惊:场子内,一个老年男人,须发花白、身子单薄、却穿着伶人的衣着行头,正在那儿拉着一把板胡,唱着王摩诘的那首《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唱歌人的声音,还是那么激越、通透、宏亮,可声音里却透着一种彻骨的苍凉。
  杜甫立在那儿,静静地听着。
  曲终人散,唱歌人弯着腰,从地上往起捡拾,那些听众丢下的零星散钱,一边不住地咳嗽着。
  实然,一声:“李龟年——”
  唱歌人抖搂了一下,捡在手里的一个铜板,又掉在地上……
  唱歌人慢慢直起腰来,目光终于从这个老人的身上,移到脸上。
  唱歌人眯着眼睛看了好半天,实然嘴唇抖抖地:“啊,你是——杜二甫?”
  杜甫,是大诗人,已是路人皆知,可眼前这位在码头卖唱的老者,也不是等闲之辈啊!
  李龟年,邢州柏仁人,有唐一代,最著名的宫廷乐工,被后世誉为“乐圣”。出身赵郡李氏,善歌,还善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和李彭年、李鹤年创作《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虽为梨园子弟,但他受到了玄宗皇帝不同寻常的恩宠。
  杜甫在开元、天宝年间滞留长安十年,亲见李龟年常被王公贵冑们邀请,受到的赏赐何止成千上万。他在东都洛阳营造的私宅,超越王候。
  “你怎么——至于如此?”杜甫大惑不解。
  李龟年,一把抓住杜甫的手,胡子抖动着:“连圣上都……何况我一个宫中乐工!”李龟年的头,不知是摇,还是在抖。两只手紧紧地抓着老朋友的手,沉痛地说:“大唐不幸,都是那个该千刀万剐的胡闹的!”
  何尝不是?杜甫已经不敢更不愿回忆自“安史之乱”以来,自已和一家人经历过的噩梦般的际遇,八年多了,战火烽烟终于渐渐平息,此番,他正是离开蜀地,一条小船载着全家老小,颠波在北归途中。
  李龟年:“杜二甫,你也老成这样儿,我差点儿就认不出你来了呢。”
  杜甫吩咐赶上来的家人:“就近找个下榻处,安顿下来就来前边那家酒楼来吃饭。”
  打发走了家人,杜甫一把牵住李龟年的胳膊,说:“咱俩个北人,今天却在这江南相逢,走,咱今天来他个不醉不休。”
  在这家临江的酒楼,“诗圣”和“乐圣”真的来了一场痛饮、豪饮。
  两位缅怀开元、天宝,感叹物是人非。
  这顿酒,喝出了一首著名七绝《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宫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一年,是大历四年(770年),杜甫于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他就是在这里的码头上,与李龟年重逢的。
  大历五年(771年),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终年59岁。
  这首《江南逢李龟年》,被认为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语),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认为,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居易)一篇《琵琶行》矣。”

山中对酌

留白,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表现方式之一,一般指在书法、绘画中,创作者有意留下空白,让观者想像,做到笔有尽而意无穷。
  其实,留白,也同样适用于诗文,唐诗中,就有这么一首诗,很是典型。
  《阙题》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显然,这首诗是记写一次旅程的,作者于暮春时节,从家中出发,去山中访友。
  头两句,写路上所见,道路仿佛通向白云深处,春天与青溪一样悠长,落花流水,不再无情,却是流水送花香,前来迎客似的。
  后两句,则是作者对山中友人幽居生活和环境的由衷赞赏和羡慕。
  再呢?
  没有了。
  真的没有了么?非也,只是作者再不肯费笔墨,留白,让读者自已去想像。
  那就让我们来“补白”吧:
  这个作者,既然是去山中访友,岂能空手,至少他是携了一壶好酒的。
  主人隐居山中,也不能餐风饮露,他定然于门前屋后,种了几畦蔬菜、甚至还养着几只鸡的,有朋自远可来,就可“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
  有酒有菜,两个老朋友,当然就要坐下来,对酌一番。
  李白式: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接一杯。
  我欲睡眠君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杜甫式:
  花径不曾缘客扫?
  篷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王维式:
  草色全经细雨湿,
  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论,
  不如高卧且加餐。
  白居易式:
  闲征雅令穷经史,
  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
  ……
  这场山中对酌,直饮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看看:
  这是多么豪奢的一场山中对酌啊!

与月共舞

古今吟诵月亮的诗人,多得是,可论说情有独钟者,非李太白莫属。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晴此论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崔心肝。
  这首《古朗月行》,有如李白一生之宿命,月亮这枚命运的徽章。从此,永远别在了这位“谪仙人”的胸口。
  就从这首在中国连孺口小儿都会的《静夜思》说起: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口语化的句子,却创造出一种清幽邈远的意境,引古今读者,共情共鸣。
  故乡,山高水长,归不得,还在于不能归,离乡的初衷远未实现。他乡的月色如霜,游子的乡愁难消。
  那就喝酒吧,哪怕连一个酒伴儿也找不到,那就《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个酒局,也就凑成。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理由也找到,那就喝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服了,李太白啊李太白,谁说“一人不饮酒?”你生生把庸常人的闷酒,喝成了一场大唐飞歌。
  别忘了,李白腰间还有剑,他的那首《侠客行》的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的向往。
  ……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这时候,在李太白的酒杯里,升起了《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
  李太白终于还是告别帝阙,离开他热爱的长安,被玄宗皇帝“赐金放还”。如杜甫所说:“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也罢,不过,他仍不会一个人喝闷酒,且看,太白正《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月亮,见证了李白一生的喜怒哀乐,盛衰成败。
  据说,就留传下来的李白诗中,写月亮的就有78首。而且,传说李太白最终也是喝了酒,去捞水中的月亮而死,不,应是羽化登仙……

红 雨

李白的《将进酒》之后,谁还敢再?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旋律,也就是古代的一种劝酒歌曲。
  自李白在颖阳山居那场豪饮,秀口吐出他的那首《将进酒》之后,世上多年间,再无人敢去写这类诗词。
  几十年过去了,唐诗的江湖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通眉长爪”的少年,
  少年叫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宜阳县)人。出身唐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诗歌。李商隐作《李贺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日: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后生可畏,这个李贺当然看过李白的《将进酒》,不过,有一天,他也喝了酒,而且也喝多了,就又写出了一首《将进酒》:
  硫璃钟,琥珀浓,
  小曹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
  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元鼓,
  齿白歌,腰细舞。
  况是青春年少日将暮,
  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
  酒不上刘伶坟上土。
  嘿!少林,武当,完全出的是不同的“套路”,前三句只是一场奢华酒宴的描述,后两句陡转为青春苦短,行乐需及时的觉悟和放纵。居然被后人和李太白的那首《将进酒》一同称为《将进酒》“双壁。”
  说青春逝去,是“桃花乱落如红雨”,真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有酒就醉吧,待身死道消,再好的佳酿也只有灌溉坟土。
  李贺是个短命的人,只活了27岁,他却给我们留下唐诗中的不少极品。这里只摘录他的一些名句,如“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如“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中土碧。”如“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碧水杯中泻。”如“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等等。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名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丁火其虚荒诞幻。”
  回到李贺的这首《将进酒》,与李白的《将进酒》的自信洒脱,挥洒自如截然不同,将一场盛大华丽的宴会中饮酒的声、香、气、味写到极致,近乎奇幻的想像夸张,使其呈现出一种冷艳幽瑰的特点。完全可以和李白的同名作相提并论,双峰并峙。
  李贺,一个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个浪漫主义大诗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与他之前的李白、之后的李商隐被称为“唐诗三李”,也被称为“诗鬼”。
  近代鲁迅“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诗中,李贺诗最多。
  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的信中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
  桃花乱落如红雨。
  短命的诗人,留下的诗篇,却千古不朽……

  北极光 2021年12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