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极光 热度: 11524
  文/徐 铮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
  文/徐 铮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探讨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倡在音乐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以中华民族“母语”音乐文化为根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民族文化教育;民族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琳琅满目的艺术形式从四面八方涌来,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为端正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美育”熏陶,把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到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音乐,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唱民歌,扩充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学生科学发声方法的同时,选择适合他们的,不同风格的民歌来进行进练唱。
  (1)学习和掌握不同流域的民歌,如:
  安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它依照大别山歌谣《八段锦》填词改编而成的。歌曲的旋律欢快上口,饱含浓郁的乡土气息,曾经伴随着红军的足迹传唱全国。
  江苏民歌《茉莉花》,属于鲜花调,是小调的一种。它旋律优美、抒情细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陕西民歌《蓝花花》,是“信天游”的重要曲目之一。那陕北韵味十足而又极具哀怨的旋律,配以通俗而洗练、恰当而自然的歌词,极富感染力。
  广东民歌《落水天》,是一首用客家方言演唱,乡情味极浓的民歌,广泛流行于广东地区。
  (2)感受和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歌,如:
  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取材于山南地区一首名叫《山南古酒歌》的祝酒歌。解放后,当地民间艺人为它新编了歌词,并取名为《北京的金山上》。在向全国播放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新疆民歌《美丽的姑娘》,是一首哈萨克族的民歌。它旋律优美、热情,节奏欢快、流畅,将新疆人民开朗大方、热情奔放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蒙古民歌《嘎达梅林》,最初是在草原上传唱的长篇叙事诗。歌曲悠长宽广,用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歌颂了草原人民心中的英雄嘎达梅林。
  通过对各类民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地域、各民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民歌中不同的体裁形式和基本特征。学习这些民歌,不但增长了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从心灵深处理解到“爱祖国、爱人民”的真正含义。

二、多听民族音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乐器。从河南舞阳的骨笛,到山西襄汾的夏磬,从湖北随县的编钟,到秦始皇陵的钮钟……这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艺术发展的精髓。为了更好的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选择大量古今优秀名曲让学生欣赏,是个很好的途径。如:
  古琴曲《流水》
  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它是我们民族音乐遗产中极其优秀的作品。乐曲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在表现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颂的同时,也寄寓了人类一种百折不回、开拓进取的精神。
  琵琶曲《十面埋伏》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主要的乐器之一。《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代表作。乐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是我国古典民族音乐中的精品。
  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胡,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是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
  《二泉映月》由作曲家华彦钧创作。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二胡独奏曲,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经典曲目和专业音乐教育中必奏教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被人民群众誉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是中华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走向世界的标志。作品以越剧唱腔为素材,深入而细腻的描绘了一个古老而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欣赏这些作品时,教师要仔细进行引导、提示,深入浅出的介绍一些大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及作品创作背景等。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多参加艺术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民族音乐知识,陶冶情操

艺术实践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更好的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教师应该将课内教学、第二课堂和课余活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完成正常的课堂教学后,积极帮助学生建立“民歌演唱小组”、“民乐演奏小组”、和“民族特色音乐创作小组”等。对各个音乐小组进行定期的辅导,促进各小组相互交流学习。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能使学生们更加了解和贴近民族音乐,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当前对学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的流行音乐产生一定的冲击。这显然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在音乐教育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地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不仅仅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音乐艺术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在大力提倡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让我们积极的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教育吧,这是引领音乐教育走向灿烂未来的光辉大道!
  [1]金玲张颖.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江名惇.中国民族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北极光 2016年8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