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书法欣赏及审评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极光 热度: 11807
  文/唐福来
  试论书法欣赏及审评
  文/唐福来
  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流派很多,如何欣赏,怎样评审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欣赏、评审找出书法艺术的美感和灵魂,介绍给社会中的不同层次的人们,使之普及覆盖,发扬光大。
  书法;艺术;欣赏;评审
  当你去参观一个书法作品展览,或者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时,怎样对其进行欣赏和审评?我们知道,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所以就只能用艺术的眼光去赏识它,只能用艺术的标准评审它。
  这里首先牵涉的是评委的问题,评委的眼光问题,评委的观念问题,评委的个性问题,评审的标准问题,主评委员的意向问题等等因素。根据这些年的活动,谈一点本人初浅的体会。基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能否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书法一定要创新,要在异样中求生存,找出路,谋发展。前提是不能出现书法的硬伤,即不能写错字,不能违背书法的基本规则,下面从四个方面简述几言。
  书法是一种艺术。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书法是什么?我们把书法定义为书写汉字的法则或方法。我们中国叫书法,日本叫书道,韩国叫书艺。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总体上都是书写自己国家的文字的法则或方法。书写出来供大家欣赏,给人以美感,这就自然而然地把书法作品当成了一种艺术品,因而形成了一种共识,一种共鸣,即书法艺术。
  一般的情况下,作品的字如果在两寸以上时,作者几乎都是站立悬肘而书。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和观者都是一种享受。写字的那种姿势,所有的力量,所有的目光都集中于手腕,都集中在笔尖,时而往前,时而向后,时而松弛,时而紧张,时而似跳舞,时而像太极。给人以美感,给人以享受,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魔力所在。
  关于中国书法是什么?我们能否可以这样概括地总结一下,那就是:中国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最特别的艺术,最简略的艺术,最极致的艺术,最玄妙的艺术,最难写的艺术,最善变的艺术,最典雅的艺术,最多风格的艺术,最具个性的艺术,最具人文的艺术,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最具想象的艺术,最具科学蕴涵的艺术,最具美学意义的艺术,最具节奏性的艺术,最讲神韵的艺术,最抽象的艺术。其次,书法是一种自然美,说它是自然美,并非装腔作势,做作而成,我们常说的笔随意走,指的就是那种自然美感觉。而这种心情一旦过去之后,可就再也找不回来,哪怕就是同一作者。这里随举几例,看看其心情在欢畅时,在悲愤时,在痛苦时,在压抑时写出来的书法作品其效果如何?
  我们知道,王羲之在写兰亭序时是在一种轻松愉快,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情况下,虽无丝竹管弦,但有清流激湍,咏诗对饮,畅叙友情,乐而不惫,十分开怀,在这种意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一定流露着一种自然之美。
  再看颜真卿所书的祭侄文稿,我们学过那段历史的人们都知道,他的侄子季明被叛军所俘,叛军企图让季明劝说其叔叔颜真卿投降,季明不从,最后叛军对季明先是割耳,再是挖眼,后砍其头颅。叛军被平定后,颜真卿找寻家人下落,结果只从常山带回季明的首骨。当夜,颜真卿秉烛孤坐,激昂悲切,声泪俱下,奋笔疾书。全书268个字,被涂改的字竟有34个字,更有甚者,有些字竟是一改再改,一涂再涂,反复圈盖。结字逾紧,可力透纸背;黑墨成团,却入木三分;引筋入骨,而由肺及心。从而成就了惊世杰作的祭侄文。作者在创作此作品之时,尽管心情悲切,但是,墨色非常真实,这种作品绝对是一种自然之美。
  当然,苏轼的寒食帖,创作时作者的心情也一定是可想而知的。元丰三年,当时的苏轼因鸟台诗案遭馋致毁,衔冤含屈而谪黄州三年。看着寒食节时,家家冷灶冰锅,户户炊烟绝缕,顿感酸楚凄凉,岑寂索寞。真是“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锅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似哭涂穷,死灰吹不起。”满腔愤诉喷薄倾悬,尺纸之间一泻汪洋,全然没了章法和规矩。书至“哭涂穷”处,下笔凝滞沉郁,起落无序,字形猛然放大,让人怦然心动,卷面为千古不散。这样的作品表现出来的肯定也是一种自然之美。
  再者,我们谈一下关于书法中的一些错字问题,首先可以肯定地说,书法中的错字叫硬伤,在书法比赛的作品中是绝对不能出现的。但是,有些错字是可以的,这里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楷书的创作时,有些是可以变形的,在别的地方是错字,但在书法里就不叫错字。如北京的京字,口字里可以多写一横;又如道德的德字,心字上面的那一横可以不写;再如明天的明字,左边的日字里可以多写一横;还有流水的流字,云字上的一点可以不写。
  天下第一错字,康熙皇帝亲笔御书的“避暑山庄”之匾悬挂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上方,其中的避字的辛字下面多写一横,当时很多人早已看出,但谁也不敢说这是一个错字,原因是皇帝御书的。
  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中的鱼字底下四点写成三点,也是出于康熙皇帝之手,并曰四点为火,三点为水,鱼在火上,岂能养活,鱼在水里,才能成长。因此,这个错字成了最有说法的错字。
  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为悼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书“风流宛在”中的流字右上方少写一点,而在字中的土字右边多写了一点。对这两个错字的解释是希望欧阳修多点实在,少点风流。因而这两个错字也就成了最具有哲理的错字。
  悬挂在孔府大门正上方的“安富文章”中的富字上面少写一点,文章的章字底下一竖穿过日字至立字下面的一横,其解释是富贵无头,文章通天。这两个错字因此成了最令人叫绝的错字,可见这两个错字是孔子有意所为。其两侧的楹联是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浙江绍兴兰亭的“鹅池”,这两个字系二王之合作。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人的合作之作。王羲之爱鹅有名,据说王羲之刚写完鹅字后此时恰遇皇帝下旨,他只好停笔接旨。就在这时,王献之趁父有事之际便在其后写了一个池字。因此。“鹅池”二字,一肥一瘦,两种风格,且鹅字的我字在鸟字之上,从而成就了这千古之作。
  最后,根据诗书画印四位一体,首先来看一组数字如何评价书画作品是否优秀。我们在陆俨少《山水画六论初探》中知道有这样一段对于画画的评价:我以前的学习经验,如果功夫十分的话,四分读书,三分写字,画画也不过三分。如果时时存想,心中常有个画,三分画画也不富逐步提高,有所成就。所以,我反对初学的人,从早到晚,整天作画,再来看一看大书法家弘一法师对书法作品是如何评价的呢?见《弘一法师格言别录》: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就以上四种要素合起来,总分数可以算一百分,其中并没有平均的分数。我觉得其差异及分配法,照上面是分配的样子才可以。
  而不及其他,用力虽勤,收效不大。
  一般人认为一幅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很要紧,然而,依据上面的记分,字只有三十五分。大家也许要怀疑,为什么章法的分数反而要占多数呢?就章法本身而言,它之所以占着重要的原因,理由其实很简单,即是在艺术上有所谓的三原则:统一、变化、整齐。
  前一段陆俨少是关于国画的创作问题,后一段弘一法师是关于书法创作问题。这两组数字的评审标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唯技法至上的创作观。创作应该在“异类”中求之。说这话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很久了,这两位前辈,陆俨少的诗书画皆精良;而弘一法师的书法、音乐、美术、戏剧、篆刻等都很有建树,这是大家都非常熟知的。在艺术上,特别是在书法艺术的创作上,用数字来表达语言时,一定是很有震撼力的。
  当然,在评审一幅作品时,还时常采用我们现有的几种方法:即淘汰制、打分制、投票制和提名制。但无论哪种方法,其评审之源应遵循前辈的思路才不偏悖。
  结论: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表达,是民族精神的展现,是生态文化的灵魂。精明的书法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基因。为此,书法艺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如何去评审书法作品的好坏.北京名人字画网
  [2]赖勇军.书法作品分类评审浅论.闽江学院报
  [3]老憨.如何评审书法作品.北京古风堂
  (作者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北极光 2016年8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