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指导问题探讨
文/王富斌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遇到的难题。从学生开始学说完整通顺的话句到组织完整的句式都是作文的入门。但是小学生语文功底差,组织驾驭语言的能力弱,作文经常是拼凑组合起来的文字,显得松散而空洞。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的指导问题。
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教学思考
一、经验借鉴
(1)“亲其师而信道”——《学记》。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其认知的速度和质量是与其认知的态度和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差的科目往往对相应的教师印象也不好,和教师的关系是抵触甚至对立,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周密和严谨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够得到相应的效果,只有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自身的学术威信和个人魅力,师生之间才能够默契的配合,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所准备的整套教学方法也就能被较好的执行,引导作用才能够全面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是重要的前提。(2)“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前期都是通过范文和套模式的方法来练习写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和规范的作用,但是也忽视了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开拓思路、获取灵感,写出的文章千人一面、词不达意甚至跑题就不足为怪了。教师在学生的这种写作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对周围的生活进行细致的了解和观察,注重细致的体验和发现,然后在观察中找到思维的起点和写作的灵感,并将其融入到文章中。他人的生活经验也需要教师通过筛选找出,将每个阶段学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好文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细致地讲解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参照别人的表达方式,一方面将自己的独特感受体现在文章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注意到文章的结构和框架,不至于松散没有条理,有神而无形。文章写作要从学生的主体思维出发,通过教师细致的指导,文章就可以逐步体现出学生出色的文采和严谨的结构,使得文章反映的内容能够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和能力。在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的小学生时代,阅读是储备写作素材的捷径。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通过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和其他相关书籍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鉴赏力,也让他们在积累词汇和写作素材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小学作文教学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体现效果的,也是学生作文的启蒙和关键时期,在教学的具体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分析课文的方式,指导学生从仿写开始打开写作思路。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而不是机械的照抄硬套。学生在练习之后就可以举一反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训练。这种先扶后放、由仿写到创作是作文教学前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具体对策
(1)“学生为主体,作文为中心”。以名家名篇或者优秀文章作为典范,进行写作训练。教师通过讲解分析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再进行写作,这样既以作文为中心,又不会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在较低年级中,从开始识字造句开始,进行一句话、一个片段到整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让他们在看图说话中就能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避免人云亦云,同时落实词语的学习和运用,将基础夯实。稍高年级的学生要从人、事、景等方面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规律,能够运用夹叙夹议以及严整的文章格式来完成作文。(2)“分步写作,分年立项”。分步写作应根据不同年级和层次进行。第一,低年级以识字,看图说话为重点,重点训练从书写连贯的几句话语到一些童话体的短篇作文,将文章慢慢写,顺利完成作文写作的启蒙。第二,借助一定的材料和启发,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者积累搜集的素材等信息训练写简短的记叙类作文。第三,从练笔到正式书面训练,所有的阅读和积累都是为了能够将其融汇贯通的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只有全面的正规的进行练习,才能由通顺完整到系统提高。分年立项则是根据每一年级的情况来进行训练,一、二年级写字记词语,看图说话;三年级进行描述性的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四、五年级开始从描述到记叙再到围绕中心思想进行清晰的表现。
(3)“言语表达,情景训练”。教师通过组织实际活动以及实物演示,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描绘切实情景的能力。学生在课堂或者是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比赛等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有真实的内容,真实感想,文章书写能够避免因凭空想象而造成内容空洞。另一方面,说、写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将课本所学的多种应用文体实际应用,比如,校间新闻、寻物启事、书信、报告、申请书等。各种形式相结合,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到审题立意再到发散思维、综合成章。
(4)“及时修改,加强交流”。学生的作文经过选材组材,规范结构等等把众多的写作因素融入其中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并将文章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选出比较优秀的文章进行宣读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在同一写作基础上让学生有参照的对象,还能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结束语
只要我们教师经常潜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创造力就会不断提高。在生活中作文来源于一个人的丰富的想象力,要写好一篇好的作文没有丰富的阅历和见识,显得比较空洞,我们教师要大胆的让学生去发挥想象力,让她们觉得写文章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1]陆业高.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素质教育论坛,2009,(11):81-82.
[2]杜成党.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五议[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3):103-103.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那洒镇中心学校)
北极光 2016年8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