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发展的交通网四通八达,人们出行极为快捷方便,如今,高纬度的大兴安岭林区就建有两个飞机场,几个小时就可飞到首都。谁能想象,在六十年代,从佳木斯出发到呼玛三河站的省内路程,我竟走了三十八天!这是一段永生难忘的北上之旅……
结伴等船
1961年“十一”, 在举国上下欢庆建国十二周年的伟大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快乐的心情从山东坐火车来到佳木斯市。
我心情愉悦,赶去佳木斯市轮船航运站打听哪天有去大兴安岭三合站的轮船。有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说,十月十四日早晨八点有一艘“东北号”轮船开往大兴安岭漠河站,也是到北边的最后一班轮船,如果想去,现在就可以买票。那年代,公路不通,铁路不通,没有别的道路可走。去瑷珲县、逊克县、黑河、呼玛、三合站、漠河和大兴安岭其他林业局、林场,人们的往返出行,只能乘黑龙江的轮船,沿江居住的人们所需的粮食和生活日用品等也都是靠轮船运上来,交通太不方便了。
我买了船票,住在旅店等船出发。每日住店两块钱,也是很贵的了。很小的一个房间,炕占了很大地方,地上只能站两人。住了三天后,店主对我说,又来了一位住店女生,不如你俩合住一间屋,又省钱、又有伴。如果你同意,我去叫她来。我说,那好啊。
毕竟都是年轻人,俩人一见面,如同早已认识似的,她把行李安排好就说起话来。她叫关玉,比我大三岁,也是准备去大兴安岭的父母家,以后不回来了,就在那里找工作。我马上叫她关姐,她叫我一声小妹。而后俩姐妹又谈起各自的家人,得知关姐的父母、哥哥、姐姐都在十八站林业局工作。
我俩年龄相差不大,说得来谈得拢,一有时间就唠嗑。白天吃完饭就到街上走走。关姐人长得很漂亮,又学医当过护士,人品也特别好,既文明又有礼貌,非常乐观。她会唱歌,有时我俩唱歌给对方听。我喜欢听关姐讲她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她也愿意告诉我她的隐私。追她的男生很多,她都不同意,认为结了婚就去不成大兴安岭了,所以就赶快抽身出来,等和家人团聚了找着工作后再结婚。我看到她那么热爱自己的家,那么重视亲情,那么阳光,有远见,又那么憧憬未来的幸福,令我佩服。关姐告诉我:“小妹,你才二十岁,找对象还早着呢,这次你也和妈妈、哥哥嫂子及侄儿侄女团聚了,关姐希望你今后的日子过得快乐幸福。”如同亲姐姐良言吉语的祝福,一声声深情称呼暖心窝。
虽然等船时间长,但有了伙伴,等船也就不那么着急了,也不再觉得孤单,住店等船好像是住亲戚家一样。遇到这位好路友,真是太幸运了!
身在异乡,深感孤独时候路遇一位知书达理的朋友,让我有了安全感,搭伴走路,互相照应,互相关心,一同到达目的地,真是一件快乐、开心的事情。
乘船北上
无法用语言描述把船盼来了的高兴心情。一同在旅店住时就已经认识了其他几位去大兴安岭的人。相处十几天,大家在一起吃、住,早晚见面都打招呼。你姓什么,他叫什么,各自去大兴安岭的什么地方,彼此都很熟悉了。有一位年轻妇女回娘家生小孩,很幸运,昨天到旅店,今日就上船出发,她也是抱孩子回大兴安岭自己的家。娘家人把她母子送到船上就回去了,以为上了船坐到终点站漠河有她丈夫接站就行。她的小孩刚满月,是这班船上最小的旅客。每当开饭的时候,大家都去食堂轮流帮她抱小孩,叫孩子妈先吃饭好早点回去休息。小孩非常可爱,一逗就笑,除了晚上睡觉,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有人抱他到处走走、看看,孩子越抱越结实,越精神,喜欢让人抱,只要把他放下一会儿,就用哭声来抗议。最后的胜利属于小男孩,他的妈妈和大家都格外喜欢他、疼爱他,只要是白天,都有人抱着。旅途中小男孩给大家带来很大的欢乐。
1960,国家开始了“瓜菜代”,供应的粮食要计划着吃。在船上吃饭不用花粮票,每天两顿饭,全是面条,特别好吃,一大碗两角钱,只是比以往三餐少一顿,有的人吃不饱,就到船上小卖部买饼干等副食。船上每天供应的都是细粮,每人都是不饥也不饱,饭量大的男人们需要贴补一些零食。船上的日子过的还算可以。
轮船行驶十天后,天气开始冷起来,大风疯狂凛冽,船身不停摇摆颤动。天天下大雪,好几天不见太阳出来,在佳木斯市上船时还只穿长袖、长单裤,刚出发这几天时间,温差变化这么大。大家开始在船上打开行李,拿出了棉袄、棉裤穿上。我和关姐冷的全身发抖,但年轻爱美心切,担心穿的太厚会妨碍苗条身材,白天冷的受不了就躺下盖上棉被。有时到前舱的大烟筒旁边坐下来暖和一下,有时到船舱外四周带栏杆的走廊溜达一圈回来。
当时大家都有同样的想法和预感。由于在佳木斯等船的时间太长了,每人带的路费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如今还不知道啥时能到达目的地,都意识到要节约用钱了,每天吃完两顿面条后不再去买小吃等,加之天气又冷,闲饥难忍,日子开始不自在了。
“东北号”满载人们去大兴安岭的希望,乘风破浪一往直前,直至行驶到呼玛县码头停下来。船工们开始卸货物,跳板却一直没撤,一个上船的旅客也没有。停泊后,近三个小时船还不开,人们开始慌乱了。这时,只见天空黑云密布,大雪横飞乱舞,江面上不时有巨大冰块从上游漂流下来,冰块非常厚,越来越多,转眼间挤压在一起积成更大一片。人们明白了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开船,三人一伙四人一堆焦急地议论纷纷,谁也没预料到这种状况,百年不遇。今年的最后一班客轮只得停在呼玛码头,不能再到目的地——漠河码头了……
下午三点钟左右,广播喇叭里播出通知:“各位旅客请注意,请到食堂就餐,因临时决定,误了半小时就餐时间,对不起,请旅客们谅解!”。
大家一听没什么情况,就安下心来吃饭。这时船上的人特别少。在佳木斯住店等待去大兴安岭的人都集中在这里了,只等到下一个大站——三合站。四点钟时,又开始广播了:“旅客们!由于气候变化,江面上的冰排大量下来,本次轮船不能继续行驶到终点。为了保证旅客人身安全和轮船不受损害,只好在呼玛停运,现在,请旅客们到餐厅门口领取二十元退票款后下船,请各位旅客多多原谅!”大家听完广播后,本来吃饭就晚了半小时,进肚饭菜已不热乎,加上担心出什么差错的不安情绪,天气又冷,赶在半道前进不得,后退不行,现在又到了一个举目无亲的陌生地方,每个人从头到脚发冷,心都凉透了,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年轻人目视对方不知如何,老年人不适应寒冷的气候咳嗽不止,小孩哭闹个不停。几天来共同乘船,大家相处得如同一家人,现在谁都离不开这个大家庭了。
这时,一位身材高大、两眼有神的约摸四十五六岁的男人以命令的口气说,先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跟他先下船。不一会儿,他找来接站车,把大家运到旅店安排住下。后来得知这男人姓边,是十八站林业局工会主席,共产党员,科级干部。他这次是回老家接父母、老婆、孩子到大兴安岭安家。和他一起的还有一位同志叫李成会,和边科长一个单位,也是探家回来。边科长和李成会跑前跑后地联系找车、找旅店,费尽心力。大家伙儿感到有了主心骨,有了希望。
困在呼玛
每个人都被安排了房间。屋内全是大火坑,烧的热呼呼的。晚上,我和关姐说起话来:“真没想到,一路先乘火车到佳木斯,住旅店等船,好不容易上船,开到呼玛又住上旅店,真不知道接下来又坐什么车去三合站?”关姐风趣地说:“我想不会等到明年开江没有冰排时再坐船走吧?”我俩不约而同大笑起来,我又说:“关姐,这次都赶上出国这么难了!”关姐乐呵呵地说:“小妹,出国不难咱也不去!中国人干嘛跑外国去?交通再不方便也是自己的国家好。会有那么一天的,将来大兴安岭建设好了,交通一定四通八达,咱们把年轻时怎么来到大兴安岭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那故事才打动人心呢。”我说“关姐,你口才就是好,有理想,你说的都对,会有那么一天的,到那时交通方便,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客轮样样俱全。”小姐妹俩儿说着、笑着进入了梦乡。
如果不是江上早跑冰排,从佳木斯坐船到三合站,十五天就能到达。可如今连等船、坐船二十五天了,只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人们带的路费基本花得没多少了,有的热心人就主动借给没钱的,并且安慰说:“都是大兴安岭人,有了就还,没有就不要了。现在能拿出钱给你,就没打算叫你还。大家伙儿一路同行,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大家庭了,我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和理想去大兴安岭,为开发这片神圣的原始大森林才走到一起,大家互相帮助,克服重重困难,大兴安岭这条坎坷的路我们一定能走过去!”说到这里时说不下去了……借钱的和被借钱的、其他听的人都感动的流下热泪,多么感人的一幕啊!
晚上躺下休息,脑海里反复地回想着佳木斯旅店的好心老板给自己找伴,多么善良、朴实的陌生好人;乘船时,大家自发地帮助带孩子的年轻妈妈,主动帮她哄孩子、抱孩子,让她放心吃好饭,她去洗尿布,又有人主动抱起孩子,不舍得让他哭,小孩子从小就得到别人地关爱,希望他健康成长,我想,用什么样的言语能表达出对孩子的爱有多深?我只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更令人感动落泪的是,正当船不能前行、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又有挺身而出、积极解决住宿难关的边大哥……这些场景一幕幕像影片回映在眼前,我告诉自己要坚强,绝不能给大家添麻烦!自己当前最大的困难是没有钱了,没有粮票了,如果现在能有车走,连住旅店的钱都交不上。眼前连伙食费也断了,早上开饭时,我去了别的地方,恐怕让别人看见,那么难为情。平时我最不爱吃甜食和糖块,当我吃了一块原来买的左巴糖,觉得非常好吃,又甜又香,才体会到古语说的太好了——饿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身体马上有了力量。忽然间想起一件能解决吃饭问题的办法,马上去呼玛粮食局借钱借粮票,因为我二哥头六年在那里工作过。我先想着去粮食局办事该怎么开口,事先想好台词,又背了一遍,先找谁,借多少钱、多少粮票,心里想,一定能借到的!
到了粮食局,找到会计说明来意,会计看我是一个特殊的借钱人,必须得找局长请示特批。局长马上来到现场亲自问个明白,并同意借钱给我,借多少都行,太高兴了!我借了一百五十块钱和五十斤粮票,真诚地道谢,保证回家后马上还清,又把在旅店写好的借据交给会计。局长说:“交通不方便,一时走不了,你可以来粮食局职工宿舍住,这儿有食堂,也方便。等有去三合站的车或来开会的人,再联系车把你送回家。”我想不能再给人家添麻烦了,告诉局长,我自己想办法解决吧,这已经给你们添很大麻烦了。
拿着钱和粮票,一个人站在大街上,心里酸酸楚楚的味道。挺大一个人,竟借钱吃饭,真是悲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非常自信地寻思,现在已经解决了“以食为天”的大困难,下一步该想着解决车的问题了。我站的地方恰好正对着交通局门口,嗨,有办法了!张罗搭车要比借钱好张口多了,不用伤脑筋背台词,勇敢地迈入交通局大门,正好看到在哈尔滨交通学院一起学习的辛会计,他正和一个人说话,那人告别时说到辛调度,我上前恳切地说:“辛调度,你高升了?我来找你帮忙了。百年不遇的跑冰排叫我遇上了,下船到这儿好几天,困在这里了,请你想法找车送我们回家吧。”辛调度认识我哥哥,问:“你哥知道你来了吗?”“他知道我回来,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我怕哥哥担心,就是告诉我哥困在这里,他也没办法,我自己克服往家走吧。”辛调度说:“呼玛没有通三合站的正规路,只有一条猎人以前打猎的小毛道,年头多了,道中间又是木桩,又是石头,还有被风刮倒的树横在道中间,谁的车走这条小道都得随时下来清理杂物,各个单位去呼玛拉汽油、接送干部开会就走这条道,也算是一条救急道吧。一般拉脚车老板都不愿意跑长途,太辛苦了,都担心出危险。不过正好赶上有人来联系明天送干部下金山乡开会,你可以坐这辆马车去金山乡,我可委托他们安排你吃、住的地方,到那里再等去三合站的车。”我马上说:“我不能一个人走!旅店里还有一大帮人呢,有老人,有孩子,每天有哭的、叫的,都在为吃饭发愁,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这些人如果有生病的就更没法走了。我刚从粮食局借来钱和粮票,如果再走不了,他们上哪儿去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没钱没粮票了。无论如何,辛调度你得想想法儿帮忙!汽车你都调动了,马车老板当然也得听你调动,你就做件大好事,派车送他们吧。票价全国都一样,我们往返都付钱,一天二十块钱,来回四十块钱,价钱也到价了,大约四十人,你看得几辆马车?“他笑着说:“六台车够用了,我也为困在呼玛的人们做件好事吧,为有家回不去的人尽点力也是应该的,你回去跟他们定好,下午来交钱明天就动身去金山乡。”
我一路快速回来把定车的事告诉了关姐,我担心边科长能否同意车费,关姐说:“他要是不同意,他不走呗,在这里耗着等便宜的车再走。你放心吧,他保准一百个同意。我先谢谢小妹,你看在这儿每天过的是什么日子?能走一天就离家近一点,一点一点挪吧。走!我们找边科长交钱去,大冷的天,不用你跑了,你人小却办了大事,真能耐!”我和关姐去把刚才联系车的事和他说了,边科长说:“小张,你可做了件大好事,我代表老少爷们谢谢你。在这里一天吃的、住的钱消耗量这么大,老的少的再有个病灾的可怎么办?天气越来越冷,联系这么多人走,我都愁死到哪儿去找车?我俩联系多少天了,也没办成,这下子真太好了!”我又把交通局给出六台马车,往返四十元钱一天,共计二百四十元钱车费的事跟边大哥说了,并问他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也可以,我自己只好先走了。边科长连声说:“同意!我现在马上去交钱。”他用自己的二百四十元钱替大家去交通局交上了。
我心情好极了,跟关姐说:“来了一回呼玛,又有这么多的故事发生,咱俩应该去照相馆照个像留作纪念,并且在照片上写上六一年呼玛留念,今后看到照片就记起来大兴安岭的故事。”关姐拍手叫好。我俩走去合了影,留了单人照。这张呼玛留念照留下了二十左右岁的青春样子,也会永远记下一路上的酸、甜、苦、辣,记下发生在路途上的所有故事。
晚上,边科长把大家召集到一个大屋里开会,通知明早八点钟坐马车往金山乡走,让大家做好准备,大家一听,虽然不是直接到家,但毕竟是离家近了,一扫愁容,每个人思家、盼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边科长去旅店联系店主,给每个人带十斤筱麦馒头(筱麦面也是细粮的一种,这种面做的馒头又硬又粘,也得用粮票买。)路上吃。
吃完早饭,每个人都去旅店结了账,由边科长分配坐马车。有六人一辆车的,有七人一辆车的,车上人员松紧正好,人们都盖上被。一辆车专门拉三百七十斤馒头,馒头装在中间,又安全又热乎。抱孩子妇女的那架车加配了两人,他俩一方面坐车,还有照护娘俩的任务。
赶往金山
马车排成一队从呼玛大道出发,半小时后进入山路。高低不平的路上净是树坑、树桩和枝桠,车走的特别慢,不时遇到被风刮倒的树挡在路中间,车上的人下来清理到路边继续走。哪有路?只能从树空中弯曲的空隙绕着走。赶车老板牵着马走着,生怕出危险,非常辛苦。我、关姐其他年青人大部分时间都下车走,一来走道暖和些,二来觉得走在茫茫大雪的森林里非常有意思,走累了就上车坐会儿。好在这天没下雪,真是大家的福。
下午四点钟到了金山乡。农村很大,也是鄂伦村的乡政府所在地。一百多年前就很出名,农户种小麦、玉米、大豆等,种土豆、大白菜、大萝卜为主菜,年年大丰收。大队还有捕鱼队,还有打猎的社员,人们生活很富裕。边科长两人又去村里找社长请求安排吃住一事。社长非常热情地安排大家到干部下乡住的招待所。大平房,非常宽敞,大火炕,还有食堂。大家为了减轻重量,就熘干粮吃,土豆炖白菜大锅菜,一毛钱随便吃。大家吃的那个饱,那个香呀!“瓜菜代”的年月能吃饱肚子就知足了,没人讲究什么营养,也没条件去讲究。
边科长两人又张罗着联系找社里人帮助送往下一站三间房,社里同意用马车送一天。社员平时没用马车拉过人,也不知道收多少钱,就打听马车老板什么价格,因这段路是八十里,需要六台车,三百块钱,社员能挣到现金,大家又能离家近一步了,各得其所,定下明早六点钟准时出发。
人们面带笑容心在笑。有人提出这几天光吃筱麦面馒头了,应该换一顿饺子吃吧,再说走路前吃饺子也吉利、顺畅。边科长说:“太可以了!”就叫店主给大家包饺子吃。店主说:“你们这么多人吃饺子,店里人手少,包不过来这么多饺子啊,你们出人帮忙吧,一起动手干活,现在就开始剁馅,九点钟你们就睡觉,我们包一宿,明早五点钟就能吃上饺子。”吃饺子的事定下来了。
我和关姐手脚麻利动作快,是最好的包饺子人选,最胜任这项工作了,十多名女人也积极加入进来。店主收去十八斤半粮票,每人半斤面的饺子一块钱。店主从后院捡来半麻袋冻萝卜,往地上一倒,先化冻,洗净半冻不冻的萝卜,摆上四个菜墩,开始忙活剁馅儿,可热闹了。大家都说出门在外住店,这么多人一齐亲手包饺子,才能吃上饺子,真是笑人了。说话声、笑声、剁菜声此起彼伏,真像是谁家娶媳妇、嫁姑娘,热闹劲儿丝毫不比办婚事小。店主把和好的面端来醒一会儿。有人对店主说:“店老板,快把肉拿来剁吧!”店主笑呵呵地说:“哪来的肉?肉都卖没了,还没去上货呢,你们来早了,要赶上明天、后天来,一定能吃上猪肉饺子。不放猪肉也是饺子,给你们放狍子肉,野味的,吃这顿,还想下顿狍肉馅儿饺子呢。”说着,一个人真去拿一大块狍子肉放菜板上。没吃过野味的人一大半,都在想能吃上狍子肉的饺子也不错。大家七手八手齐动手,擀皮的、包馅的、摆饺子的,各把一摊,分工合作。店主有做买卖的丰富经验,一斤面四十个饺子皮,不用通知告诉该放多少饺子馅。住店的旅客都知道多入馅,包的饺子个头大,足足像小包子。包的饺子越来越多,包饺子的人越来越少,还不到九点钟只剩我和关姐、店里四个人在忙活。边大哥已经睡了一大觉了,醒了来看看饺子包的什么样了。他说:“姑娘,睡觉吧!明天还要起早赶路,这么多饺子够吃的了。”说着,一手领一个人回来休息。
想家心切,四点钟我和关姐起来梳洗打扮,整理行李。听到屋里孩子哭、老人咳嗽、男人们不停地打呼噜,屋里屋外的人都忙成一团。店主过来叫我俩去帮忙,吩咐二十个饺子装一盘,这也是店主对我俩的信任吧。我俩开始认认真真的数,不多一个不少一个,公平、公正又公开,把饺子盘摆成一排,来了一个年轻人,端走一盘,一会儿工夫吃到最后一个饺子,没有饱的意思。关姐岁数大点心眼灵活,又推一盘饺子到那人跟前,那个男人不客气地接着吃,又把盘里的饺子倒在后来的一个男人盘里。那个人明白自己也不够吃,这个人体谅到了,感激地向给饺子的人点点头表示谢谢。“瓜菜代”的年月,人们饭量都很大,二十个饺子个再大,一般人都剩不下,多数人还不够吃。我和关姐那份吃不了,就把剩下的饺子给边大娘了,大娘带来一个小盆。大家吃得非常快,都怕自己被落下似的。
前行三间房
边大哥开始安排人员上车。他们一家老少一个车便于照护;安排带小孩的年轻母亲坐最后一辆车走,为的是保证母子安全,边科长又把棉被和皮大衣送到她车上。这个女人姓李,后来熟悉了管她叫小李子。因为她刚生小孩一个来月,又没好好休息,说腰疼,一人抱小孩坐的时间长,小孩用棉被、毛毯包着,她上车后就把孩子搂在怀里蒙上棉被躺下了,舒服又不冷。这段路非常难走,曲曲弯弯,马车一会儿在半山腰走,一会儿在山底下走,再一会儿进入树林子里,车速非常慢。车队在崎岖山路艰难地向前缓缓挪腾。
下午五点钟到达三间房。经过联系,有位管理员把大家带到一栋大平房里,屋里中间有砖砌的火墙,两边是大炕,为了防火,烟筒不砌在房顶上,而是在房子后面从地上砌起来,比房子都高,锅灶一烧火经过大炕到烟筒冒出烟,“炕热屋子暖”,这是北方人取暖的一绝,也是那个年代比较先进的取暖办法了。一个大铁桶当炉子,大块木头往里送,这头燃烧着,那头变木灰,柴火很旺,真是“猛火无湿柴”。大兴安岭的外面已是滴水成冰,但屋里非常暖和,好像到家了一样。
三间房是农村,只有五、六十户人家,种地、狩猎、打鱼为生。马匹少,全是本地牛,牛个头儿小,往家拉粮食和烧柴,冬天拉爬犁,从来不外出做什么。拉的车是四个轱辘的,前面两个轱辘,后面两个轱辘,中间是车箱,能装不少东西,车身五尺多长,平底一米宽,一头牛驾辕旁边各有一头小牛拉帮套。全村只有几匹马,是猎人骑的,不会拉车。边科长和管理员说找车送人的事,管理员说牛马都是在社员家喂养,得公社统一安排,社长去呼玛开会了,没人能做主决定这么大的事,只有等社长回来才能决定,他只能安排吃住的地方。这里的招待所平时也是接待干部下乡吃、住,社员开会,放电影,一所多用。管理员给准备了干粮,土豆和白菜炖一锅,随便吃,一人一天交三块钱,(住宿二块钱,三顿菜一块钱)。这样把吃的、住的都定下来了,只等说话算的人回来。
没肉、没油、一把咸盐炖的大锅菜,量多,吃起来顺口,吃的香,吃的饱。带的馒头已经要吃光了,和管理员商议给做饭吃,管理员说:“没经过这么多人来招待所吃饭,不知道给吃什么,这得请示社长。”第二天早上,管理员说:“社长来电话了,说来的人都是建设大兴安岭的,遇到了困难,一定想办法帮助解决,但力量有限,尽力而为吧,农村仅有的东西,是冬天的冻白菜,土豆、萝卜,粗粮能吃饱。再没地方住,也得想法解决,不能让路过咱村的人冻着、饿着!”
这时,天上、地上、山上、山下一片白雪茫茫,每个人思念家的心情都一样,归心似箭,天天盼着和家人团聚;离家这么近,就是走不到。六十年代大兴安岭的交通就是这样。如果把这段奔赴兴安的经历真实地记录下来,人们会像听故事一样,一样很好奇地去想,是真的事,还是掺了水份虚构的故事?但是当年亲自经历过的人会亲口告诉你答案,真实的不能再真实了,一个字没多写,一个字也没少,掺不进丁点虚构的成份。
天有不测风云,这时偏偏下起鹅毛大雪。道路被大雪封埋,车辆无法前行,社长开完会也被隔在金山乡,他也得想法搭往上面来的车,不然也得雇车送回来。眼前这支队伍已等六天了,个个心急如焚,坐立不安,好像夹杂着大雪的阴暗天气,没有说话声、没有笑声,只有走来走去心慌意乱的脚步声。
十一月五号,可把说话算的社长盼回来了。社长同意送到下一站新华村。车费得和社员商议,社员同意出六台牛车,往返算价,不用空驶。一个人拿十二块钱,真够贵的了!三间房到新华村八十里路,牛车走的慢,早上五点钟就得出发。这天晚饭由社长亲手安排,大馇子干饭和酸菜炖粉条,菜里有猪肉,令加一盘咸鱼,一盘咸鸡蛋。社长热情地说:“都是来大兴安岭的人,不容易凑在一块,应该尽力帮忙!”边科长代表大家一再表示感谢。这是实心实意的感谢,不然这一个星期的日子,光吃菜也得花不少钱,吃粗粮还没粮票。大碗饭、大碗菜管够吃饱,才交一块钱,就是在城市也享不到这么好的条件!“瓜菜代”的年月,农村的日子要比城市好过多了!
续程新华
早上四点钟时没有风,没下雪,不知太阳能不能出来。社里给安排了一顿白面饼、大白菜土豆炖菜,天气好,吃的又好又饱,又要踏上回家的路,大家别提多高兴了。心里由衷地祝福心地善良、淳朴的村民——好心的农民兄弟,你们会一生平安的!
牛车里面垫了厚厚的羊草,又软又暖和,一车七八个人,坐车箱上,坐车的两边木板上也可以,好像坐凳子,把脚放在车箱里。为了安全起见,边科长安排年轻单身的坐打头车,中间三车是有老、有小的搬家户,小李子母子坐第六辆车。这时候小李子生气了:“怎么叫我们母子坐最后的车?”边科长一贯处事民主,问她:“你愿意坐哪辆车?”她理直气壮地说:“头一辆车呗。”边科长向她解释,考虑头辆车全是年青人,他们利手利脚,万一遇到紧急、危险的情况好及时处理,你还去头一辆车吗?我所说的话你明白了吗?她哪里听得明白,听进心里,下车来抱着孩子直奔头辆车坐好。边科长只好抱起大皮袄和被子送到头辆车上。这么一折腾,耽误了十多分钟。车子在种地人常走的大道上行进很快,很稳当。大家起得太早,有的在车上进入了梦乡。
四轮牛车咯吱咯吱走在雪地上,载着好心人的支持和帮助,一路留下两行友谊的辙印,载着勇敢的人们继续前进。
天亮了,年青人都下来步行,显得这支队伍格外长和壮观。已进入山林中弯曲小道,杂草比人都高。车走的非常缓慢。中午,在防火检查站停歇了半个小时,人们喝点热水,吃点干粮。牛也饮水、吃草料补充体力。车队进入山坡树林里的毛草道,林区小路都是绕河、绕山走。正走在山坡小路上,忽然间头辆车翻了。两车轱辘朝天,两车轱辘着地,小李子母子被扣在旁边雪地上,同车那两个坐车的人也被甩到地上,赶车老板牵着牛停下来。大家赶紧下车上前安慰,忙看看小孩怎么样了,小李子哭喊个不停。因包的厚,小孩儿一点没伤着,还在甜睡。危险万分下,妈妈看见孩子还在甜睡,带着泪花的脸顿时欣慰了,大家也都说太万幸了,真是有惊无险的一幕。小李子起来马上抱着孩子折返回到最后车上,队伍继续往新华村前行。
晚上六点钟,到达新华村。村子很大,有一百多户,种地、打渔、狩猎,户户养猪、鸡,自产粮食,生活特别好。大旅店的负责人接待大家,晚饭是大白馒头、猪肉炖酸菜粉条,可口。店家收了每人两块钱。这里往各个林业局、林场去都很方便,有人在农村队部往单位打电话联系车来接。第二天早上三个搬家户有单位来接,也顺路捎走其他人。临别之际,大家眼含热泪,互相紧紧握手道别,难舍难分,承诺彼此常联系、常串门……
我的好伙伴、好姐姐关玉也随车去十八站林业局父母家,分别之时,我俩不忍别离,拥抱在一起,哭着说:“我们还会见面啊!”
终于到达三合站
新华村有去白银纳的汽车,我搭车去那儿,在这儿又逗留一天,这儿离三合站粮库有二十公里,往家挪一步近一步。
粮库有人来白银纳办事,我就搭便车继续赶往哥哥家……近了,近了,终于到了三合站,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哥嫂、小侄和侄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亲密小伙伴姜淑芬,一家人见面高兴得不得了,谈不完的心里话……
这时的大兴安岭已经是严寒的北国之冬了,大雪漫天纷飞,下个不停,大地、山上、树上、屋顶上一片白皑皑,成了雪的世界。通往各家各户的小道上却没有厚厚的积雪,是勤劳的住户起大早清扫出来的。烟囱冒出缕缕炊烟,在白雪映衬下,静默的原始大森林呈现出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也是冬日里大兴安岭的一幅美景……
就是再寒冷,也挡不住全国各地北上开发建设者们的万丈豪情,这就是原汁原味的大兴安岭,是人们向往的北国原始大森林。
从穿单衣坐船到换棉衣到达,经历千辛万苦,路遇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情谊,终身难忘、难忘……这一路,我从十月一日出发,十一月八号到三合站,三十八天的漫长坎坷旅途,乘火车、轮船,马拉胶车、牛车,走一段,等一段……
这就是当年通往遥远、等待人们去开发的茫茫林海的崎岖路……
北极光 2014年4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