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元钱的事终于得到了媒体的关注

时间:2007/7/6 作者: 周荣雨 热度: 88769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披露,2006年前8个月,湖北省收缴假一元硬币不少于1052万元。在广州,每个公交公司目前每月收到的1元假硬币至少20万元,而这个城市共有14家公交公司;在南昌,公交车日均“吃进”假硬币近4万枚。
  
  一元假币从何处来?它的“流行”意味着什么?记者历时一个月,辗转广东、湖南、湖北等地,一个黑色链条由此揭开。
  
  最底层推销者:
  
  每个假币0.35元
  
  在广州——假硬币的“消费胜地”,士多店、小吃店的老板们可以轻松拿货。和他们密切联络的,是类似于B仔这样的送货员。
  
  而立之年的B仔,有一副老实的面孔。每天清晨5点左右,他会骑着破单车,手拎黑色塑料袋,在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那几间早早开门的士多店和小吃店间窜来窜去。那些贪婪的老板,也由此进入了犯罪环节。
  
  新市街公交站沿线是B仔的地盘,“把袋子放下,把钱拿走”——他的工作简单而机械,甚至不需要说一句话。话由推销员阿伟来说——阿伟是他的搭档,带河南口音,说话利索。
  
  B仔、阿伟的“老大”管理很严。2007年6月末,趁着老板去武汉,两个最底层的假币贩卖者终于有机会和记者坐在酒桌前,交流他们的“业务”。
  
  “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从业一年多的阿伟说。他们以公交车的线路划分地盘,遇到争端,还会请各方“老大”出面协调。
  
  “老大”负责进货和疏通关系,团伙则采用扁平管理方式。剩下的人每两三个人一组,分别负责推销和送货。阿伟通常会带上20个假硬币,让那些士多店、小吃店老板对比——如果对方很反感,那他至少会保持两个星期不去打扰,“这样安全一些”;如果他们有兴趣的话,他还会带他们坐公交车试试。
  
  如果坐公交车未被查出,下一步就是谈交易细节。“一般每个开价0。35元,混熟了可以优惠到0.3元。”阿伟说,“有的老板喜欢一箱一箱(10000枚假硬币)送,有的老板喜欢一袋一袋(1000枚假硬币)送。”但送货时间基本是凌晨,这个时段最安全。对于B仔和阿伟,每次送只送1袋,就算被抓了,罪也不重。
  
  “大佬”顺哥:
  
  最低交易额两万元
  
  在广州的圈子里,从业4年的顺哥享有盛誉。“我的货主要是销到广东、湖南,没有散户,只做批发。”当记者以假币二道贩子的身份接触顺哥时,他表示。
  
  但顺哥身在武汉。“去年广州抓得太严,好多兄弟都撤回来了,现在都是通过呼叫转移来联系业务。”他说。整个武汉,像他这样的大批发商有十几家。
  
  作为大批发商,顺哥的定价是1:5——两毛钱换一元假硬币,而每单最低交易额为价值两万元的货。顺哥对他的产品很自信,一切还价都免谈,“这是湖南最好的厂家做出来的,普通的硬币识别系统没法判别。”他说,“但随着交易次数增加,我可以适当地赠送。一般每1万个,最多可送1000个。”
  
  连续几天沟通后,顺哥建议记者到武汉的仓库“实地考察”,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6月中旬,记者赶到武汉,但“顺哥”又在电话中提出,到火车站时要先提供从广州到来的火车票;另外验货之后,由他的兄弟陪着去试货,“随便你们去超市还是坐公交车,如果被查出问题了,你们可以不买,我们还倒贴你过来的车费。如果没查出问题,你至少要买10万个。”他说。
  
  互联网批发商的野心
  
  当顺哥这样的大佬撤离广州时,一些新兴的批发商却迅速崛起,他们不需要B仔和阿伟这样的马仔——他们有互联网。
  
  以“出售一元假硬币”为关键词,你可以轻松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找到公开叫卖的广告,其中还会包括详细的制造工艺、材料、质量信息。
  
  身在广州市花都区的网络批发商耀哥,是河南三门峡人。记者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了他的QQ号码。通过网络视频,记者看到耀哥的房间堆满箱子。“看清楚啦,我们可是真有料的!”他对着话筒大喊。他还向记者透露,“我们在附近弄了个厂子,买了机器准备开始生产了,只要长期合作,算你每个硬币0.16元!”
  
  制造一元假币
  
  利润率约为200%
  
  警方人士透露:一个完整的制贩假币团伙通常由股东出资组成,内部又有技术、生产、运输、销售的详细分工。
  
  假币制造工厂一般24小时不停生产,以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通常,工人们两人一班,一个负责往冲压面放假币坯子,另一个则负责操作冲床、清理冲压面。一班熟练工每小时可以生产六七百个硬币,所以,每台机器每天可以生产假币约1。5万枚。如此计算,每台机器月产量可达40万-50万枚。一枚假币能卖0.35元,而买一个假币坯子的价格是0.1元。扣除机器设备和人工开支,制造1枚面值一元的假币能获毛利0.2元,利润率约为200%。
  
  如此大量的假币流入市场,危害自然可想而知。2006年,长沙市宁乡县、娄底市新化县、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地硬币流通受阻,部分银行甚至拒绝受理硬币业务。(本版稿件据《南方周末》)
  
  解密
  
  一元假硬币“发明”过程
  
  湖南新化县老坪村。那座最破旧的瓦房里,住着村里手艺最好的“铜匠”陆远东。但在一场眼疾后,他不得不放下活计,重新做一个在土里刨食吃的农民。与村子里崭新的楼房比,他家破旧的瓦房显得格格不入。
  
  但老坪村的老人都说:那些盖起楼房的人家,不少要感谢陆远东——24年前,陆远东研究出了仿制银元的技术,并无私传授给村里的同行。此后,这项技术被多次“改良”,最终变成了一元假币的制造手段。
  
  61岁的陆远东看起来老实巴交。“当年试做假银元,只是为了好玩儿。”他说。即使在今天,谈起当年的试验过程,陆远东依然兴味盎然——
  
  先把一块铜板烧软,再从中间把它切成两半、对折起来,把一块真银元夹在中间。然后用锤子敲打,使两片铜板合在一起。此后,用锯子把粘合在一起的铜板从中间锯开,把银元拿出来,铜板上就留下了银元的模板。用3根钉子把两片铜板钉在一起,一套简单的模具就做成了。接下来,就是不断试验工艺和各种金属配料,比如,在响铜、红铜中添加铝,这样做出来的银元不但颜色对头,而且吹出的声音更逼真。
  
  1983年10月,陆远东终于做出了逼真的假银元。当时,银元早已不是流通货币,仿造并不违法。对陆远东来说,仿造成功也仅仅意味着一场智力游戏的结束。对那些向他打听技术、配方的同行和老乡,陆远东基本不设防。半年之后,仿造技术已是附近人皆知的“秘密”。
  
  掌握了技术的铜匠们开始一窝蜂地制作假银元,他们的目的是骗钱。
  
  当地人不再满足于用原始的土法浇铸工艺制造假银元,价格并不贵的冲压机械取代了火炉和铁锤。在新化的孟公、西河等地,公开仿制古钱币、银元的作坊曾经多达数十家。
  
  接着,人们不再满足于依靠铤而走险的诈骗方式使用假银元。银元毕竟已经退出流通,而一元人民币硬币、五元港币显然要来得更实在。机械化制作假银元、仿古钱币的工艺和制造硬币的工艺在技术上一脉相承。而且对于一元硬币来说,少有人会认真细察。
  
  上世纪90年代后,新化的假币案日益增多。1999-2005年,湖南娄底警方共破获各类涉嫌假币犯罪案件203起,其中重特大案件32起,涉案总金额3800万元;摧毁制贩假币团伙39个,其中大部分案发地在新化。从纯粹好玩的仿制银元到批量伪造流通硬币,新化的“铜匠”们悄然完成了蜕变。
  
  注:如有转载先告知,经同意后方可,否则违者必究其法律责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