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庄是块试金石
在古典文学名著中,给人印象深刻的“三打”有两处,一是《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另外一个就是《水浒传》里面的“三打祝家庄”了。从第四十六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拼命三火烧祝家庄》开始到第五十回《吴学究双用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终,施耐庵用了整整五个章节来写,实在是因为打祝家庄这个事件太重要了!这应该是梁山水泊主动出击,目的指向非常明确的一次战斗。然而细读之下,个中细节却十分不堪,梁山水泊好汉们在攻打祝家庄中展示出来的格局个性,无形中也为他们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表面上看起来,打祝家庄是一只报晓鸡引发的血案。杨雄、石秀、时迁一起去投奔梁山泊,夜宿晓行,来到祝家店留宿借米做饭,不承想时迁偷了店上的报晓大公鸡煮熟,三人一起吃了,随后与店家发生纠纷打闹,直到时迁被庄上的人抓走,随后杨雄、石秀、杜兴、李应去祝家庄要人未果,杨雄、石秀一行到梁山泊把前前后后与晁盖和宋江说了,于是就激发了梁山泊攻打祝家庄的决心。事实上,祝家庄是一定要打的,因为宋江阐明了必打祝家庄的四点理由:一是与山寨报仇,不折了锐气;二乃免此小辈,被他耻辱;三则得许多粮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是请李应上山入伙。这真可谓是一举四得。这四点理由,前面两点可忽略,后面两点才是实货:要壮大梁山泊,必须要储备人财物!而祝家庄里这些都具备!
但在攻打过程中,祝家庄这块试金石却试出了梁山泊一众的乱相。首先是鲁莽冲动。在未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宋江率众去一打祝家庄,前军到了离祝家庄尚有一里多路,宋江才在中军帐里坐下,和花荣商议:听得说,祝家庄里路径甚杂,未可进兵,且先使两个人去探听路途曲折。便派了杨林、石秀前去侦察。最后石秀是弄清了祝家庄的道路机关,可是杨林却被活捉。在随后急忙去解救杨林等人的途中,宋江又犯了冒进的错误,差点被祝家军包了饺子。
其次是用人不当。在第四十七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庄》里,一丈青扈三娘一骑青马上,抡两口日月双刀,引着三五百庄客,前来祝家庄策应。宋江早已耳闻扈三娘的厉害,内心却还是轻敌,派出矮脚虎王英这好色之徒出战。扈三娘拍马舞刀来战王矮虎。一个双刀熟娴,一个单枪出众。两个敌十数合之上,宋江在马上看时,见王矮虎招架不住。原来王矮虎初见一丈青,恨不得便捉过来,谁想斗过十合之上,看得手颤脚麻,枪法便都乱了。不是两个性命相扑时,王矮虎却要做光起来。所谓“做光”,其实就是见色起意!书中写:那一丈青是个乖觉的人,心中道:“这厮无理!”便将两把双刀直上直下砍将入来。这王矮虎如何敌得过,拨回马待要走,被一丈青纵马赶上,把右手刀挂了,轻舒粉臂,将王矮虎提脱雕鞍,众庄客齐上,横拖倒拽,活捉去了。后栾廷玉打伤欧鹏、活捉秦明,宋江又被一丈青追赶正走投无路,直到遇林冲前来相救,才把一丈青捉了去。这里,宋江的选人用人大有问题,与之交战并未精锐尽出,而是藏精蓄锐,让王矮虎、欧鹏、秦明等一些头脑简单、武艺平常的人当先锋,而把林冲等得力干将放在后面,不轻易使用,从而造成了战局上的被动。
再次是毫無底线。在第五十回《吴学究双用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里,梁山泊的好汉们里应外合打胜了祝家庄,写到祝彪见庄兵走来报知,不敢回,直望扈家庄投奔,被扈成叫庄客捉了,绑缚下。正解将来见宋江,恰好遇着李逵,只一斧,砍翻祝彪头来,庄客都四散走了。李逵再抡起双斧,便看着扈成砍来。扈成见局面不好,投马落荒而走,弃家逃命,投延安府去了。然而李逵正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少尽数杀了,不留一个。叫小喽啰牵了所有的马匹,把庄里一应有的财富,捎搭有四五十驮,将庄院门一把火烧了,却回来献纳。闻人报道:“黑旋风烧了扈家庄,砍得头来献纳。”宋江便道:“前日扈成已来投降,谁教他杀了此人?如何烧了他庄院?”只见黑旋风一身血污,腰里插着两把板斧,直到宋江面前唱个大喏,说道:“祝龙是兄弟杀了,祝彪也是兄弟砍了,扈成那厮走了,扈太公一家都杀得干干净净,兄弟特来请功。”宋江喝道:“祝龙曾有人见你杀了,别的怎地是你杀了?”黑旋风道:“我砍得手顺,望扈家庄赶去,正撞见一丈青的哥哥解那祝彪出来,被我一斧砍了,只可惜走了扈成那厮,他家庄上被我杀得一个也没了!”如此血腥之事,宋江最后也只是轻描淡写:“他这厮违了我的军令本合斩首,且把杀祝龙祝彪的功劳折过了。下次违令,定行不饶!”
在三打祝家庄里,宋江团队表现出来的鲁莽、轻率、好色、嗜杀等缺陷,无形中也在表面轰轰烈烈、热闹非常的场景里,泛起了一丝丝寒冷的凉意。
多姿多彩入云龙
入云龙公孙胜在《水浒传》一书里,是一个浓墨重彩的人物,这位本领高强的好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内心铭刻着一条正直守信和恪守孝道的底线,这条线也成为了他最后能够得到全身而退完美结局的保障!
一身正气是公孙胜的底色。公孙胜最先出现在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里,当时公孙胜向晁盖介绍自己:“贫道复姓公孙,单讳一个胜字,道号一清先生。贫道是蓟州人氏,自幼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人但呼为公孙胜大郎。因为学得一家道术,亦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贫道久闻郓城县东溪村晁保正大名,无缘不曾拜识。今有十万贯金珠宝贝,专送与保正作进见之礼,未知义士肯纳受否?”随后公孙胜明确告诉晁盖说这生辰纲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这之中可以看出,是匡扶正义的内在动力,在激发公孙胜主动寻找晁盖,一起干出一番事业。
孝顺亲人是公孙胜的暖色。公孙胜虽是个时时能驾雾腾云之人,但对家中的老母亲则十分孝顺。在第四十一回《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看到宋公明父子团圆,晁盖大办筵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无意中触动了公孙胜的一个念头:“思忆老母在蓟州,离家日久了,未知如何?”于是在众人饮酒之时,只见公孙胜起身对众头领说道:“感蒙众位豪杰相待贫道许多时,恩同骨肉;只是贫道自从跟着晁头领到山,逐日宴乐,一向不曾还乡看视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师悬望。欲待回乡省视一遭,暂别众头领三五个月,再回来相见,以满贫道之愿,免致老母亲悬望。”而宋江说:“先生何不将带几个人去,一发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也得侍奉。”公孙胜则回复道:“老母平生只爱清幽,吃不得惊,因此不敢取来。家中自有田产山庄,老母自能料理。贫道只去省视一遭便来。再得聚义。”离别时晁盖取出一盘黄白之资相送,公孙胜道:“不消许多,但彀盘缠足矣。”通过这一番对话动作,公孙胜对金钱物质的淡泊,对家中亲人的牵挂清晰可见。
而后来直到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独劈罗真人》,公孙胜却还是没有回来。当时为破高廉,吴学究对宋公明献计:“只除非快叫人去蓟州寻取公孙胜来,便可破得高廉。”于是叫戴宗和李逵在九宫县二仙山找到公孙胜的家,戴宗又让李逵唱黑脸,恐吓公孙胜的老母,才逼公孙胜现身。此时,公孙胜道:“贫道幼年飘荡江湖,多与好汉们相聚。自从梁山泊分别回乡,非是昧心:一者母亲年老,无人奉侍;二乃本师罗真人留在座前。恐怕山寨有人寻来,故意改名一清道人,隐居在此。”直到戴宗苦苦哀告:“若是哥哥不肯去时,宋公明必被高廉捉了,山寨大义,从此休矣!”公孙胜才说:“且容我去禀问本师真人。若肯容许,便一起回去。”此中孝心可见一斑。
言而有信是公孙胜的亮色。当时宋江去拜访罗真人时,真人对宋江有过交代,等完成使命,却望公孙胜还放:“一者使贫道有传道之人,二乃免他老母倚门之望。”宋江自然是满口答应。后来公孙胜助宋江完成任务,公孙胜便禀宋江道:“向日本师罗真人嘱咐小道,令送兄长还京之后,便回山中。今日兄长功成名遂,贫道就今拜别仁兄,辞别众位,便归山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宋江见公孙胜说起前言,不敢翻悔,潸然泪下,便对公孙胜道:“我想昔日弟兄相聚,如花始开;今日弟兄分别,如花零落。吾虽不敢负汝前言,心中岂忍分别?”即便是在这番情深意切的话语面前,也未能打动公孙胜分毫!公孙胜道:“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来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宋江再三挽留不住,便乃设一筵宴,令众弟兄相别,筵上举杯,众皆叹息,次日,众皆相别。公孙胜穿上麻鞋,背上包里,打个稽首,望北登程去了。
在水浒那一大群草莽英雄里,这个内心正直善良、不慕荣华富贵、道术运用得当不滥杀无辜、对师长母亲尊敬有加孝顺备至的入云龙公孙胜,真可算得上是七色江湖里一股清流。
文学港 2021年4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