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
东汉又叫后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称东汉,东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少帝刘懿,
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公元前6--57年)。高祖九世孙,先后推翻王莽,刘玄后称帝,在位33年,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西长道社)。
明帝(刘庄)初名刘阳(公元28--75年)。光武帝第四子,光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章帝(刘炟)(公元56--88年)。明帝第五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葬于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和帝(刘肇)(公元79--105年)。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邓太后(邓绥)(公元81--121年)。和帝皇后,和帝死后,执政16年,病死,终年41岁,葬于和帝慎陵之侧。
殇帝(刘隆)(公元105--106年)。和帝幼子,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安帝(刘祜)(公元94--125年)。章帝孙,刘庆子,殇帝死后继位,在位19年,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终年32岁,葬于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少帝(刘懿)(公元?--125年)。章帝孙,安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葬处不明。
顺帝(刘保)(公元115--144年)。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在位19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宪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在洛阳市西)。
*梁太后(梁纳)(公元106--150年)。顺帝皇后,顺帝死后执政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顺帝宪陵之侧。
冲帝(刘炳)(公元143--145年)。顺帝子,顺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半年,病死,终年3岁,葬于怀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为洛阳市西北)。
质帝(刘缵)(公元138--146年)。章帝玄孙,冲帝死后,被梁太后和梁翼迎立为帝,在位不足1年,被梁翼毒死,终年9岁,葬于静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桓帝(刘志)(公元132--167年)。章帝曾孙,质帝被毒死后,由梁翼迎立为帝,在位21年,病死,终年36岁,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灵帝(刘宏)(公元166--189年)。章帝玄孙,刘苌子,桓帝死后,窦后立他为帝,在位22年,病死,终年34岁,葬于文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少帝(刘辩)(公元175--189年)。灵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半年,被董卓废黜,后被毒杀,终年15岁,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献帝(刘协)字伯和(公元181--234年)。灵帝第三子,少帝弟,少帝被废后继位,在位31年,被曹丕废黜,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今河南省修武县北小风村)。《汉完》
Ⅰ、王)、长沙王发、中山靖王胜、胶西王端、广川王越(子齐为广川王,后绝)、胶东王寄、清河王乘(无嗣)、常山王舜。
东汉朝皇帝
①光武帝刘秀,字文叔,谥号光武帝,庙号世祖。生于公元前六年,卒于公元五七年,汉高祖九世孙,汉景帝刘启之玄孙,公元二五年乙酉岁六月登基,在位三十三年,享年六十三岁,葬于原陵。生十一子:强,先为太子,后废为东海恭王。沛献王辅。济南安王康。阜陵质王延。中山简王焉。楚王英,许氏生。四子明帝庄。东平宪王苍。广陵思王荆。临淮怀公衡。琅邪孝王京。
②明帝刘庄,初名阳,谥号孝哀帝,庙号显宗,生于公元二八年,卒于公元七五年,光武帝刘秀第四子,公元五八年戊午岁登基,在位十八年,葬于显节陵。生九子:千乘王建、广平王羡、钜鹿王恭、乐成王党、章帝炟、下邳王衍、汝南王畅、常山王昞、济阴王长。
③章帝刘炟,谥号孝章帝,庙号肃宗,生于公元五六年,卒于公元八八年,明帝刘庄第五子。公元七六年丙子岁登基,在位十三年,葬于敬陵。生八子:太子庆(后废为封清河王,生一子祜)。千乘王伉。平春王全、和帝肇、河闲王开、城阳王淑(无子)、平原王得(无子)、广宗殇王万岁(无子)。
④和帝刘肇,谥号孝和帝,庙号穆宗,生于公元七九年,卒于公元一○五年,章帝刘炟第四子,公元八九年己丑岁登基,在位十七年,葬于慎陵。生子:长子怀王胜(无子)、少子殇帝隆。
⑤殇帝刘隆,谥号孝殇皇帝,庙号无,生于公元一○六年,卒于公元一○七年八月,公元一○六年丙午岁登基,在位八个月,葬于康陵。
⑥安帝刘祜,谥号安帝,庙号恭宗,生于公元九四年,卒于公元一二五年,章帝刘炟之孙(太子庆,后废封清和王,生一子:祜),公元一○七年丁未岁登基,在位十九年,病故于巡游途中,享年卅二岁,葬于恭陵。生一子:顺帝保。
⑦顺帝刘保,谥号孝顺帝,庙号敬宗,生于公元一一五年,卒于公元一四四年,公元一二六年丙寅岁登基,在位十九年,葬于宪陵。生一子:炳。
⑧质帝刘缵,谥号孝质帝,庙号无,生于公元一三八年,卒于公元一四六年,章帝刘炟之玄孙(章帝刘炟第二子千乘王伉,生一子:宠→生一子:鸿→生一子:质帝缵)。公元一四六年丙戌岁登基,在位一年。
⑼桓帝刘志,谥号孝桓皇帝,庙号威宗,生于公元一三二年,卒于公元一六七年,章帝刘炟之曾孙(章帝刘炟之子河闲王开,生二子:蠡吾侯翼→生三子:志、凝、蒙)。公元一四七年丁亥岁登基,在位二十一年,葬于宣陵。
⑽灵帝刘宏,谥号孝灵皇帝,庙号无,生于公元一六六年,卒于公元一九九年,章帝刘炟之曾孙(章帝刘炟之子城阳王淑,生一子:解渎亭侯苌→生一子:灵帝宏。)公元一六八年戊申岁登基,在位二十二年,葬于文陵。生二子:辨(少帝)、协(献帝)。
⑾少帝刘辩,谥号无,庙号无,生于公元一七五年,卒于公元一八九年,公元一八九年己已岁登基,后被董卓废为弘龙王。一九○年,董卓派人逼迫喝毒酒自杀,在位一年,时年十八岁。
⑿献帝刘协,谥号孝献帝,庙号无,生于公元一八一年,灵帝刘宏之中子,公元一九○年庚午岁登基,在位三十一年。一九○年,董卓挟持由洛阳迁都长安。一九二年,王允与董卓养子吕布袭杀董卓,落入李催、郭汜手中。一九五年,李催、郭汜内讧,李催将其劫去,长安被烧。一九六年,受曹操控制,迁都许昌,并挟天子以令诸侯。二二○年十月被曹丕所废,降封为山阳公,卒于公元二三四年,享年五十四岁,葬于禅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