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实回到虚构时
陈德根
几年前的一个傍晚,我和妻拖着行李箱,跟随沉默寡言的房东走向正被夜色合围的一栋高楼,租住的房间是三楼19号。对门邻居是一对和善的老年夫妇,他们的房门应声打开,婆婆张开没牙的嘴冲我们笑,我们匆忙报以微笑,算是打过了招呼。房间40平方米的样子,倒也整洁,对开的四扇窗户让我大喜过望,推开窗,后面竟然是宽敞的院子,靠墙的空地被人见缝插针胡乱地种了辣椒、黄瓜、茄子等时令蔬菜,房东坐在磨刀石上陪他的老母亲聊天。
月光和灯光渗过高高的围墙,落在细长的柚子树梢,映在他们的脸上,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我听不懂的,好听的吴侬软语,房东的女儿坐在摇椅上绣十字绣……时间因此缓慢下来。那一刻,我被这种来自民间,底层的却最真挚的亲情所感染。我顿时爱上了编号为“19”的房间,爱上夜色笼罩的五塘村。
转眼间,大半年时间过去。隔三五天,邮递员在楼下高喊,19号,签字,有挂号信……或者送来我订阅的报刊杂志。次数多了,熟络起来,邮递员赶在我们上班之前,“咚咚咚”一口气跑上楼,轻三下,重三下地敲门,有时他并不进来,在门口放下信件,又“咚咚咚”一口气跑下楼。次数多了,再听到“咚咚咚”沉重有力的脚步声,我有时能够赶在他抬手敲门之前将门拉开,迎他进屋,起初他拘谨地使劲搓手涨红着脸接过妻沏的茶,后来他放松了不少,能坐个三五分钟,跟我们有意无意地说起他调皮捣蛋的儿子和贤惠体贴的爱人,或者说起枯燥乏味和压力重重的工作。但他脸上始终挂着笑意,他的乐观与知足让人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和阳光。
我在这个房间里接待远道而来的文友,在这里学习、写作、投稿、给亲友写信……在这里接收师友们给我寄来与诗歌有关的书报……此刻,我意识到,19号,已经不是一个编号那么简单,承载着它的五塘村也是,它们不知不觉地担负起我维系外面的世界的使命。
说不清楚,有多少个夜晚,我默默地临窗看暗黄的路灯照那些下夜班的人回家,寒来暑往,他们的旧自行车链条“喀嚓,喀嚓”地刮着不眠的夜晚,也刮着我的双眼我的心。
我其实也刚从流水线上下班回到家,椅背上的工衣体温犹存,我看着夜归人在逼仄的小巷支好自行车,旁边亮着灯光的小屋门总会闻声打开,屋内的亲人会故意压低了声音跟他或她打招呼递上热毛巾。那一刻,我感到,生活向我们呈现残酷无情的那一面的同时,因为我们对生活不竭的热爱,它更多地让我们体味到付出之后收获的甘甜,以及充满希望的那一面。
只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忠实的见证者。
生活如一面辽阔的镜面,反照始终在场的和我一样普通如草芥的人们。我们宛若一粒粒微尘般,始终散发弱小却持续的光泽。
我一直认为我的写作是理性化的,在许多人看来近乎不可理喻。写诗的人通常感性,在我的身上,没有人们所闻所见的灵感一来,四处找纸寻笔,就着烟壳或废纸马上记下来,唯恐迟了半步,灵感便烟消云散的情景;我也没有过那种为了几个词语绞尽脑汁,夜不能寐的经历。
我似乎更接近于一名工匠,我的诗歌写作就是把意念里游移的词语,串连成一根根还算精致的项链。
我枯燥而千篇一律的工作与简单而闲适的生活,严格意义上来说,与写诗毫无关系,可是,我认为,工作、生活处处不乏诗意,缺少的,恰恰是发现和去升华去容纳美的眼睛及情怀。
当我完成一首诗,会习惯地仔细捕捉周围的一切声音和影像,我相信又有什么事物在心里成为永恒,我不由得爱上了与19号有关的一切。感冒时隔壁婆婆端来的一碗姜汤,邮递员轻三下重三下的敲门声,房东和他老母亲不间断的聊天场景,房东女儿永远也绣不完的十字绣,后院里随着四季变化的蔬菜,夜归人单调刺耳的自行车链条刮擦声,非主流们灌满弄堂的车载音响……人们在陌生的地方,从网络或刊物上阅读我在19号写下的诗歌,想起这些,我就觉得幸福无比。
一些事物的消失是为了另一些事物的呈现。后来,我的搬离和万家乐超市的悄然更名易主,我已说不清这是第几次物是人非,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不可避免地成为记忆里的点滴。19号,是生命旅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它成为了属于我一个人的,一个虚构的地址。
通过19号,我仍与世界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写给我的信,收件人地址一栏上,依然如故。换了一茬又一茬的邮递员总是将这个虚构的地址和一个深爱着文字的人的故事传递下去,把与这个地址有关的信件托付给他的继任者,于是,他们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给19号留了一个专属的抽屉,里面全是我的信件,等着我不定期去取。
当现实回到虚构,譬如不复存在的万家乐超市三楼19号,譬如渐渐失去的青春,那些激情似火的岁月啊,我暗自庆幸,当我在城市熙熙攘攘的人潮中与他们或她们擦肩。我的诗句里,从此有了他们的气息,也因此有了人间烟火的气息。
不知何时起,离我越来越远的五塘村以及19号,频繁在我的诗歌里现身。它们在上一个分行,或者下一个分行,一个虚拟的故乡,让我无比安心,又让我的心时常隐隐作痛。
我的付出是真心真意有血有肉的,却又是那么少。我感激诗歌给我那么多,这个如同尘世间的万物一样,最终归于寂灭归于无形的地址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给我那么多。当我感叹世事无常,那么多的物是人非,我们和生活在彼此伤害的时候,是他们对琐碎而卑微的日子的热爱,让我学会笨拙地认真过好每一天,并懂得感恩。
感谢诗歌,感谢爱我和我爱的人,感谢我认识和即将认识的,同样热爱生活的人们。
文学港 2014年4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