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一期一会
王旭烽
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
奉茶相别离。
——题记
没有刻意安排要拿夏至来做离别,但恰恰便遭遇了夏至。又是一个四年的轮回,茶文化学院09级的本科生们,团团相聚在茶谣馆中,师生共做一次茶话会,从此天涯海角,劳燕分飞。
我们的茶谣馆就在茶文化楼二楼,是个大玻璃房,是我带着师生们一起建立起来的,冬天最好,暖和,现在是夏天了,虽然有点晒,但屋中有空调,喝着凉茶话离别,还是很有小清新情调的。
夏至日开茶话会,可谓择日不如撞日。说起来,夏至算得上是一个古老到有厚厚包浆的节日——从节气上讲它排名第十,从历史上讲它可是24节气中最早定名的节气,从时间上讲这一天白日最长——我所在的城市杭州,这天日长14个小时——要不怎么叫夏至呢。
夏至也算得上是一个小丰收之日,恰逢麦收之际嘛。《周礼·春官》上说:“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中国古代的这一天,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要祭神的。那规格和一般的节日还不同,要全国放假一天。看样子宋代的确是最重视文化享受的朝代,所以百官放假三天。当官的享受假日,庶民也得自得其乐,那天的女子们,互相送个彩扇脂粉什么的,也是个自娱自乐。“冬至饺子夏至面”那天全中国各地的老百姓们,能吃上饭的,基本都吃这些。近日在网上,我还学到了一道凉茶汤做凉面,拿白茶泡了凉茶,挂面煮熟摊凉,再放入凉茶中。铺白茶叶至上,浇麻油,搁点儿鸡精。冰箱中放半小时,取出便食矣。极鲜美的点心,最是消夏的。那茶凉面的清爽畅快,不输我钟爱的冰淇淋呢。
接着便是吃什么水果了。夏至,水果中的极品上市了,“小满枇杷黄,夏至杨梅红”,我爱死杨梅!其次是樱桃和枇杷,都是小而美的。然后便是最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茶人,夏至喝什么茶呢?关于这个问题,说小是小,说不小也不小,因为中国人对世界最大的人文贡献之一就是养生,而喝什么茶,无疑是与养生有关的。中医也认为夏至时人体的阳气达到鼎盛,养生的关键是要特别注重保养心气,预防中暑。晋人嵇康在其专著《养生论》中就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或许嵇康知道自己的性格特点,在生活中就是个“以热为热更生热矣”的人格,所以特别强调热中取冷。但同时,中医关于夏至养生又有“三忌”: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忌冷水洗浴;忌夜卧贪凉。可见任何时候都要分寸有度,适中最好。
还是趁这个机会普及一些夏日饮茶常识。常见的茶叶主要分为绿茶、青茶(包括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红茶、黑茶(包括普洱茶)等几大类。绿茶由于发酵程度较低,属于凉性茶,青茶中的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中性茶,而红茶、黑茶则属于温性茶。燥热体质者当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中性茶或温性茶,老年人适合饮用红茶及普洱茶。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苦丁茶凉性偏重,清热解毒、软化血管、降血脂的功能较其他茶叶更好,最适合体质燥热者饮用,但虚汗体质的人绝对不适宜饮用此茶。
现在都市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多多,倒可以喝点类似于大红袍、红茶及普洱等的中性、温性茶,吸收不好的人还可以适当喝一些熟普洱茶,因为熟普洱发酵后会产生很多微量元素能促进食欲和吸收。还有一种非茶之茶,也是夏天可以喝的,人称三叶茶,分别是荷叶、竹叶、薄荷叶。夏至的时候可以三叶合泡,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泡茶喝,有非常好的清心火、养心和消暑的作用。
不过对我来说,夏天还是喝绿茶最好,喝绿凉茶尤其好。我这一年来几乎都以安吉白茶为主打喝茶,因为我是一个特别注重口感的人,而安吉白茶苦味较少、鲜味浓厚,喝来舒服。想一想那红的杨梅,绿的凉茶,端放在眼前,除了像张宗子一样击掌叹曰“惭愧惭愧”,生活还要怎么样一个的有滋有味法!
同学们已经济济一堂了,从玻璃房看出去,对面山坡上我们看不到夏至三候的景象。所谓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先是朝阳生的鹿角脱下来了;接着是雄性的知了开始鼓翼而鸣了;再然后是喜阴的药草半夏,开始在仲夏的山坡、林下或溪边阴湿的草丛中出生了。这三者只所以开始生长,并不是因为阳盛而生,他们都是感知到阴生而起的。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最深刻的玄妙之处,在大自然的最浑厚深处提取了细微而精确的信息:事物最盛时,亦是此事物对立面开始萌生日。这就好比此刻场景,同学们终于毕业了,但也就到了分别的时刻了。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能否成就国家的栋梁?我们今天手捧香茶,明天那股清冽能否继续洇蕴心田?想起了当年我撰写的大学校歌词:“钱塘澎湃,天目巍然,桃李不语东湖畔;松风竹节养育我们情怀,风华正茂恰少年……”不思量自难忘,毕业本是寻常事,因何多情伤离别。
茶人做久了,便知晓一句茶格言的深意,叫作“一期一会”,要拿白话文来解释,那就是“每一次相见都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我们从人情的角度讲,这是让人珍惜与微微伤感的人间词话,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唤起的深情的常态。我们尤其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感受到这样的古典式的意境:比如李白式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比如王勃式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比如李商隐式的“君问归期未有期”。我们以往总以为这些诗是浸润在酒中的,如今细细凝神想来,这绵长悠久反复追味的情感,应该也是浸润在茶汤之中的吧。
一期一会若是从哲学层面上予以解读,那就更有一番理性的意义,因它使人想起著名的理论格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此一理论基础是与孔子大约同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他认为,宇宙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火不断地转化为万物,万物也不断地再变成火,总之,他的思想就是一个“变”字,并且还将它形象化地定义为今人当口号用滥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理念。他的另一个形象化哲学呈现,就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不过同样是承认万物皆变,这两条格言的情感走向却完全不一样。茶人的一期一会,因为体验着一去不复返的此刻为之万分珍惜;赫拉克利特的人踏河流,则以为万物既然皆变何必珍惜刹那。
理论的创造者身体力行着自己的理论,这位本可以继承王位的哲学家将王位让给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还被他傲慢地拒绝了。他不要权位,也不要女人,他最感兴趣的哲学对象就是自己,所以他说:“我研究了我自己。”2500年前的希腊人,带着尊敬和惊奇的混合感情,把他看成是一只珍稀动物。
东方茶人与古希腊这位哲学家的分野就此可以分辨。东方茶人是珍惜生命,热爱世间的,所以有活到一百零八岁的“茶寿”之说;我们这位极端的哲学家晚年隐居时则以草根和植物度日,结果得了水肿病。因为他到底还是要这个皮囊来承载灵魂的,所以又不得不到城里找医生,然而又不能用正常的途径进行交流,只得用哑谜的方式询问医生能否使阴雨天变得干燥起来,弄得医生完全不懂他的意思。最后我们的这位哲学家跑到牛圈里,想用牛粪的热力把身体里的水吸出,结果无济于事,去世时大约60岁,只活了“茶寿”的一半。
我严重怀疑以上这些关于哲学家的段子的真实性,古希腊这位哲学家虽然和我们东方茶人精神跨度极大,但我依然相信有一些本质上相通之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依然唤起了我们此刻珍惜在场时的种种情愫。
09级的同学们,比起当年的06级的同学们,应该是活泼大方无拘束得多了。当年这第一届茶文化班的同学,只有三十位,今天想起他们的样子依旧历历在目。第一堂课由我给他们上,口号有两句:茶人,中华民族的文化使者;茶文化,中华文明的精美奇葩。课程是在学校图书馆大报告厅上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同学们上台,接受由和茶馆赠送的茶叶和学院赠送的茶杯,并且从那天开始,便立下了给每位上课老师上茶的规矩。
茶杯和茶叶是由我和学院领导们上场给他们分发的,当时看到这群丑小鸭们,的确也是忍俊不禁地想要苦笑。女生多男生少,这是当今文科类大学普遍的现象。经过了一个苦夏的高考折磨,这些少年们就这么歪歪斜斜地站在我面前,有的脸上长着癣,有的长着痘,站直了的人几乎没有。他们有些惶恐,有些期待,但从他们的脸上和目光中看不到多少对茶文化的自信,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本科的茶文化学院,国内外当初也就那么一所,刚刚开始开办,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以茶文化的学科带头人身份,从省作协调往大学的。对所有的人而言我们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我当时悄悄地给我们的女生们下了一个形容词:柴禾丫头。四年后,他们几乎个个都成了白天鹅,他们起飞了,今天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经在各个茶文化领域中大显身手了。我所在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我推荐的学生,如今已经是馆长最得心应手的助手之一了。
如今又是新的一拨人登上历史舞台了。09级的同学们作派与学哥学姐们可是要豪放得多了。大家纷纷上场发表毕业感想,其中有一位男同学显然处于茶醉中了,他不时地要求拥抱同学们,拥抱老师们,最后终于要求拥抱我。这让我挺不好意思的。因为我给自己定了规矩,绝不在毕业或者别的什么典礼上流眼泪。茶人是内敛之人啊,任何情况下要控制住自己啊。再说反正已经有一群年轻的老师们在流泪了,其中总有包含了我的眼泪的。可是被这些年轻人动情地惜别起来,心弦怎么能够不摇曳呢。
好在另一位女生把我差点儿禁不住的泪珠儿惊回去了。这位女生因为活动在一起不多,所以没太留意过。但没想到她上来就说,她毕业以后,就要继续研究基督教文化,传播福音去了。同时,她现在做了一个决定,一面传播宗教文明,一面她要把传播茶文化作为她终身的使命。我闻此言不禁大吃一惊,难不成我的学生中还会出现嬷嬷类人物,这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再定神一想,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万万想不到的呢,生活永远大于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去年有一位同学突然在我们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怀孕了,暑期里结了婚,生完孩子七天,她就坐在教室里上课了,当时把我惊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她看我的神情全然无辜而又成熟,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她怎么一下子就完成一个少女变成少妇的过程。还有我的一位研究生,他的毕业论文把我折磨到近乎发疯,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对他说:我看了您的论文稿几乎想要跳楼自杀!他诚恳地看着我说:我自己也恨不得现在就去跳楼自杀。他不知道其实我还有一句潜台词:我看了您的论文稿恨不得一把掐死你!但我相信如果我真那么说了,他也会诚恳地对我说:我自己也恨不得一把掐死自己!
他们为什么对我的反常会有这样的知根知底般的正常反应,我想很简单吧,他们从骨子里真的知道我爱他们——我发动了大家为那生完孩子的同学捐了不少衣物营养品,因为那真是一个穷人家的姑娘啊,现在她顺利地毕业,顺利地工作了;而我那位研究生同学也终于在抵死般的努力之后,有惊无险地通过了论文答辩,顺利地毕业并自主创业了,而且顺便还找到了一位本科生的茶文化同乡女友,这位小女友此刻就欢天喜地坐在毕业茶会的人群中。
此刻夏至,我们一期一会,当然知晓下次再见面时,见到的就不是当年的那个人了,或者我们也可以再衍生一下词意,以为我们当中的一些人,甚至此生也许就不能够再见到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意思啊,有不少同学,一旦离开了之后,真的就一生不再相见了。但在我想来,不变的永恒也同时存在,比如茶与人之间有那种关系,应该是永恒的吧。我想起了我的第一个研究生豆豆,每次看到她我都会想到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样子,也是一个夏日,一群研究生新生与导师们见面。她第一个站起来说话,短发,胖胖的脸,粉红色的短上衣。当初关于要不要让她去杭州绿城育华学校进行茶文化青春版的教学,真是好好地犹豫了一番。后来她对我说,王老师您给我这个机会吧,让我试一试,看看我跳起来能不能够得着这个高度。她跳起来了,她够着了,而且够得很高。那一年她几乎完全住在我家中,我看着她作为一个茶人的接班人是如何努力的,如今她作为一名中学茶文化教师,以然把她的工作推向了国际领域。我总是听到她给我的关于茶文化传播和教学的新成就,多少年过去了,她现在是一个标准的气质美女了。她也在不停地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她和茶的关系是不会变的,就像人虽然踏入的已经是另一条河流,但河流还是河流,人还是人。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契机,将人与茶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起来,就仿佛是一片茶叶上的脉络,细细地伸展开去,又绕在了一起,成就了一种生命的景象呢。就像我当年为什么要去中国茶叶博物馆呢?在那里布展茶史厅的时候,因为太累了,我有时会悄悄地坐在茶史厅入口处的陆羽铜像下。那也是一个夏日,非常炎热,但展厅里凝固着一种夏日特有的阴凉。我坐在陆羽铜像前,会思衬生命做出这样选择的意义。我也还能够记得同样是这样一些和茶有关的夏日。有一次因为到浙江图书馆去找布展资料,回来的路上骑着辆破自行车爬坡,行至龙井路一带,突见前方柏油马路处热气腾腾,汗流浃背,双眼一眯,就从车上中暑翻下,掉入了旁边的龙井茶园中。好半天醒过来,在茶蓬下默默地流了一会儿泪和汗,起来,扶着自行车再往前走。夏日的午后没有人,是茶陪着我挣扎前行,我能够闻到茶被空气烤焦时的特殊的气味。
这一切一去不复返,永远一期一会了,但又都典藏在我生命的某一个深处。在下一个一期一会中,它会汹涌地喷发出来。同学们,今天的话别会淡出,但亦将在今后的岁月中显影,只要与茶同在,您就等待它的到来吧。
文学港 2014年4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