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有月亮的晚上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港 热度: 17680
  尹海玲

  对于农家来说,中秋节前后是一段繁忙的日子。金黄金黄的水稻该收割了,棉花隔天就得摘,花生熟了再不收就烂在土里了,黄豆绿豆蚕豆都要蹦出豆壳了。中秋节,家家户户忙收割都忙坏了,大人们没有谁能记得起来:哦,今天是中秋节。只有我们这些孩子们,每天惦记着,渴盼着,妈妈会在这天做好吃的么,该吃月饼了吧,不晓得今年会吃到什么馅儿的月饼。望着每晚的月亮,椭圆,扁圆,快了,快了,哦,圆了,圆了!

  终于盼到八月十五这天,“妈妈,今天中秋节怎么过呀?”总是满带欣喜的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回答:“地里的棉花还没摘完呢。”我便不再吱声,因为我知道,今年的中秋节会和以往一样,被父母的繁忙给遗忘。可是,我还是掩藏不住孩子天真的失落。看到这情景,母亲便会说。我们晚上过节吧,晚上早点回来给你们做好吃的。

  太阳快落山了,母亲还没有回来:天暗下来了,还是没见母亲的身影:天完全黑了,月亮升起来了,母亲在回来的路上了吧?月亮明晃晃的,挂在夜空中,终于看到母亲像一头牛,背上驮着两大筐的棉花,回来了。披星戴月?是的,母亲是驮着八月十五的月亮回来的。脑海里已经不再想着晚上会有什么好吃的,而是赶紧跑上前去,帮母亲放下背上的棉花筐,坐在门槛上,借着月光,掰起棉花来。又大又白的棉花上面带有夜晚的露水,棉花壳被露水浸润了已不再扎手,

  小孩子的心事总是很容易就放下的,忘了过节,忘了月饼,忘了惦记母亲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只是全神贯注地掰着棉花。这时母亲似乎记起了什么,进屋去做饭了。一会儿,便从厨房飘出香味。老家的风俗“八月十五吃芋头。八月十五吃柿子,八月十五吃月饼”,桌上摆满了我们喜欢吃的菜,还有芋头,柿子,皮蛋,当然,还有月饼。母亲一样都没有少给我们。我们开心地吃着,跳着,闹着,还争抢着对着月亮指手画脚,“我看见月亮里的人在举刀砍树”,“我看见月亮里的嫦娥真漂亮”……童年的一个个中秋节,就这样在我们的欢闹声中过去了。记忆中的月饼,就像遥望中的月亮,似乎永远有那么点酸酸甜甜的味道。

  读书后,离家越来越远了,再也没有在家过过中秋节了。如今,留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城市工作,和家人一起过中秋更成了一种奢望。母亲那霜染的双鬓,白发一年比一年多,脊背也有些弯了,再也背不起两大筐的棉花了。那些白色油纸包着的月饼,好多年不曾吃到了,记忆力还留着那月饼的味道,冰糖、坚果、豆沙。是那样的美味。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想起席慕容的这首《乡愁》,默默地在心底里念着。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想念母亲,想念那些回不去的日子……

  文学港 2009年6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