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人生感触 随笔小札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老了的感觉

时间:2007/5/25 作者: 尚巾尤一 热度: 82719

  老人推开办公室门,畏畏缩缩往里半探着身子的时候,我正在电脑前看最新的工资调动表。听到响声,不由得转过身来,看了看一脸迷茫和困惑的老人。坐得靠门最近的汤步恒老师,热情地询问老人找谁。老人说找孙女李丽娜。但是附近几个班级,我们知道都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学生。于是汤老师让老人到电脑前,由我帮助他从电脑里的成绩表查一查,看看李丽娜在哪班。
  
  老人一开始没有听懂汤老师的意思,站在门口没动。后来经过一再督促,才颤颤巍巍挪到我身后。帮助家长找学生,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过这位老人还是引起我更多的注意。从穿着,从谈话,很明显这是一位来自农村的老人。在我身后身子还没站稳,一股浓浓的、臭臭的劣质烟味,便劈头盖脸地将我包围,让从不抽烟的我几乎窒息。但是身为教师,帮助家长寻找学生责无旁贷。于是,我再次询问老人找的学生姓名,老人一口咬定就叫“李丽娜”,我抓紧打开最近一次初三考试的成绩表,利用Excel软件的查找功能进行搜寻,但是没有查到。我又使用自动筛选方法,将我校初三所有姓陈的学生来一次汇总集合,还是没有,只找到一个在30班,姓名相近叫“李丽莎”的学生。我将两次查找的情况,向老人做了说明。也不知老人是否听懂,只见他唯唯诺诺,支支吾吾也说不清楚什么。我告诉老人,30班不在这楼,而在东南楼4楼,建议他到那里找找看,看是否能够找到李丽娜。
  
  老人慢慢腾腾地去了,我继续看我的工资调动表。没想到,不一会门口又传来老人困惑的声音,嘴里还老念叨“那是28班,不是30班呀!”原来老人还没下楼,一直在本楼徘徊。我心里那个气呀!但转念又一想,老人来自农村,初来乍到摩摸不着北,纯属正常。何况很明显老人耳朵背,智力迟钝,反应缓慢,这不正是老年人一种普遍的现象吗?这种老人更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照顾呀!
  
  想到这,我便撇下电脑,领着老人去了东南楼。欣慰的是,此李丽莎正是彼李丽娜。看到老人终于找到了孙女,也了却我一番心事。
  
  回到办公室,几位同事正在议论老年问题。面对社会上日益老人化的现象,同事们感概颇多。和我们年龄相仿,但我们习惯尊称为“宋姐”的宋永芳老师说:“我要老成这样,让小孩把自己埋了算了,省了受这份罪!”我说:“人跟人实在无法相比,这个年龄要在中央,恐怕还是青壮年呢!看那些领导年龄那么大了,照样才思敏捷,反应灵活。”这时宋姐又说:“我们就一个孩子,就是挖坑也比不上邵主任,人家两个孩子一起挖,或者挖一个,歇一个。”坐在旁边的邵主任邵泽银老师笑笑说:“怎么着,羡慕了,早干什么去了?”汤步恒老师搭话道:“到时说不定人家邵主任三个孩子一起挖了,就不待人家再添一个丫头?说不定子妹仨开辆挖掘机来挖那才快呢!”
  
  同事们说的玩笑话,不必当真。我在和他们说说笑笑的同时,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那就是自己如果老了,该会是一番什么样子?人老了的感觉又怎样?
  
  从前在乡镇工作,街头巷尾经常能听到传统扬琴《老来难》。我发现这个曲目相当有感染力,那么多老年人百听不厌,而且听一遍,哭几会。一定是扬琴中叙述老人种种艰难,说到了老人的痛处,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共鸣。对民间曲艺一直非常感兴趣的我,曾经借来唱片,一句一句听,把唱词一句一句地记,写着写着,我深受感染不知不觉,已经泪流满面了。可惜这个浸满我的汗水和我的泪水的《老来难》,经过几次搬家,被我遗失了。现在只能记起个大概,不一定非常准,非常全,它们是这样的:
  
  老来难,老来难,劝人莫把老人嫌。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千般苦,万般难,听我从头说一番。耳聋难与人说话,差七差八惹人嫌。雀蒙眼,似鳔沾,鼻泪常流擦不干。人到面前看不准,常拿李四当张三。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酸。亲友老幼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难嚼囫囵咽。一口不顺就噎住,卡在嗓内噎半天。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儿孙不给送茶水,反说老人口头馋。鼻子漏,如脓烂,常常流到胸膛前。茶盅饭碗人人腻,席前陪客个个嫌。头发少,头顶寒,凉风飕的脑袋酸,冷天睡觉常戴帽,拉被蒙头怕风钻。侧身睡,翻身难,浑身疼痛苦难言。盼明不明睡不着,一夜小便七八遍。怕夜长,怕风寒,时常受风病来缠。年老肺虚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儿女们,都恨咱,说我遢邋不像前。老得这样还不死,你还想活多少年。脚又麻,腿又酸,行动坐卧真艰难。扶杖强行一二里,上炕如同登泰山。无心气,记性完,常拿初二当初三,想起前来忘了后,颠三倒四惹人烦。年老苦,说不完,仁人君子仔细参。对老人,莫要嫌,人生哪能净少年,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有老来难。人人都应敬老人,尊敬老人美名传,美名传。
  
  人老了,真要像《老来难》中所唱的那样,就太凄凉,太心酸了。晚年如此凄惨的老年人,真是生不如死,度日如年,他们的感觉一定是孤独。彷徨、无奈和无助,苦苦挣扎。这实在是太令人同情了。
  
  当然,据听说《老来难》是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反应的是旧社会老年人的凄苦生活。现在是新中国、新社会、新世纪、新时代、、新风尚、新生活。国家提倡创建和谐社会,前不久还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尤其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很多有识之士,积极呼吁,努力争取老年人更多的的合法权益,开展“夕阳红”活动,开展社区帮扶结对子。相信这项尊老爱幼的民心工程会越办越好。等到我们进入老年时代的时候,说不定国家已经给老人解决了一切后顾之忧,我们无忧无虑,颐养天年就行了。
  
  这一天,您说还会遥远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