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母一行到了栊翠庵,妙玉奉茶。给贾母用的茶杯,是一个五彩泥金小盖钟,当然是那种珍奇得不得了的东西,在当时也差不多是古董级别。
贾母吃完半盏,便递与刘姥姥:你尝尝。刘姥姥一口吃尽,说了些外行话供人笑了一番。
吃完茶,妙玉就吩咐:那个小盖钟,不要了。她嫌这个贫婆子脏。
年轻的时候,我特别羡慕妙玉的“高洁”。四十岁以后再读这个桥段,却觉得:每一个修行的人,如果修出的全是这样的“高洁”,可就不是事儿了。
宝玉是悲悯的,赔笑劝妙玉把杯子送给刘姥姥,让她卖了度日,否则白放着也是瞎了。
此时妙玉的回答惊死个人:幸而那杯子不是我吃过的,若我吃过的,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她。
无论年轻时还是现在,读到这里我总是卡一下,再次试着搞懂妙玉的逻辑:刘姥姥用了你嫌脏也就罢了,你用过的东西,贫婆子咋就不能碰?这只杯子难道会穿越,被刘姥姥用过后,再回到过去恶心洁净的你?我不得不问了: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到底有什么,才会让她高贵得都没有逻辑了?
穷富,分物质上的穷富和精神上的穷富。
物质上的窮富,一目了然。而大家常说的穷富,也大多是这一种。
精神上的穷,指的是一个人内心是“缺”的状态。反过来,精神上的富有,自然是自己觉得“不缺”。
排列组合起来分配到人身上,一共就有四种。
精神和物质双重富有。代表人物:贾母,贾宝玉。
精神和物质双重贫穷。代表人物:赵姨娘。
以上是两种较自然,让人较容易理解的状态。
最让人玩味的,是另外两种。
物质上贫穷而精神上富有。代表人物:刘姥姥。
在大观园里,她弄各种笑话给大家取乐,她满足,豁达,大气,不自卑,她心中一切都很了然。如果此时她想起自己的尊严来,那就是真穷了。
在英剧《唐顿庄园》里,司机先生娶了伯爵家的三小姐。每次下楼吃晚餐,他坚决不穿配合晚宴的礼服,牢牢记着自己作为一个劳动人民的尊严。一个人若认为自己的尊严需要维护,其实是在下意识里把自己置于下风。
几年后,司机的哥哥去唐顿庄园拜访,固执地要和仆人一起吃午饭而不上主人的餐桌。司机平静地跟哥哥说:我不允许你无视我岳母的好意。
看到这里,我感叹:司机先生终于不自卑了。他不再纠结所谓身份差别,而是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意。他富了。
当然,最不容易辨认的,是最后这一种:物质上极致丰富,精神上却是“短”的,“缺”的。
这种人,有一个最大的特征,那就是每碰到“贫贱”的一点边,就忙不迭地跟其划清界限。一个人,在嫌弃什么的时候,被嫌弃的这个东西,一定跟他的生命扯着干系。
说到底,富有,最终还是指精神上的。
我们总想借由物质上的富有到达精神上的富有,但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比我们想象的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