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爱情故事 单身一族 网络情缘 友情故事 都市夜思 围城内外 感悟亲情 异乡生活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赞美友情的三个理由

时间:2023/10/1 作者: 醉盲左剑 热度: 73517
  当我们在茫茫人海中交到一两个朋友时,兴奋和快乐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兴奋首先来自友情的稀少。社会学中对熟人社会和生人社会之区别多有表述,滕尼斯的社区与社会(前者指亲情友情等亲密关系;后者指陌生人关系);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前者指传统社会的熟人关系;后者指现代社会的生人关系);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个人以自身为圆心,按照亲疏远近一圈圈推衍出去的关系结构)。人的一生当中,真正能够进入自己熟人圈的不过几人到几十人,一般不会超过两位数。其中大部分是血亲和姻亲,为朋友留下的名额是很少的。有些人终其一生没有交到一个真正的朋友,闺蜜、同学、同事中能够真正成为灵魂朋友的也非常少见。因此,人一旦交到灵魂朋友,确有中奖的感觉。

  其次,友情的双向选择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纯为快乐而非痛苦而设的关系。由于亲情往往并非出于选择而是与生俱来的,它来自人类幼童对双亲的依赖性,没有他们,人根本无法来到人世,在成年之前也无法存活。既然无法选择,也就无法摆脱,所以无论亲情给人带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人只能承受,这就使得亲情成了一柄双刃剑。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有时亲情甚至会演变为责任、义务和负担,变得全无快乐可言,只是人强忍厌恶不得不履行的责任。

  看过一篇法国小说,写一位九十岁高龄的单身母亲在思想斗争之后还是拒绝了子女让她搬到巴黎在身边服侍她的邀请,坚持独自面对死亡,就是不想让亲子关系变成责任和义务。她说,最浪漫的死法是一个人悄悄死去,子女只是事后得到自己离世的电报,而不是在亲人环绕中死去。这种死法在中国人眼中是最凄惨的,但是由此可以知道,世界上有些人并不愿意在亲情从爱变成责任之后,还对它安之若素。

  友情的性质却截然不同,它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只要有一方不愿意,就不会存在;只要有一方不再感兴趣,就必须中断。其中全无责任义务,也就不会成为负担,如果存在非在一起不可的责任或者义务,友人关系也就变了性质,友情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友情可以说是纯为双方的快乐和自由而设的,既不会变成痛苦的关系,也不会变成人生的羁绊、约束和监禁。

  最后,友情可以减少生存的孤独感。人生在世,孤独状态不可避免,虽然生在人群中,死在人群中,但是人的内心永远是孤独的,所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正是人根本的存在状态。无论人活得多么热闹辉煌,死去时内心也还是寂寞的。而友情可以使人减少孤独的感觉。它往往比亲情更有热度,更有亲和力。因为亲情关注的多是人的肉体存在,友情更偏重人的精神存在。肉身的孤独可以忍耐,精神的孤独更难忍受;肉体的接触容易得到,精神的相遇更加难得。因此一旦得到灵魂可以共鸣相依的朋友,人會觉得在这世界上不再孤独寂寞、冷入骨髓,而有了些微温暖。不是说得到灵魂的呵护比得到肉体的呵护感觉更好,而是说它更加难得,更值得珍惜,更是人生中一种美好的经验。

  正因为这些,蒙田与友人的关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关系才被传诵千古。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