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去年10月份把儿子送到澳大利亚留学的。他现在悉尼一所大学攻读国际商务硕士学位。半年来,一股难以言状的思念时时刻刻在吞噬着我的心。儿子留在家的任何一件物品映入眼帘,都会引起一阵莫名的心跳,泪水便不争气的在眼圈里打转。但是,痛定思痛,当理性战胜情感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儿子留学这条路是走对了。
我儿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是在家长和学校各种考试制度的逼迫下,被动的完成了学业。他一直觉得学习这些课程没什么用,所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是没有玩的兴致高。踢足球,打篮球、乒乓球,玩游戏机,走火入魔了一般。严重的时候,在自习课上和前后桌的同学用两个颜色的笔下五子棋。
大学毕业后,他应聘到一个大型合资企业工作。在工作的实践中,和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等外国公司多有接触,看到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及对业务的精通程度,是我们国内的同类人员所不能企及的,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更不用说个人的收入水平。儿子如大梦初醒,切实感到自己的贫乏和不足。这个不足,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换句话说,自己整个基本素质就先天不足。只有抓紧时间弥补,才能在我国“入世”后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辞掉这份相当不错的工作,踏上了自费出国留学这条荆棘满地的路,
已经对书本深恶痛绝,心满意足的工作了一年多的他,又重新背起书包,远涉重洋,来到异国他乡求学。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环境方面,都有一个巨大的反差。在生活上,彻底告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时光,无依无靠,完全自立。可以想象得到,过去那样一个懒人,现在除了学习,还要做饭、洗衣服,逛超市、买便宜食品,到二手市场买别人用过的教科书,该是怎样的手忙脚乱。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有限的那点儿钱,必须计划着花。跑学校,选专业,到移民局续签证,找房子搬家,星期天出去打工,一系列棘手的事情,都由他自己与陌生的外国人反复交涉,办妥的。即使事关重大,我们家长有心帮忙,也鞭长莫及,有劲儿使不上。
在学习上,儿子的目标十分明确,正像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那样,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非常主动、自觉了。澳洲的研究生课程学制短,内容多,涉及的面宽,学习方法灵活多样。我儿子所在的学校几乎没有纪律约束可言,全靠自觉。他在E-mail里说,只要你的论文写得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言辩论,能向导师提出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考试再过了关,其余的事没人管。他们的学费按课程的科目交纳。如果你一个科目考试不及格,一两千澳元(相当于人民币四五千元)的学费就白交了。于是,他整天忙着跑图书馆查资料,与几个同学凑到一起演练辩论和讲演,点灯熬油写论文。带过去的足球鞋、乒乓球拍根本没有时间顾及,也没工夫多给家里写信。
他在最近的电话里还告诉我,他打算每学期增加一门课,争取早点把硕士学位拿到手,然后,自己用打工赚的钱,再攻读另一个经济类的硕士学位。这样,将来就业,选择的面就宽了。
短短的半年时间,儿子的英语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听力和口语。他们学校的教授和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互相交流全使用英语,这样一个生活和学习环境,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儿子走的时候,有一句誓言:“我一定要用二年的时间,塑造一个全新的我!”面对一个“半新”的儿子,我万分感慨,即使在今后的日子里,思念的苦痛可能会加倍的折磨我,我也决不埋怨儿子的选择。因为,放飞了儿子,也放飞了我自己的梦幻和理想。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