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初次离家是十三岁。那年我升初中,要到离我们村二十多里地才有中学。那时候哥哥姐姐已经在外面读书,因此父母亲也不怎么在意。第一次离家,我们几个同村的孩子在大人的引领下,兴奋得不得了,蹦蹦跳跳地上路了。那时候车少,人们是习惯步行的。第一个星期是怎么度过的阿!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吃饭的时候泪水掉碗里,睡觉的时候枕头是湿的。好容易熬到星期六,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我们欣喜若狂地跑啊跳啊……远远地看见村子竟觉得倍感亲切。
从此,我就开始在这条路上奔波了,但有一种感觉从没改变,那就是:回家时觉得这条路变短了,离家时又变长了。那曲曲折折的山路呀,即使在梦里也清楚那弯有多大坡有多深,夏天的歇凉处,秋冬的避风所……直到今天仍然经常在梦里萦绕。记得有一次,我在离家三十多公里的农村中学读高一,好像是农历七八月的一天,我背着妈妈给我拆洗过的被子,一大早就出发去学校,走的时候天气有些阴沉,但我本该头天去学校的,为了等被子缝好已经迟到了,所以不得不走。走了不到一半的路就开始下雨了,起初还是点点滴滴,后来越下越大,我的被子给下湿了,越来越重。脚下的路也越来越难走,山地上的红泥是极具粘性的,走到后来,鞋子也给粘去了,只好提着鞋,光着脚走,没多久,脚上就起泡了,火烧火燎的疼。记得我是边流泪边走的,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等我来到学校大门口时,晚霞映红了天边,我看见班主任陈老师站在那看我,不由得哭出了声……
从初中到高中前期,回家大多是步行,偶然会碰到村子里当点官的人回家就可以坐车了,当然心存感激,觉得应该回报人家,也因此而更加发奋努力。等我来到省城读书,我们村也已经通班车了,尽管车破旧,路颠簸,但感觉方便多了。我每学期回一次,觉得这样的路也是很亲切的,远远地望着家门前的老槐树,好像妈妈也在望着我。也因此而在学校会产生许多的遐想,写一些自以为深沉的东西。可不管在梦里多么牵魂,在想念里多么美好,回家的路实在是很艰辛的。因为是土路,一下雨就没有车了,有时候为了赶时间不得不坐农用三轮车,那是很危险的东西,相当于提着脑袋,有几次被它扔在土坡上,鼻青眼肿,灰不溜秋地爬起来继续赶路。
我确信,对回家的这条路比任何一条路都熟悉,都让人牵魂,它是刻在心上的。可它也实在让我们吃尽了苦头,我们姊妹四人都是在这条路上奔波,哥哥姐姐和我,我们吃点苦好像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生在那个年代,路不好车破旧。可弟弟赶上了好时候,车是好车,路是柏油的,我总觉得他不应该再吃我们吃过的苦头了,但事实却不然。就在今年正月初三,哥哥和弟弟领着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却出了意外。当我赶到医院,看到弟弟掉了两颗门牙,哥哥头上裹满了纱布和他们衣服上大片的血迹,庆幸不是大的灾难之余,我的心像针刺一般的疼痛,手足之情啊确实是血肉相连的。同时我对回家的路也充满了恐怖和憎恶。可是父母亲却不愿意离家半步了,我们只好继续在这条路上奔波。
回家的路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