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好的居所,只有更好的环境,好与坏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有这样或类似的地方,你认为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它地处高寒、氧气稀薄,在当地徒手行走相当于在内地负重几十斤,居民平均寿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数,生活工作条件的艰苦用不着多叙述了,想也可想到。我知道一个地方就是这样的--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在一个国家税务总局和人事部表彰的先进人物资料中知道的。
在疆土上寸土必争是必要的,可这并不说明定要有人生活性群居其上。不管是边境线上,还是内陆地区,只要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严重影响了人的生存,就有必要考虑移民,当然这最好是全国统一调查摸底、科学论证、协调部署、分阶段实施,拿个20-50年实现大改观,靠个人或小地方是不可能完成此重大目标的。
我们总把讲奉献放在第一位,有时却没能对公民的生命这最宝贵也最需要呵护的东西,给予足够的重视。宣扬人们生活在“生命禁区”或近似的地方,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只是因特别目标的个例,自然例外,但涉及到众多人时,就不能不慎重考虑。
我们无法改变祖辈生存变迁的足迹,但可以选择后代出生及生活之地,生生世世都生活过了,不是说永永远远如此,个人的意愿有时非常弱小,更需要出现一种倾听的姿势,一种善于并思索的姿势。
虽然这方面的探索不少,却呈现零散、局部、短期的特点,同时部分还蒙上了形象工程的外衣,效果不尽如人意。
也许移民不是最好的方法,但一定是必需的方法。虽然移民有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可我们只要记住一点就行了,那里住的是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人活着,首先是个良心。
顺便想了几点有关移民积极的意义:一是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党和国家始终如一的温暖关怀;二是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三是继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增加了实实在在的内涵;五是群众到相对更适合居住的地区生活、学习、工作,提高了生存质量;六是群众的理念得到转变,逐步与贫穷、落后告别。
这样的目标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2006-8-2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