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爱的教育

时间:2007/3/28 作者: 华胥翁 热度: 93510
    
    随着教育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研究和认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也不断地涌现。但,纵观所有的这一切,我们却发现,人们对教育中的一个最本质、最基础、最起码的东西却有所忽视、看轻更或放弃。从而造成了今天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而这一东西就是爱,就是众人皆有、近在眼前、无处不在的爱。爱之于教育,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获得;是一种启迪;更是一种传递和延续。如果教育中缺少了爱,那么教育本身就会失去其意义,失去其存在的必要,从而变成一个死板的模具、僵化的形式并终将成为束缚人类发展的绳索。

    思古至今,教育一直都是被人们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生存技能的获得。古人之为教育,多为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更只有少数富人可为之。而今人之为教育,也盖莫能外,且多了只为生活的出路,只为一种功利性的目的。而所有的这一切,能全然的定义为教育吗?如是的话,只能是一种对神圣教育的亵渎!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所谓的爱的教育,就是老师怀有满腔的教育爱,去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事业,用爱的情感交流与学生沟通。并在学生心灵深处给予爱的浇灌,让学生学会什么是爱、怎样去爱、懂得去爱,并在爱的驱使下,自发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而为国家,为全人类付出更多的爱。爱,在这里,是座桥梁、是种动力、是个载体、是份资源、也是一种目的!

    首先,爱为教育提供了源动力。这种源动力包含了教育的实施和接受。当然这里的源动力说并不是说爱是教育的起源,而是在撇开了为基本的生存技能而实施的非规范性的教育行为之外的教育动力。如孔子之为教育,是为了宣传其“仁”的思想,是为了让统治者施行仁政,是为了让芸芸众生都能有一颗“仁”心。而“仁”者,爱也。孔子之弟子,都是因为有一颗爱国、爱民、爱师之心,才会勤于学习、勤于继孔子之业。又如周恩来之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而成就了伟人周恩来。纵览古今中外,为伟人者、为成就者、为圣人者、为贤者,又有几个不是因为有一颗爱之心的驱使才接受于教育,实施于教育的呢?而这些也从某些侧面证明了,只有在爱的源动力驱使下从事的教育行为,才能培养出、教育出一个有益于人类的人!

    查尔斯.库利有言:“爱是伴随着人性通过交流健康地发展而出现的正常感情。在他的刺激下又产生更多的交流。”“爱不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至少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而是智慧和心灵的外溢,伴随着最丰富的生命本身具有的喜悦之情。”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交流,是交流的一种正规的刻意手段。所以,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爱的情感的产生过程,更是一种智慧和心灵的产生、传递和碰撞的过程。所以说,爱是教育的情感基础,是教育的一个桥梁。失去爱的教育就无法达成师生间的交流,是教育本身的崩溃。

    爱是人性的基础;是人应该具备的高级情感;是构建和谐人类社会的基础和决定条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走向两个极端结果的其一条件;更是人类所具有的宝贵的无形的情感资源。所以,爱也是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只有使人有爱,使人学会去爱,才能构建一个高尚的灵魂,才能培养一个有益于人类的合格的社会人。 
    …… 
    人类社会的文明,已迈入到了21世纪的发达阶段。而相对于当代及未来的教育,应是精神层面上的“爱”的需求去促使教育发生发展的时代。在人类脱离了野蛮走向了文明之后,无爱的教育,应该是可怕的,是注定会将人类社会重新拉回到野蛮状态的,而那时的野蛮应是人性的丧失而非因人性的未获得。所以,真正的教育应是爱的教育,只有爱才能给人以神圣和无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