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完美人设”的圈套,你陷进去了吗

时间:2023/7/25 作者: 归桥 热度: 72153
  朋友圈里的许多人我都只有一面之缘,但这并不妨碍我明了谁热衷下厨,谁是书虫,谁走遍四方。

  社交网络简化了人际交往的时间、空间成本,也使得“了解”一个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变得简单。我们和他人的交往越来越碎片化,很难再有时间和耐心去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一个人。想想你的朋友圈,你大概能够用“生活家”“打卡狂人”“文艺小咖”“业界精英”“旅行达人”等标签熟练地对人群进行分类。这些标签——或者说“人设”,成为我们在虚拟社交中认识彼此的方法论,它帮助你以简单粗暴、经济实惠的方式认识一个人。我们乐于这样干,也乐于这样表现自己。

  “人设”这个词这两年很红。“人设”即人物设定,原本来自二次元,指动漫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生活背景。它给人物的调性圈定了范围,人物得在设定的轨道上进行表演。最早推动“人设”这个词从二次元进入三次元的是娱乐明星。

  当下的娱乐圈,真正能让一位明星俘获众多忠诚粉丝的并不是一部剧、一部电影、一档综艺或者一首歌,“人设”才是踏上金字塔顶端的法宝。新媒体给了明星们塑造“人设”的最佳空间。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向粉丝们展示自己从样貌、饮食,到健身、工作的一切。展示的意义并不在于自我暴露,而在于贴上特殊标签——结婚生子的卖真爱纯情、好爸爸好妈妈人设,情商高的卖高情商人设,智商高的卖学霸精英人设,自带搞笑属性的卖蠢萌型人设——总之,要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杀出一条差异化竞争的血路。

  我们在线上围观明星们打造人设,在线下丑闻曝光后群嘲他们的人设崩塌。但实际上,无论哪种虚拟社交形态,每一次按下发布键都是一次形象输出。当你挑选、修饰发到朋友圈的照片,对打下的文字字斟句酌的时候,你就已经在塑造自己的“人设”了。

  社交网络在虚拟社交中最大限度地赋予了人们展示的自由,促成了“理想自我”的释放。当我们最大限度地生活在朋友圈里,“完美人设”便触手可及。

  观摩朋友圈完美人生的我们收获着焦虑,那些建构完美人设的朋友圈达人又是何种状态?前几天,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寻人启事”,想找出一位敢于直面人生、剖开自己人设的勇士。朋友Y小姐留下了一条评论:“我应该算是朋友圈表演艺术家了吧。”

  我和Y小姐相识多年,我们偶有走动,但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往来依然是围绕朋友圈进行的。多年来,Y小姐的朋友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有一份热情甜蜜的恋爱生活;有一份可以满世界跑的编剧工作;有一群喝酒吃肉推心置腹的朋友;还有常常摆满鲜花,有猫出没的完美居室。

  通过朋友圈,我得知去年下半年,她跟着创业的男友去了上海生活。上海的生活似乎极其适合她。她拍居所洒满阳光的客厅,铺着木地板摆满绿植的阳台。树荫把整个阳台映满绿色,“伸手就能摸到法国梧桐的叶子”。她的楼下还有一大棵桂花树,整个家都飘着自然的桂花香。我在朋友圈见证了她的沪上生活。在这间公寓里,她享用由香蕉桃子薄荷奶昔、煎蛋与谷物酸奶组成的早餐。下楼买菜时她遇到只猫掌柜。公寓周围被梧桐树荫覆盖的街道上有很多靠谱的咖啡馆,提供20多块的拿铁,还有20种以上可口的简餐。好吃的小餐馆一天吃一家,半年不重样。讲究的上海日料小馆子,配烤牛舌的干碟是用甜椒磨粉掺杂花生碎做的。我还“跟”着她去黄浦江边跑步,在外滩三号听过爵士音乐节。

  这一切当然都是真实的,包括她记录下的每一件事情和那些时刻的所有情感。然而,勇于剖开自己完美人设的Y小姐对我翻开了硬币的另一面,那一面几乎从未在朋友圈露面。

  Y小姐心里压着一块石头:此前她曾特别笃定地告诉父母,过年会带回去一个男朋友。宿醉醒来的第二天,Y小姐问在一起两年的男朋友:“你和你妈妈说过我吗?”他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她提到婚姻,他明确地告诉她:不想结婚。“我一直相信我们最后会结婚。我们甚至在一起讨论过以后要是有一个女儿,要给她起个什么名字。”于是,大年初四,Y小姐买了一大早的机票从老家飞回了上海。“我和我爸妈说我要回去工作。其实是怕自己在家里哭被他们看到——我和男朋友说分手了。”

  这段分手的痛心疾首自然没有出现在朋友圈里。“从朋友圈看,我在上海确实过得很不错。其实我自己明白,那是很不舒服的半年。”Y小姐告诉我,“就像我在上海的家,我拍出来它最漂亮的一面,但其实那是一个很小的房子,在一栋很老旧的居民楼里。每走一级楼梯都感觉要摔下去。那栋楼有公共卫生间,第一次进去我觉得自己像到了‘生化危机的现场。”

  “我们的感情也并不像朋友圈呈现的那么甜蜜。在上海,我们之间已经缺乏真正的交流。他忙于创业,每天很早出门,晚上很晚回来。我则留在家里写作。最开始,我试图扮演一个贤惠的女主人,就像在朋友圈里晒的一样,我会做精致的早餐,但事实上,他并不习惯吃那样的早餐。我们的生活重心完全不再同步,几乎没有交集。”

  多年来,Y小姐精心呵护着自己的人设。每当有新认识的、她希望能留下好印象的人加好友,她会首先检查一下朋友圈,把不适合的信息锁定起来。她的朋友圈有许多分组。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组别,“他们是比我‘高级的一群人,有些人比我有文化、有自制力,有些人可能是潜在的客户,我会向他们屏蔽我的负面情绪,我把这称作‘不要用自恋烦你生命的客户”。

  事实上,即使观众极少能看到后台,完美人设也永远伴随着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巨大落差。在朋友圈的自拍里,Y小姐推高了别人的期待,有时候也会让自己感到尴尬、心虚。

  有時候,Y小姐的现实生活和完美人设似乎模糊成了一片。她不得不用戏剧性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分手:“我在朋友圈秀恩爱,时间长了,我也知道自己好像在写一个故事。一方面,我觉得在我的剧本里,分手以后的坏情绪是不该出现的。另一方面,我觉得我必须在朋友圈里把分手的事情广而告之一下——既然大家看了那么久的剧,结局是什么,总该有个交代。理想的剧本是,我只发了一条朋友圈,云淡风轻:我们已经分手了,好聚好散,一路走好。”可有的时候,她又感到现实的残酷已经压倒了“剧本”:“可是,如果我的恋爱不得善终,我的人设不也还是崩了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