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5日上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上海地区举行活动,在杨浦区创智天地下沉式广场“全民体验日”的主会场中,有一个专门的展位介绍,拍照时如果镜头距离够近,“剪刀手”照片通过照片放大技术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就能将照片中人物的指纹信息还原。
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说:“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就能100%还原出被攝者的指纹,在1.5米至3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指纹,只有超过3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指纹信息被提取后,通过专业材料制作成指纹膜,可被不法分子用于各种通过指纹技术来识别身份的渠道,比如指纹门锁、指纹支付等。
所以专家提醒,不要向陌生人提供指纹、不在不可信的设备上录入指纹,也不要在3米内拍摄“剪刀手”照片,更不要在网上乱发带有指纹信息的照片。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剪刀手”第一次和指纹识别尴尬“相遇”。最早是在2014年,德国一场黑客联盟会议上,有黑客组织从网上下载了一组德国国防部部长的高清照片,他们从中挑选了几张包含手部特写信息的,用一款专门识别指纹的软件,就提取到了德国国防部部长的指纹。
2017年,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给出研究结论:他们用204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在不同距离拍摄人像,同样通过照片放大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在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能够100%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1.5米至3米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被摄者指纹。这一说法和张威的提醒一致。
通过拍照获得的指纹真能解锁吗?2018年5月,在北京百度安全的活动中,一位叫灰灰(化名)的小伙子,在现场展示了生物识别到底有多不靠谱,其中就涉及指纹和虹膜识别。在活动现场,灰灰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和设备几分钟内就“复制”出了一枚指纹,拿着它们无论是打开手机还是指纹锁都没有问题。听到这,你是不是有点慌?不过,灰灰强调了两点:首先,对照片的精度和亮度有要求,放大后不能很暗,也不能模糊,这样才能够获取精准的指纹信息。换句话说,这件事通过大部分手机是完成不了的,何况现在许多手机还自带美颜功能,别说指纹了,连抬头纹都被磨平了。所以,拍照获取指纹,听上去简单,除非是有人刻意为之,且拥有专业的摄影器材,否则也很难成功。其次,拿到指纹后做的硅胶指模,只能用来解锁没有“活体指纹识别”的手机或者智能锁,并不是所有锁都能被轻易破解。
事实上,技术本身没有原罪,照片放大技术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成为盗取他人指纹信息的工具,无疑背离了“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因此,化解拍照比“剪刀手”泄露指纹信息引起的公众个人信息安全焦虑和网络安全焦虑,关键还是要靠法律和技术手段切实保障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