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林清玄专辑 笑傲红尘 心灵鸡汤 心灵驿站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为何人会被命运摆布

时间:2023/2/25 作者: 卢龙 热度: 23786
  卡尔·荣格说,除非你把潜意识意识化,否则它一直会影响着你的生活,然后你说那是命运。但是,命运真的存在吗?

  我早年曾做过一个案例。一个非常努力的女孩,工作能力非常强,在公司中是项目组负责人。按理说,她应该是很有自信的一个人,可是她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每一天都要求自己比前一天更努力、更拼,可是这样子下去身体怎么吃得消,果然过了一段时间,她的身体就累垮了。

  在老一辈人的口中,她会被称为劳碌命。可是,当她哭着和我说自己没有办法停下来的时候,我分明在她的眼神中看到了恐惧的影子。她恐惧的不是停下来她的生活会很糟糕——客观来讲她的家庭条件已经算是丰裕,她所恐惧的其实是,一旦停下来,她就觉得自我“不存在”了。换句话说,就是浓烈的无意义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定位,比如我是一个好老板、我是一个好老公,等等。但是在潜意识中,我们往往有着更深切的自我定位。这个女孩在潜意识中就觉得自己是无价值的,只能通过不间断地工作来让自己稍微体会到一点价值感。但无论她怎么努力,她的所有成就也都不过是镜花水月,经不起一点波澜。

  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如何驯服一头大象。小象出生之后,便会被拴到一只木桩上。它小时候力气小,无法挣脱,努力了几次之后就认定木桩是挣脱不了的。当小象长成大象之后,它依然会觉得自己是无法挣脱木桩的。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习得性无助”。

  不仅动物是这样,人类也会受到习得性无助的摆布。

  一个从小被认为无能的孩子,慢慢就真的会觉得自己无能;而一个从小被包容被赞赏的孩子,则能形成健康的自信。古人常说,将门出虎子,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個体心理学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从小就是一个被忽略的孩子,所以对于自卑感极为关注,在体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个体心理学。阿德勒学说不同于经典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叫“创造性自我”。这个学说更强调意识的功能,认为人是可以摆脱所谓的命运的影响的。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风格”(指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定型化的行为模式。人的生活风格在四五岁时在家庭环境中形成,以后几乎一生不变)。但他强调,人从遗传与早期经验中获得的只是一些“砖块”。影响人的成长的有三个要素,即遗传、环境和创造能力,其中创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创造性自我使人格具有一贯性、稳定性和个性,是人类生活中活的因素。

  我一直相信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每个人内心都存在这样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困境。一个一直自卑的人,如果被接纳被呵护,是不是可以慢慢地成为自信的人呢?我想这是一定可以的,这也是心理咨询需要去完成的任务。就像阿德勒,他没有把自卑当成负担,而是在废墟之中开出了一朵睿智的生命之花。

  那为什么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命运呢?这大概是因为人们在借此防御自己的无能感吧。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科学家在一个领域研究得相当深入之后,就会开始从无神论走向有神论者。有人以此来论证神的存在,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过程啊!科学家也是人,在研究进入瓶颈无法突破时,还有什么比相信世间规律皆有神主宰、每个人的命运生来便已注定更加不损害自己的自尊呢?

  如果说人生来就有命运,那么这个命运也是可以改变的。就像每一部小说的主角都会自带主角光环,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其主角光环就是我们可以打破所谓命运束缚的力量。只要我们相信命运可以掌控,不被惯性思维所控制,那么我们就可以努力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