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没来过!
从出生起,皇子就不能跟母亲一起,根本没有机会与母亲亲近,更惨的是,小皇子刚断奶,路还走不稳,就要开始学规矩。训练成果也十分显著:小皇子还没有乾清门门槛高,便一派训练有成的皇家气度。跨不过没关系,由内侍举着从容地被端过门去。
皇子六岁,便要去上书房上学了。
上课?不准懒!
清朝皇帝非常重视皇子们的教育。从乾隆开始,便把皇子们上学的书房定在乾清宫东侧的“尚书房”。皇帝在乾清宫处理政事时,便能听到皇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时不时去溜达一圈,偶尔还带着大臣一起去,检查皇子们有没有好好用功,兼任教学巡查组和教导主任的差事。
皇上规定,皇子们凌晨五点上课,下午三四点下课,午间不休息。实际上,皇子们凌晨四点便要到上书房复习前天功课了。
而且,三点钟下课,不过是结束了文化课学习。接下来皇子们还要去学习骑马和射箭。而且,皇子们一年里只有端午、中秋、春节、皇帝生日和自己生日放假,除夕中午十一点提前放学,绝不放假。
直至成婚、分府出宫,皇子才解脱此种苦难。可十多年苦读下来,午夜梦回,皇子们会冷不丁地半夜爬起来喊:“迟到了迟到了,我得赶紧上书房去!”
友谊?翻船了!
六歲读书,感到无聊也是人之常情。于是大人们想了个办法:给他找个伴读。
皇子不好好读书,师傅告完了状,转头就教训伴读。师傅们对此表示很无奈,万一皇帝对教学成果不满,大难临头的就是他们。乾隆曾特意下旨,命令上书房的师傅们督促调皮贪玩的怡亲王弘晓的学业,“倘不能尽训导之职又为王隐过,朕必于该翰林是问”。
这里的威胁绝对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皇帝不满意,做老师的真会挨板子。
一次南巡途中,康熙抽查皇子们的学业不满意,认为师傅徐元梦不尽心教诲,千里迢迢从临清发回一道谕旨:“将徐元梦革职,当着全体阿哥之面,由乾清门侍卫杖笞30板。”
在这些前提下,即便皇子有心与老师、伴读结下情谊,也未必能换回一颗真心。
饿了?给憋着!
一个老太监曾回忆:光绪十来岁时,天天吃不饱,饿得每次到太监房先找吃的,抓起就跑。一大帮太监赶紧去追,跪求小皇爷口下留情。
同样,溥仪在宫里也吃不饱,有一次各王府给太后送贡品,被溥仪撞见,他直奔其中一个食盒,打开一看是酱肘子,抓起一只就咬。跟随的太监大惊失色,连忙来抢,刚到嘴就被抢跑了。
忍饥挨饿的皇子好不容易稍微大一点,可以吃御膳房做的膳食,以为终于能吃上一顿饱饭,结果发现难吃无比。
经历过千锤百炼,大清皇子终于从这悲惨的生活中解脱。但就像御膳房百年来未曾变过的菜式,这百年沿袭的陈腐成长方式,终究无法挽回一个帝国的终结。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