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出身显赫,是那种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很有才的人。
上天虽然没有给他一副高大的身材,但已然待他不薄。
他的父亲王浑和阮籍是朋友。
但每次阮籍来王家,却只和王浑待一小会儿,大多时间都是和王戎谈论。阮籍对王浑说:“阿戎比你强,我还是喜欢和他谈论。”
王浑:“……”
那时,王戎十五岁,阮籍三十九岁。能得到阮籍的青眼,足见王戎的不凡。
后来,阮籍就带王戎加入了竹林VIP酒会。王戎也因此成了竹林七贤之一,而名传后世。
有一次,王戎和众多名士一起到洛水边玩耍。吃过烧烤之后,名士们就开始谈天谈地。
轮到王戎时,他发表了关于季札、张良的主题演讲。
他的freestyle既深刻又玄远,瞬间征服了在场的名士们。
可见,他做名士是够格的。
步入官场以后,王戎一升再升,先后做过将军、尚书一级的高官。
他不是一个只清谈、不干事的官。相反,他能把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
这和他那个坑人的从弟王衍王夷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戎的人生到这里,还是基本靠谱的。
02
开始时,王戎也是一个颇为正直的人。
钟会伐蜀时,和王戎分别,他问王戎有什么建议。王戎直言:“成功不难,难在保住成功。”
钟会先是征服蜀国,后来又据蜀作乱,果然还是保不住成功。
武帝死后,政局混乱,先是外戚杨骏专权,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
但很快,楊骏被诛杀,东安王司马繇又专权,“专断刑赏,威震外内”。
热心肠的王戎又劝司马繇:“大事之后,宜深远之。”
刚刚诛杀了杨骏,人心思定,这个建议应该说是很对的。
但是司马繇不听,仍然我行我素,得罪了很多人,最后被贬出京。
忠言没有人听,比干选择了取义,屈原选择了投水,韩信选择了易主。王戎选择了装聋作哑。
在那个名士多故、腥风血雨的时代,你很难说王戎的做法不对。
他是个聪明人,聪明人都懂得保全自己。在一些重大事情上,他不再发声了。
这个经历了杨骏专权、贾后专权、八王之乱的名士学会了明哲保身。
讽刺的是,他的官却越做越大,最后竟做到了司徒。
03
王戎的自保办法有两个。
一是放任,尽管身居高位,但他完全不做事情了。
有事情就让下面的幕僚去做,他自己则不务正业,经常骑着小马溜出去玩,他是真怕了。
西晋这个朝代很奇怪,做实事的人都没有好下场,你看看卫罐、张华,最后都不得好死。
而在社会上,肯做实事的官员竟然被舆论认为是俗吏。
在那样的情形下,如果是你,你又能怎么选择呢?
这期间王戎还给齐王司马冏出过一个主意,差点引来杀身之祸,他假装掉进厕所才逃过一劫。说好的名士风范呢?
为了自保,连做人基本的尊严都不复存在了。
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幸存之后的他会有多么心灰意冷。
他只能选择做一个聪明人。
04
第二个办法是自污。
王戎的吝啬贪财举世皆知,令人瞠目结舌。
他家里有颗很好的李树,能结出很好的李子,王戎就想拿出去卖,挣钱嘛。
但是又怕别人得到种子,他就想了个办法——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别人不就得不到自家的种子了吗,又照卖不误。
能让这么一个国家高级干部想出这么一个法子,还真是绝了。
王戎说,这算什么,我还干过更绝的事。
他的女儿出嫁,向他借了几万钱,借了之后很久没有还。
女儿回家省亲时,发现老爷子没个好脸色,马上就知道是因为自己钱没还呢。还钱了之后,老爷子果然多云转晴。
还有一次,他老人家的侄子结婚,他就送了一件单衣做为礼物。谁也没有想到,侄子刚结完婚呢,他就派人去要了回来……
你就想了,王戎是不是穷的?
事实恰恰相反,王戎可谓富甲一方。他老爷子的作风,跟葛朗台比起来也绝对是不落下风。
王戎还觉得自家钱太少,只要一有空,不管白天黑夜,他和他夫人就拿着算盘在算钱。
别人家是琴声棋声读书声,他家就算盘声。
阮籍以酒自污,王戎以钱自污。
那些野心家,谁会把一个吝啬贪财的老头子看在眼里呢?
当然不排除王戎本身就爱财,但是像他这样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吝啬的情况,毕竟少见。
在西晋那个拼演技的时代,王戎的表现并不算奇怪。
05
王戎七十二岁时去世,得享天年。在他那个时代,这已经是奢侈。
如果他生在一个清平之世,或许可以做一个风雅的名士。
但是他生在西晋,这个昙花一现就又陷入深渊的朝代。
一个本质不坏的人,硬生生被现实塑造成了一个懒惰、贪鄙、狡猾的人。这不可不说是时代之痛。
我们现在一提起魏晋,就使人想到竹林七贤、王谢风流,就下意识地认为那是一个名士风流、顾盼自雄的时代。
使人神采飞扬、心向往之。
然而实际上,却还存在着另一个魏晋,它黑暗、血腥、残暴不仁。
它让嵇康这样的人走上断头台,让王戎这样的人噤若寒蝉。
名士说到底,也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一抹亮色、那黑色背景板上的一缕猩红。
在他们风流自赏、荣辱不惊的背后,却往往藏着对人生最深沉的绝望。
更不用说其中无数平民,遭遇了什么命运。你却只看到了一个美颜了的魏晋。
这对那个时代来说,不也是另一种残酷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