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来了,学习的责任来了,这无形存在的重大使命,以它不可抗拒的力量一次又一次驱使史微抛开烦恼。史微又开始满怀信心地拥抱未来!
中午,鱼池旁的大路边挤满了人。起初,史微以为又是照相师傅来了,走近才知是新华书店的人来学校卖书。
在靠近鱼池边的树阴下,临时用长条板凳和木板搭起了一个长方形的书摊子,上面放满了各色书籍。史微以最快速度浏览了一遍,觉得这些书虽然色彩丰富,图画精美,种类繁多,但五花八门的也没有真正值得自己购买的好东西。她正准备离去,抬头时“巴金”二字犹如闪电射入眼内。对史微来说,看巴金的书多年前就开始了,然而那大抵是借的。最先是小人书,小时候感情也很丰富,因为那时竟然知道哭,这便是《家》的印象。巴金大部头的书首先是从表姐赵思雯手里递过来的;再后来就是来自一中校图书室。如此,巴金闻名于世的三部曲《家》、《春》、《秋》,自己囫囵吞枣都看过了。不过对于这样一位巨匠,自己还没有拥有过他的作品,说起来不能不算是一件憾事。今天是幸运?史微心头一热,喜悦倏然而至。
巴金的书似乎并不为售书人看好,因为它并没有被摊放在显眼的地方;巴金的书似乎特别被售书人珍视,因为它正安闲地竖立在售书人的眼皮底下。书摊上其他的书被同学们翻来翻去拣得东倒西歪,可它好像事不关己,静静地站在边上旁观。《随想录》、《真话集》、《无题集》,史微盯着它们,伸手抽出一本,顿时,它独特的封面让史微觉得如心仪已久的朋友相逢。它明显地不同于书摊上别的书籍:薄薄窄窄的小册子,白色封面上除了黑字书名外,只有金色作者名,其它了无杂碎,未受任何污染。它就像天然钻石,无需别的色彩、图案装饰就能闪闪发光。史微手捧着小书,内心喜悦一阵接着一阵地涌流而出。她凭经验知道,这是真正耐看的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读词常识》,它们就是这样的书,她从里面看到了许多好东西。很多书翻过之后不想再看,但是《李清照》、《读词常识》,史微是翻了又翻,看了又看,犹嫌不够。她从封底得知上海古籍出版社还出版了如《屈原》、《司马迁和史记》、《李白》、《苏轼》等等类似小册子,很想拥有,可惜找遍新华书店也没有再找到。她思忖巴金这几本书应该是这样的书。她决定买下它们,于是看了前面的总序及封底简介。《随想录》共分五册,除了这三册,还有《探索集》和《病中集》。她没有看到它们,于是问售书人有没有。售书人说没有,新华书店也没有。她就想:将来我会遇上它们的,我会把它们买齐。她付了钱,拿着它们回到教室。
史微兴奋不已!可是不一会儿,她暗暗地不好意思起来。她开始担心自己知识贫乏,不具备欣赏这些文章应有的智慧和水平。她知道这种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因为同看一本书,有时候苏月桐能够领悟的地方她史微就是看不出它的意趣所在。苏月桐一书在手,翻过之后能够马上用最恰当、最华丽、最精辟的词语准确地说出它的精彩处;苏月桐领悟之快,见解之独到,史微望尘莫及。这也是苏月桐在史微心里魅力无穷的关键所在。史微未必全都看不出书中好处,她只是拙于言辞、不善表达罢了,因此苏月桐的话在她听来常常如醍醐灌顶,一点即明。很多同学问过史微: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优点?这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许多人嘴巴都说油了,但史微每次都认真回答:“我的优点就是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并承认别人比自己强。”问话人以为她谦虚、敷衍、不愿意说真话,却不料这是她实实在在的真心话。史微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实则是希望以别人做榜样,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她这样的心胸,除了苏月桐,别的人还真不理解。现在,她手里拿着巴金的书,顾虑自己的阅历、才识跟不上:“我什么时候能够有长进呢?”
下半年的报刊订阅开始了。对于这类事情,冉老师通常很热情。他极力鼓动,同学们反响不大,他不惜说过一遍又重复说一遍,总以调动起你的积极情绪为目的。史微以前的老师不这样,他们都只在乎学生的学业成绩,认为那才是学生应该全力以赴的事情。与学业无关的活动,如参加征文大赛、自费订阅报刊等等,这在其他老师眼里都是可做可不做的事,他们一般一句话就把事情带过了。冉老师不同,冉老师喜欢热闹,喜欢活跃;社会上流行什么,他就能接受什么,他就会带着大家去学习什么。如果用一句时髦的话来概括,那就是,其他老师和冉超相比统统都是死脑筋,而他冉超永远年轻,永远都能跟随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其他老师安守教学考试的本分,而冉老师对社会上蓬勃兴起的各类新事物特别感兴趣,都有强烈的参与欲。史微来这个班之前,尽管知道很多同学都有不同爱好,但不管哪个班,都没听说有兴趣小组。你对什么感兴趣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师从来不管。冉老师却组织大家一起干,于是他带的高二。四班出现了众多的兴趣小组。这大概就是因材施教吧。
报刊订阅工作展开后,尽管冉老师不厌其烦地说了几遍,班上响应的同学依然不多。不过史微不动声色地为此而忙碌了起来。
班上参与自费订阅活动的同学,大家基本上都选择了与功课学习配套的资料,如语文报之类的学习性刊物,也只限定一份。也有三、四个热爱学习的同学订了两份资料,一份与语文学习有关,一份与英语学习有关,此外便没有其它了。史微从冉老师手里领到“报刊订阅清单”后选了七种刊物,填写在清单上竟占去了一半空间。《文科月刊》、《散文选刊》、《中国青年报》、《诗歌报》、《诗选刊》、《农家生活》和《青年博览》皆在史微选择之列,但她掐指算算,实在抠不出那么多钱来,就在清单上把后面三项划掉了。史微拿出14.22元钱交了上去,是冒着“弹尽粮绝”危险的。她之所以置生活费而不顾,在她来说实在是因为这些刊物比吃饭更为重要,何况,她并不会真的要到饿死的地步?
《文科月刊》是史微为学习而订的刊物,但另外三样则是史微因为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而订的精神大餐。在这之前,《散文选刊》她曾零星地买过两、三期,从其他渠道借来观赏过几期,用苏月桐的话说,这是一份非常优秀的刊物,于是在史微,它成了可以为之节衣缩食的好东西。史微很喜欢看报,几乎是每一天都要看。班上的报纸、办公室的报纸、同学手里的报纸,她常常有空就看,见到就想看,所以干脆自己订一份,选来选去选中了《中国青年报》。史微热爱写诗,梦想成为诗人,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她订阅《诗歌报》的动机。史微把订阅清单交上去,冉老师颇感惊诧,叫着她的名字、念着书刊名问:“这是你一个人订的?”史微面对一班同学的好奇,用沉默作为对老师大声询问的回答。她不想引人注意,无意哗众取宠;不过,在大家都在讲究时髦穿着的时候,她慷慨地把钱花在这上面还是令同学们对她再一次刮目相看。
史微只道自己成绩差,只道自己不可救药;系统地深思、反省时,她也意识到课外书看得太多,但不断追求高远理想的念头促使她不自觉地阅读大量课外书籍,这早已经成了本末倒置的事情,可是她并未真正察觉。她把导致成绩差的原因锁定在那些所谓的“青春干扰”之类事情上。她一直没有察觉,她大量的时间都被她花在了阅读课外书籍,以及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知识面这一浩大工程上了。到目前为止,史微的摘抄本写满了五本,剪报图文并茂贴了厚厚的两本,读书感想混在日记里,也已经写满四本,如果还把那些称之为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字算在内,又另有六、七本之多。史微只知道自己并没有松懈,并没有无谓地浪费时间,可她就是没有意识到,她把时间花错了地方!史微有时非常自信,甚至自负,但她没明白她的自信与自负,是源于她自高自大地感到:如果抛开课本,她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史微有时非常自卑,甚至自馁,她明白,她的这种自暴自弃是因为学习成绩实难与别人匹敌、想要顺利考上大学实在比登天还难!这个一意孤行、不知道如何协调好学习生活的姑娘,尽管她有着非常美好的愿望,她又如何能从这样的现实里走出一条开阔的路来呢?这正是:
夜读三更灯剪影,问谁喜我为徒?一窗明月一床书。青丝垂妩媚,不枉此头颅。
窗外蛾儿拼死舞,扑棱多少希图?光明本是素心乎?玻璃难劝阻,灯熄陷虚无。
赞(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