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国当下最辛苦的群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认定是高中生。高中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和“考不上大学,无颜面对父母起早贪黑为之辛劳”的心理压力,无奈地“三更灯火五更鸡”。几乎全国所有的高中,教室的灯光直亮到晚上九点,高三学生十点才下晚自习,但这并不是一天学习的结束,许多学生又根据自己学习的短板赶奔语文、数学、理化、或英语等补习班,再拼一个小时,大部分高中生午夜零点前后才能上床睡觉。
何以如斯?高考使然。自隋朝始创科举制以来,通过各级各类考试选拔人才和促进社会流动的机制,经历朝历代日益完善,高考,是科举发展到今天最完美的体现。
高考是指挥棒,它指挥着基础教育。应试是我国初高中的主旋律,国家积极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其行动乏力甚至无力。一所高中,其业绩和社会认同度高低,升学率是最重要的砝码,升学率越高,考入985、211的人数越多,业绩就越突出,社会认同度就越高,优秀初中毕业生就越趋之若鹜,优质生源又推促名校教学质量提升,形成了“好的越来越好”的马太效应。
高考是指挥棒,它指挥着家长。为了孩子在高考中顺利挤过“独木桥”,考上大学,甚至考上好大学,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全身心投入。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他们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有的甚至到学校周边租房子陪读。他们拿出自己的血汗钱,甚至不惜借钱,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他们的共同心理是:别的孩子都在补课,我的孩子不补,肯定会落在后边,高考就可能落榜,所以,哪怕卖血,也得让孩子上补习班,上好的补习班。
高考是指挥棒,指挥着校外学习。全国上下,各级各类辅导班、补习班、特长班等“影子教育”,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蔚为壮观。本来,校外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常态,是终身学习的基本形式,是成就人,使人社会化、主体化的重要路径,但步入本世纪以来,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校外学习全盘补习化,背离了校外学习的初衷。参加补习的学生,以在高考中胜出为目的;补习班举办者,以盈利为目的,补习费少则每小时200元,多者每小时五六百元,临考前的名师辅导,竟有每小时上千元的。
教育各级官员、教育专家、广大教师以及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都十分清楚高考的上述弊端,但都十分无奈,政府千方百计为基础教育减负,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减负收效甚微,说到底,竞争要素的无穷魔力使一切做法都微不足道。大家都清楚,尽管高考不是一种好办法,但它是所有遴选人才和促进社会流动办法中最好的办法,除此,别无选择。记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文革”期间,曾实施过“推荐保送上大学”制度,其结果是“权力”和“人情关系”绑架了教育公平,当时流行的民谣中有一句话说得十分形象:“一等人是书记,养活孩子都出息。”
鲁钝生感叹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创设了许多制度化运行机制和各种各样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人类无法创造出完美无缺的机制和方法,以往所有机制和方法都利弊共存,人类只能本着“有利最大化”原则用之,高考制度即是其一,想另起炉灶,彻底废除高考,中国短时期内是根本办不到的,只能期待将来高度的社会文明。
赞(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