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自从诞生之日就让后人有了无穷的遐想,有学者研究它被称为“红学专家”,有作家模仿它写作的风格;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是因为许多研究《红楼梦》专家们把自己几年来的成果向大众讲述引起了轰动,也让《百家讲坛》的节目深入到了大众视野。除了研究舞台上有演出它的片段如越剧《红楼梦》;电影技术的出现后,立刻中国三十年代就有了周旋主演的《红楼梦》,以后增加了彩色电影技术出现后,邵氏电影公司就拍摄了由林青霞主演的贾宝玉的《红楼梦》;八十年代把《红楼梦》推向顶峰的是王扶林执导的连续剧《红楼梦》,最近全国各大电视台又在搞《红楼梦》选秀活动。可以说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弦。
如果综观世界电视和电影拍摄中发现有一种现象:好莱坞没有什么好剧本可翻版莎士比亚的剧本肯定火暴,中国没有好剧本只要拍《红楼梦》也准火暴,这成了一条规律,中外优秀文化遗产总是让所有的后人受用不尽。
今年假期由于到英国度过我临行前再三思考什么书能让我静心地阅读,我在书架前挑选了许久最后还是选了《红楼梦》,它也让我牵动和挂念,因此我打算在幽静的英国庄园式的建筑房屋里再次领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魅力。虽然英国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也可以说是一部英国上流社会的杰作,但是《红楼梦》的中国式上流社会比英国的贵族生活多了许多专制和家庭戏剧化色彩,而且悬念更加离奇由此魅力无穷更能打动读者的心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他“痴”什么?我们能了解他心中的什么“味”?首先作者指出自己的小说是“荒唐言”,我认为是有所指,中国自古以来有“富不过三代,穷也不过三代。”但是像《红楼梦》中的贾家在顷刻倒闭的为数不多,尤其是在清朝时期没有什么宦官世家会像贾家一样在瞬间荡然无存,因此这只是作者的创作构思而已,是综合了许多朝代发生的故事而杜撰为作者的创作思路,这个思路正符合中国大多数贫苦百姓的心理,也就是杀富济贫。因此我感觉曹雪芹“满纸荒唐言”的话语就是把小说的悬念提升,留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和思索的空间从而让他的小说可读性加强,而这些“荒唐言”在许多现实中只是扑风捉影罢了。曹雪芹用他精彩的悬念设计让自己的作品有了读者群,比如开篇第一回就写道:“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于是就把传说中的女娲炼石补天故事作为引子引出“灵性之玉”,再加上空空道人神秘的解释足以让读者感到此书的神妙,其实作者主要考虑到阅读群体中的青年人,比如这几年风靡全世界的《哈利波特》就是运用了悬念设计的方法吸引了大批的青年人追捧此书。
当然我认为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是说给当时当权者的,因为整个《红楼梦》中作者创造的主要人物都是向封建统治者呐喊,她们的语言是哪个社会维护者无法接受和容纳的,而这些思想内涵只有作者自己内心深处能理解,在哪个时代谁又能达到与作者对话水准,因此作者“痴”的是自己的思想理念,而且把自己的超前思想全部倾注到了《红楼梦》两个主要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比如第十九回宝玉在林黛玉房中说“耗子精”的故事和宝玉与黛玉偷读《西厢记》的片段,这些场面与当时整个社会的大气候是相违背甚至是大逆不道,作者却钟情于此甚至达到痴狂。我想并不是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而是作者暗示后人一定会理解他的“荒唐言”的思想,毕竟时代是进步发展,曹雪芹不求当时的人如何评价他的作品,但求后人给他一个公正的说法,因此在当时作者生活的年代只有一个人脂砚斋与曹雪芹对话并能恰如其分理解作者的内涵,由此就有了“红学”研究价值之高的脂砚斋批语。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观点看《红楼梦》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吗?我们没有把《红楼梦》看成“满纸荒唐言”,而是把它作为了中国文化经典文学,这正就是曹雪芹所追求的结果。大凡文人的作品往往是有些语言写给少数能懂得自己思想的人看,精彩的故事才是留给百姓们来阅读,《红楼梦》就是预示作者生活的年代人们如一潭死水般地生活在梦里,看似荣华富贵的生活只是瞬间转眼之间就灰飞湮灭,作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大声疾呼改变社会,于是贾宝玉的许多看似癫狂的话语就是曹雪芹思想表达,由此会被说成“荒唐言”,但是这些“荒唐言”我却感到赋有一种思想启蒙精神所在,在第十七回里贾政规定贾宝玉给“大观园才题对额”其实就是第一次曹雪芹启蒙思想面对在当时社会守旧势力面前表达。实际上学者们总是把曹雪芹与莎士比亚作为东西方的两个文学顶级“圣人”是有一定道理,他们通过自己精彩故事表达了自己超越的先进思想,而这种思想就是改变落后的习俗和政治机构的愿望,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即荒唐言)和故事想要唤醒民众,因此他们的名言和警句成为了文学宝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他们的思想也启迪了年轻人也把属于文人的文学普及到大众百姓之中,我想这就是“满纸荒唐言”的魅力所在,它是其他作品无法超越。
那么“一把辛酸泪”所指的就是小说中的所有的女性人物,前八十回的内容中不管是宝塔顶端的老太太,中间的诰命夫人们和金陵十二钗的女子,下到所有的侍女和婆婆们,哪个有好结果?我想曹雪芹这把“辛酸泪”是指当时所有社会的中国妇女在“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灌输下,许多社会的地位不是哪个中国女子能争取到,就是成为了皇妃以及诰命夫人也只是当权者的一个附庸者。首先我们看元春和探春虽然地位是很高贵,但是人前风光人后悲伤,如元春回家省亲也只能有片刻时间,探春的命运犹如当年汉朝的王昭君一样作为政治的筹码,远离亲朋好友远走他乡,真实“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让探春在渐渐远去的孤舟上泪流满面,这种辛酸泪和孤单泪水只能流在自己的心里。
其次高高在上的老太太有谁能把自己的真心话讲给她听,就是在她身边的鸳鸯也只是说些恭维话,许多人把她作为保护神而其实她又能保护了谁,自己女儿死在她的前面,宝玉被打也是奄奄一息时她才赶到,凤姐被丈夫追打她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敷衍几句,因为自己也是认识水平有限,由此只能仅此而已,加上自己多年守寡凄凉之情儿女能有多少知道老太太的苦衷,因此她的辛酸泪也只有在荣华富贵的掩盖下看似的平静而已。
王夫人这个在贾府中地位仅次于老太太的贾政之妻,由于自己娘家的势力让她在贾府的地位没有人能抗衡,由此她的尊严和威力是仅次于宝塔顶端的老太太。然而长子的不幸夭折足以让她看重宝玉的价值,加上丈夫又有一个地位与身份地下的赵姨娘挑衅;虽然自己是嫡出的地位,但是宁国府的邢夫人盛气凌人抗衡,让自己在人前人后都要极力维护自己尊严而保全自己的地位。
王熙凤的辛酸就更用说了,虽然人前逞狂但是人后的悲伤是往往许多人所看不到的,她是生活在权贵者与被欺压者之间的人物,因此她见多识广、善于察言观色。但是她忍辱负重的许多事情是许多人误解成她的奸诈。其实她几乎为了贾府可以说是呕心励血,在贾府中作威作福的上等人提出要求就要无条件满足,下等人中依仗自己主子的地位也可以向她发威,于是整个王熙凤就是生活在一个夹缝中的女子,她的逞强好胜就是在这个残酷的环境里最好的自卫,然而许多恶名还要被承担着,好一个“辛酸”的凤姐心中的“泪”有谁知?
以上是在《红楼梦》中有头有脸的人都是“辛酸泪”,那么生活在中间的林黛玉以泪洗面也就很正常的事情,更何况比金陵十二钗的身份更底层的女子,如丫头和婆婆们的遭遇就不用细细去说了,她们的命运从来都是被人所操纵,这就成为中国自古以来的不变的陋习文化。
纵观中国历史上自古到近代有名有姓的女子哪个不是悲剧,从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的四大美女(西施、貂禅、王昭君、杨贵妃)以及诗人薛涛、宋代词人李清照等等,都是悲剧的结果,李清照悲切地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就是几千年来中国女子真正生活写照。
我在猜想曹雪芹设计贾宝玉这个人物时就把他塑造成一个中性人,让他穿梭于男性群体与女性群体之间,引出一些特有的故事情节向读者展示男女不同社会地位一种方法,而贾宝玉意念中的狂言就是作者心声的呐喊,《红楼梦》就是把几千年中国女子“辛酸泪”凄惨的历史用生动语言展现给了读者,作者是在唤醒让了解中国女子地位的男子或有文化的女子本身行动起来,改变这种黑暗的现象。在近代秋瑾等优秀女子赴汤蹈火的英雄壮举,不能不说是曹雪芹的这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启蒙思想的作用。我想如果作者地下有灵,也肯定感到欣慰。曹雪芹所谓的“满纸荒唐言”也就不是什么“荒唐言”,而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