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保台湾志士遍呼号 侵台北能久奇丧命(下)
话说邱逢甲在账后听得真切,刘永福决心保台,兴奋异常。正想出帐共商,福却要离巡府而去,不由急着说刘大人且留步。
刘永福定神一看是邱逢甲,知道一定是为保台湾而来,当即说:“邱主事也在,可为保台而来?”
甲满心欢喜地说:“刘大人好气慨,台湾有救了,这就请巡抚下令。只要巡抚一声令下,我等就树起台湾抗日自保的旗帜,动员军民与日倭抗战到底!”
二人送走刘永福,邱逢甲走出巡府衙门向集会的台湾各界民众宣布好消息,即唐景崧愿带领台湾人民保台到底。此言一出,欢腾一片。一致共举唐景崧为台湾抗日保台军督统,由刘永福任保台将军,邱逢甲为保台义军统领。另任命李秉瑞为台湾军务督办,余明震为台湾军务会办。
唐景崧连夜着人起草并发布废约保台宣言,决心废除割台条约,号召台湾各界誓死保台,坚决抗拒日倭。顺势将满清国驻台的湘勇、广勇及征募台湾居民数万人统一为义勇军。邱逢甲到各地招兵买马充实义勇军。大陆各界闻讯,广为支持,武器弹药尽当潜援入台,台湾动荡不安之局势迅速得以稳定。
刘永福、邱逢甲、李秉瑞分别带领黑旗军、义勇军及驻台清军将领们集于巡抚衙门,李秉瑞率清军接受唐景崧临训。唐景崧说:“台湾数千年来是我华夏一域,我大清建省而治,使台湾安逸太平。不曾想日本肇衅,使清日两国失和以致成战,更没想到清国竟然于战事失利。朝廷为保兵恤民,与日议和,不料日本索要台湾。消息传来,不无令台民愤恨,哭声和保台声震天。本巡抚虽电奏迭争,恳求改约,终未成愿。倭奴不日即将要来攻取,台湾各界都主张抵抗日倭。我台民有二三百万,岂甘愿俯首对日倭称臣?保台抗倭一呼百应,今有防军数万人,决与日倭死战到底。”
众将领齐呼:“万众一心,誓命死守。”
却说日本政府收台心切,明治委任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并授以钦差大臣之职,命其于十天内赴任。接着向清政府发出收台文告,要求清政俯立派钦差大臣,按照马关条约第五款与日本办理台湾交接事宜。明治专门任命驻扎在中国辽东半岛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为征台统帅,率领近卫师团及征台各部数万人由大连出发,经旅顺出海,至琉球中城湾与桦山资纪会合。清廷转告日本政府,派二品大员李经方负责交割。
李经方与桦山资纪在海上举行台湾交割仪式。此时,征台司令北白川宫能久统率的日军已在基隆、淡水附近海面集结,准备在台湾交割仪式一经结束,即率大军登台。能久是伏见宫邦家亲王的第九个儿子,二十岁封轮王寺宫能久亲王。二十五岁因北白川宫智成亲王无嗣而继承北白川宫位。曾赴普鲁士留学,回国后任大阪师团长,日清甲午战争期间升近卫师团中将师团长。
能久得到交割完毕的通令,即率近卫师团准备向金包里登陆进犯。正当兵舰驶近海岸时,岸上台湾守军以克虏伯大炮进行有力轰击,致日军舰船无法靠近陆岸。能久决定于次日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令一部分军舰造势佯攻西边的金包里,而主力驶向东边的澳底实施登陆。
天刚蒙蒙亮,能久亲率日军主力偷偷驶近澳底。清军驻守澳底的将领是营官曾照喜,统率两个营的人马千余人在此防御,遗憾的是竟没有一丝防备。突然听得有人大喊:“日军来了!”
守军听到呼喊声便恐慌起来,纷纷拿起枪应战,却见日军已登上岸来,便四向散逃,奔往三貂岭。能久大喜,大举挥师登陆,不费一枪一弹取得澳底。
在基隆督战的余明震闻知澳底被日军占领,担心三貂岭不保而危及基隆。即命令防守基隆前沿要地瑞芳的吴国华营前往三貂岭增援,同时加派包干臣营为后援。
果然能久得取澳底后,立即下令攻击三貂岭。该岭是台北的第一高山,易守难攻,有清军一个营把守。且通往三貂岭只有一条崎岖险路,有一夫当关万夫难开之险。不料,山上守军见曾照喜部溃逃而来,又闻逃兵纷说日军大举杀到,以致阵前大乱,也一哄而散。日军又毫无阻挡地进占了三貂岭。
能久得报前线轻易登陆夺关,狂喜不已。正要下令大举进攻基隆,师团参谋长担心守军有诈,建议谨慎。于是派出一支小分队越过三貂岭向瑞芳摸索情况,为夺取基隆做准备。
恰在这时,吴国华正率部往援三貂岭,中途正好遭遇日军小分队。他判断三貂岭已经失守,随即下令与日军展开激战。清军以竹林为掩护,猛烈射击。日军只有数十人,被打得狼狈溃逃而回。吴国华下令追击,打死日军小队长,直追到三貂岭,把狂妄轻敌的日军打退,并夺回三貂岭。
这时作为后援的包干臣率部也自基隆赶来增援。可是还未到三貂岭,就听说三貂岭被夺回。又一路见到日军遗下的枪械、尸体,其中还有一个日本军官,遂下令将日军官的首级割下,回基隆报捷去了。
却说正在三貂岭上追击日军的吴国华,闻知包干臣收了战利品回去扬功了,不由大怒。下令放弃三貂岭阵地,率队回基隆向余明震泄愤。当他见到包干臣正受到基隆官民庆贺时,火气冲天地怒斥包干臣冒功请赏。臣却不与理会,仍据功己有,双方为此相互争吵不休。不想三貂岭又被日军再度占领,基隆危在旦夕。
这时余明震得知三貂岭又被日军占领,怒斥吴国华擅自撤离阵地,命其夺回三貂岭将功赎罪。不料包干臣却失踪了,原来他跑到台北去请功了。
吴国华回返到瑞芳镇时发现日军已攻击而来,双方立即展开对战。余明震担心吴国华敌不过日军,在自己手上无兵可派的情况下,只好亲自带领几十名炮兵携数门炮前往增援。
日军越打越多,吴国华部抵抗不住,受损严重。恰好余明震率炮兵到达,占据西面土山高地,以炮猛烈轰击进攻之敌,终于将敌人击退。
次日,能久调集大队兵马,分路围攻瑞芳。这时下起大雨,进攻瑞芳西面高地的日军第一中队受到炮击,死伤惨重。日军指挥官命第二、三中队绕过高地,迂回攻击瑞芳。吴国华率守军以民房为掩护,顽强阻击敌人的疯狂进攻。正力溃不支之时,防军统领张兆连冒雨赶赴战场。守军士气大振,张统领身先士卒,带队冲锋,杀敌无数,再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能久得报一个瑞芳强攻不下,十分恼火,下令重兵增援,很快对守军形成了包围。日军同时组织强大的炮火攻击清军炮兵,摧毁民房。激战中清军火炮被日军炮弹击中而损毁,失去了火炮支持的清军伤亡惨重。但清军仍不退却,张兆连身负重伤,也只略作包扎,继续指挥杀敌。由于守军死伤严重,又没援军,阵地到了无法坚守的地步,这时余明震又中弹受伤。吴国华大惊,命部下将余明震抬走,并下令撤出瑞芳退往基隆。瑞芳镇宣告失守。
能久火速下令两路进攻基隆,一路直攻基隆城;一路攻击基隆附近的狮球岭以打通攻取台北的口子。还请求日海军舰船以炮轰击基隆街市。基隆是个港口城市,位于台湾岛北端,是台湾北部的海上门户。
一开始日倭陆军就在基隆外围发起攻势。伊东祜亨也率海军松岛、浪速、千代田、高千穗等军舰从基隆外港向基隆城中进行炮击。基隆防务受到极大震荡,城中混乱不堪。日军很快突破城防冲进城内。清军遂与日军展开巷战,虽武器不如日军,但利用他们熟悉的街道和建筑为掩护射杀敌人,还以大刀、手雷杀敌,致倭寇伤亡惨重。
而在台北的唐景崧得报日军大举进攻基隆的消息,内心十分紧张。担心日军很快攻下基隆,进而要取台北。一旦台北失守,军心民心都将受到极大影响。他和李秉瑞专门来看望受伤抬回来的余明震,问及基隆能守多久。
余明震说:“基隆难以守住,如果能守住狮球岭,就有守住台北的可能。”
狮球岭是个险要,正是基隆通往台北的要隘之地。
唐景崧唉叹一声问:“谁守狮球岭可靠?”
俞明震说:“政府的防卫部队都是原来留下来的清兵,他们的家眷不在台湾,军心不够稳定。而邱统领义勇军多为台湾地方的防团,应调往基隆和狮球岭抗敌更为坚决。”
李秉瑞说:“狮球岭是基隆通往台北之间的重要关隘。法国侵台时,台湾本土乡绅林朝栋率乡勇曾在这里阻击法军,使法军无法进攻台北。现林朝栋调往台中,就算调邱统领的义勇军去,也都是新招募的,力量太弱,只怕狮球山不保。”
林朝栋本来在狮球岭防守,又是台湾彰化人,在军中颇有威望,且所部官兵大都是台湾本土人,皆誓愿保卫家乡。其部属士卒训练有素,自然战斗力强。唐景崧却于大战在即之时,将其部调往台中。以致守狮球岭的竟是刚刚组军的粤勇。唐景崧甚是后悔,只好表示紧急发电催促林朝栋北上。
余明震说:“前线战急,基隆就在旦夕,这么仓促从台中调兵如何来得及?”
唐景崧没有办法只好又说调派中军将领黄翼德率部前往狮球岭增援粤勇阻敌。
基隆城中战事胶着,日军仍以兵力和武器优势步步进逼,清军每退一步都付出了官兵阵亡的损失,清军勇士们真正做到与阵地共存亡,如此对日军以沉重打击。
可是关键时候日军占领了至关要的城中军火库,守军突然断了弹药补给。正当日军为占领军火库而狂喜时,突然轰然响起爆炸声。顿时市街摇晃,火光冲天。只见成群的日军残尸断臂飞落一地。原来是躲藏在军火库的清兵点爆了火药弹,炸响了军火库,自己壮烈牺牲,也将占领军火库的日军全部消灭。
这一炸,将日军炸疯了,能久迅速组织大军扫荡基隆城。基隆在守军几乎全部战死后被日军占领。
能久得报基隆得手,急着下令攻打台北。这时狮球岭还在激战中,守军势弱,仅管凭借险要地形优势阻击敌军,但力量悬殊太大,处境异常危急。这时黄翼德率部赶到,守军见援到达,士气倍增,暂时稳定了局面。但黄翼德一看情势对清军十分不利,担心自己的部下损失,突然传唐景崧电令,率部速回台北。
援军一撤,守军士气大损致战事极不利,狮球岭失守。
余明震从逃回来的士兵中得知,是因为唐景崧下令黄翼德撤回致狮球岭失守的消息,气愤不已,怒问唐景崧。崧鄂然,失口否认下过撤退令。余明震更加愤怒,要求彻查此事。
最后查得结果竟是黄翼德假编唐景崧电令。余明震怒火万丈,坚持要将黄翼德正法。黄翼德却对唐景崧说,不仅是狮球岭保不住,就是台北也保不住。他假令撤回台北是为了保护巡抚的安全。唐景崧虽半信半疑,但这个时候他宁愿相信德说的是真话。
以致余明震再逼,唐景崧叹气说:“大敌当前,军心不稳,还是免了吧!”
余明震无奈而语:“军纪败坏至如此地步,焉能有斗志保台湾不失?”遂气而要离台而去,被李秉瑞劝住。
台北危在眼前,唐景崧坐立不安,与邱逢甲、李秉瑞、俞明震等商议。
唐景崧说:“真没想到我台湾军队竟如此无力抗敌,台北恐怕是朝不保夕啊。”
邱逢甲说:“调义勇军固守台北。”
李秉瑞说:“义勇军枪弹器械与日军的相差甚远,只怕难以力敌。”
邱逢甲说:“万一守不住,可全部撤进山地,与日军周旋,再作远图。”于是要唐景崧决断,
崧心事重重地说:“我在担心,如果台湾誓死抗日保台,使日本割台不能实现,日倭就会推断出台湾必定是受到大清在暗中支持,进而再度向大清开战。到那时一旦朝廷将我等当替罪羊来责罪,岂不受各方相煎?”
甲说:“我们如果不与抵抗,必然遭台湾人民所唾弃?”
崧说:“这弃又弃不得,守又守不得,真是难啊。”
唐景崧犹豫不决,使得在场各位人人心中矛盾异常,是进亦忧、退亦忧。就在这时传来台北外围防线已全线崩溃,清军和义勇军纷纷涌退台北城内,城中兵民大乱。众人皆惊,深知台湾命运堪危。几个人商量不出结果,唐景崧要各自回到军中组织保台北城。
唐景崧已经料定台北不保,是晚,趁夜逃至厦门。邱逢甲闻得消息后并不吃惊,却有几分慌乱,也立即吩咐几个心腹然后离开台北。回到他的故乡彰化县铜锣园,后来又逃离台湾跑到广东嘉应。巡府衙门的要员们都争先恐后逃到大陆,清军也好,义勇军也罢,很快变得一盘散沙。
却说日军几乎未受任何阻挡就逼近台北。能久自然满心欢喜,不过在未摸清台北城的防卫情况前,还是担心城内有埋伏。所以他小心谨慎地先派出一个小分队入城侦探情况。
能久很快得报:“台北城内空空如野,不见一人。”闻之大喜,立即下达大队人马开进台北城的命令。贼头这是要以王者姿态宣誓其征服了整个台湾。
日军虽在瑞芳和基隆受到阻击,而这台北倒是轻松取得。能久显得神气嚣张,趾高气扬。入城当天经过台北城中一座关公庙,便停下来对左右说:“这不是一座关公庙吗?进去看看台湾的关公长什么样子?”
一行人簇拥着能久进入庙中,但见贡堂上奉有一尊系头巾,着长袍,手捧《春秋》的坐姿关公像。
能久不由放声大笑道:“都说关公为保护神,此地空摆着一个木头书生。就算是手提青龙偃月刀的真关公在此,又岂能保得住台湾?”
说完又是一陈狂笑,跟随的倭贼们也一起前合后仰地大笑起来。笑了许久,突然众贼停止了笑容,只有能久一人还在不停地傻笑。
转眼又见能久一下瘫倒在地,继而嚎陶大哭起来。众贼一看不对,便惊慌失措地拥上前去。
能久忽地站起身来,大声喝断:“关老爷在此,尔等放势!”
说完拔剑刺向一个随行官,被刺者应声倒地。其余纷纷跪地求饶,能久再度举剑刺倒数人。随行官兵不知道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命地疯狂逃出关公庙。能久突然似乎受到重击呼地飞出庙外,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士兵将能久抬至营馆,随行医生却始终识不出他的病源。一连几天,能久茶水不进,高烧不退,说话迷糊。
一日黄昏,能久突然哀求着并大叫不止:“请关公饶命!”说完口吐黑血身亡。其死相面目狰狞,鼻青眼肿,紫污血块遍布全身。
侵台贼头既亡,欲知台湾战事又将如何发展,且听第十回慢慢道来。
《中华建国演义》 第一集 忍屈外侮 帝制覆灭
第十回 拒外侮渊亭义接旗 断内援众军难有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