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求别人 ,既然原谅就得选择忘记 ?
《旧唐书·魏征传》中,大唐名臣魏征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史之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即使是同一个时代,各人的记忆也不相同,然而就是这各种不相同的经历汇成了历史 ,汇成了不可磨灭,也不应被忘记的历史。不管你相不相信,它都在那里 。忠实地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历程,不管你愿不愿意 ,它都在那里,有辉煌,有曲折 ,有成绩,也有教训 。
回望历史不能选择性的忘记 ,不能选择性的无视。
老作家于艾平,用十几年的心血写了一部四卷本的 长篇纪实体小说 《原谅,但不能忘记》,(一九九八年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
于艾平的书主要是描述那“十年″间身历的风风雨雨,荒诞不经的历史。以个人的视角回望那段经历 ,所得出的结论是 ,对于那段历史,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
那么于艾平是谁?百度上说 :
于艾平,笔名“艾平”。1953年生于山东济南,大专学历。做过流浪儿、钳工、汽车修理工、药农、记者、专业作家,曾任北京市妇联《女性月刊》杂志编辑。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大荒原》《原谅,但不能忘记》 《在特殊监狱里》;长篇纪实小说 《死亡冲刺》 《死亡行军》;系列小说《野地荒天》;诗歌小说综合集 《艺术人生》;诗集《寂寞花儿开》;散文随笔集《电影诗--剧本创作技巧与案例》;评论集《编剧十论--电影剧本精品赏析》;电影剧本 《太阳谷》 电视连续剧本 《一方热土》等。
回望历史,以史为鉴,你为什么要求别人,既然原谅就得选择忘记?
我在网上断断续续,零零星星的 阅读了那部书的片段 ,不由得便想到了老作家季羡林老先生的《牛棚杂忆》 ,读季老的书 让人感到满心压抑 ,那个纷乱的年代 ,是非颠倒 ,杂乱不堪 ,有多少人在那场洪流中无声地消失 ?
我没经历过那个年代 ,但它却是我的长辈们心中永远难以忘记的记忆,从他们日后零零星星的讲述里,我知道他们的经历过艰辛,苦闷,冤屈,但好在他们依然幸存 。
然而网上,对于艾平的声讨与批判 一直就没停息过 ,他们为什么反对他 ?那明明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 ,他们为什么要无视 ?为什么那么怕提起那段历史 ?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在掩饰什么?
后来我渐渐地明白了 ,他们之所以反对于艾平,无非是这两种人 :
一种是经历过的 ,但他们却是那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 。
他们之所以害怕别人提起那段历史,无非是他们在那个年代 ,做了些在别人看来反常而他们看来是正常的事 ,得到了一些原本不该得到的利益 ,他们害怕被揭露 ,害怕还原真相 ,他们总是用一些看上去似乎高大上的理由 来反驳作家,只会反驳不懂反思,虽然作家说原谅,但不能忘记 ,但是他们要的却是既然原谅,就必须忘记 ,因为他们害怕别人记住 ,记住他们在那个年代的所作所为 。因为害怕,所以反对。
第二种是没经历过 ,生长在和平,美好,富足的年代 ,怕听历史,怕说过去 ,怕面对现实 。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年轻世代 ,但是他们跟我不一样的是 ,不去思考,不想阅读 ,认知浅薄,不敢面对现实 。
乔治。奥威尔说:
很多人沉迷于寻找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渴望和人类伟大的传承相隔绝,于是幻想着进入一个黄金时代,结果却掉进了一个粪坑。
而我感觉到他们只是生活在虚假的美好里,在盲目的狂欢声中故意的忘记历史 ,抛开现实 ,让自己变成了一只落玻璃上的苍蝇 ,满眼光明却找不到出路 ,虽然浅薄,但不允许批评 。他们似乎成了某些人口中垮掉的一代!
虽然如此,但是我宁愿相信这不是真的 。我只希望这是我们这一代当中极少数的人 ,随着岁月的流逝 ,他们终将会改变自己 。
赞(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