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里,助词“的、得、地”的出现是相当频繁的。小时初学作文,老师对这三个字的用法,那是相当严格。考试时有一处用错,就要扣掉0.5分。多错几个的话,那篇文章就别想得高分了。我当时是班上的写作尖子,比较要强,作文分数如果低于他人,总是难受得偷偷落泪。为此我只有多写多读。多写就是在老妈的“威逼”下练习写作,多读就是把家里书柜里的杂七杂八全都拿来读。结果我对别的印象不深,倒是练就了一身武功,把书柜里所有的武打书都读了个遍。当然那是后话。那时候我即将小升初,对“的、得、地”的用法早就烂熟于心了。
至今,在我小学四年级作文本的最后一页,还记录着当时的笔迹。名词前用“的”,如“美丽的太阳”。动词和形容词后用“得”,如“急得冲了出去”。状语后和动词前用“地”,如“天渐渐地黑了”。现在恍然想起当年写下这些东西时的心境,只剩下零星而模糊的回忆。如今用这三个助词仿佛打五笔,一般字眼都是哗哗地从键盘上飞行而过,无需考虑编码。而用这些助词时,也全凭敏锐的感觉,谁还去想这个词的前后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啊,一般都不会出错的。所谓熟能生巧,大抵就是如此吧。
前一阵,我听说这三个助词如今都通用了,不知是真是假。也不知道是我孤陋寡闻,还是现在的小孩将这一说法积极贯彻彻底执行了,反正读年轻人写的文章,十有八篇都是混淆着用的。经典句式比如:“我也忍不住得回应了她一个甜美地微笑。”又比如:“雨微微的小了,渐渐的,终于放晴了。”再比如:“他不慌不忙的拉开门,丝毫不理会在他身后我已经涨的青紫的脸。”
这些经典句式常常看得我目瞪口呆。我只好不厌其烦地将它们一一改正到看着顺眼为止。我不知道现在的学校里是不是早就不教这种玩艺儿了。但窃以为,这些乃是语文课程基础中的基础。就算有朝一日提倡通用,但你在写作的同时,不能不考虑到大众的审美观和一些已经约定俗成的东西,在一篇严谨正规的文章中,还是需要严格起来的。我就不信,能够写文章的人,就算智商不超群也该属正常范畴,不会连“的、得、地”这简单的三个助词都要用错吧。惟一的解释,就是不认真,不细心,不端正。假如确实不太会用,我建议再去翻翻小学里的书本,多写,多读。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简洁的途径。请别小看这三个字,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代表着你的水平与脸面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