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山县贼强突鸭绿江 清政府辱破大国门(上)
话说黄海清日海军大战,北洋舰队多艘战舰损毁,尤其是主力定远、镇远两艘号称亚洲一流战舰受重伤,难以在短时间内出征再战。但北洋舰队还有未出战的弱舰若干艘,特别还有南洋水师、广东水师等海上实力,也完全可以与同样受到重创的日本联合舰队一战。
诚然,桦山资纪确实在担心清国海军再来寻战,急着命令伊东加速修舰整顿,以备再战。可是李鸿章没有再战的信心,下令所有舰船开到山东威海卫港以求保全。桦山资纪得知这一重要情报,狂喜若癫,速向大本营报捷,即联合舰队打败北洋舰队主力。
明治接到海军战报大喜,立即命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率三万兵力自平壤向北全线攻击清国陆军。山县接令后就从汉城北上进抵平壤,于此集结第一军发布北进攻打清国的训令。
接着急命立见尚文率第一0旅团为先锋,由平壤向义州进发;大迫尚敏率第五旅团,紧跟其后;山县率第一军司令部,与中将野津道贯率领的第五师团、桂太郎率领的第三师团及小川又次参谋长一同北进;命大岛义昌少将率第九旅团作为全军后卫,全速向中朝边境开拔。
却说光绪得知日军向中朝边境大势用兵,急忙调兵遣将。当即谕令四川提督宋庆出任帮办北洋军务,负责鸭绿江防线。时宋庆驻守旅顺,朝廷着其加紧率所部毅军赶赴九连城,一并指挥刘盛休的铭军构筑鸭绿江防线。又令黑龙江提都依克唐阿统率其镇边军赴九连城防御;还令毅军分统姜桂题率桂字军四营,加强旅顺防务,命徐邦道辅助。尤其下旨李鸿章务必严令退入义州的清军要坚守阵地,不得让倭军渡鸭绿江入侵大清国。
李鸿章按光绪之命电令叶志超坚守义州。义州是朝鲜北端的边境重镇,西北隔鸭绿江相望清国盛京省的九连城,东南则布满丘陵。在义州城东北角处的一小山顶上建有亭阁一座,取名统军亭。登上此亭可遥望清国边界形胜,更将鸭绿江两岸地势尽收眼底。
可是叶志超接到李鸿章电,不由大倒苦水,立即发电李鸿章:“自平壤退到义州的各军,非伤即病。关键是枪械损坏丢失者十有三四,有枪的士兵中多数只剩枪杆而无子弹,就是有子弹者最多也仅十数颗。如果日军来攻,义州将无法坚守,切不可寄望于义州拒敌入清,否则将误大事。”
李鸿章看完电报,觉得叶志超说得有理,专门入宫奏请光绪说:“退到义州的兵力甚弱,恐怕不能坚守。”
光绪很不高兴地说:“义州不守,敌人侵我清国岂不是更加便利?”
李鸿章小心翼翼地说:“日军锐不可挡,夺义州势在必然,我以弱军而抗强敌,又背水一战,一旦失义州则损军心。而以鸭绿江为险要,全力拒敌过江,以保清国边境平安更为有效。”光绪无奈只得允可。
李鸿章当即电饬叶志超:“日倭既然对义州志在必得,你可率部渡江回九连城驻扎,义州所有军火粮草全数运回九连城。并择要地设防,加紧整顿休养,以备阻敌。”
接着又立即加催宋庆和依克唐阿速赴九连城,同时电刘盛休及盛京省派出的耿凤鸣、张锡銮要与义州退回的各军同心合力固守鸭绿江。叮嘱各路统领务必严防死守,阻敌于鸭绿江东岸,决不能让倭寇过江破境。
却说叶志超得到李鸿章同意回渡鸭绿江的电令,喜出望外,即刻组织退到义州的清军全部撤离朝鲜国境。各军过江后,叶志超仍以总帅身份布置从朝鲜退回的各部将领于边防要隘把守。即命聂土成率部驻安东县的老龙头;命江自康率部守九连城的土城子;命马玉崑守大沙河右岸至元宝山;卫汝贵守安东县。还令聂桂林、丰升阿率部与刘盛休同驻九连成。
其实李鸿章早已得知叶志超在朝鲜作战不力,在同意叶志超回渡鸭绿江后,便奏请光绪将叶志超的总帅统领之职免除,所有兵权交由宋庆帮办总理,而叶志超此时并不知情。当他将一切布防完毕后,正沾沾自喜,却突然得知朝廷已任命宋庆为帮办北洋军务,统帅边境全军。叶志超料到朝廷已对自己不能信任,便消极行事,不问战守筹备诸事,在九连城坐等宋庆前来交接。
宋庆,字祝三,山东蓬莱人氏,已是七十四岁的老将。而另一位依克唐阿,满洲镶黄旗人,祖籍吉林伊通,也是年过六十的将军。
宋庆在李鸿章的再三催促下,首先命其任分统总兵的儿子宋得胜率毅军四个营,由旅顺开往九连城西北侧的凤城,接着自己也从旅顺开驻九连城。叶志超则被朝廷革职查办,虽李鸿章力保,仍被处以斩监候。
九连城位于鸭绿江的北面,其向南就是隔着鸭绿江的朝鲜新义州。二地自元朝开始就有通商和往来贸易。宋庆刚到九连城,就接到光绪帝的圣旨:“鸭绿江防线之各军,除依克唐阿军外,均归宋庆统领。”这样一来,宋庆和依克唐阿两人成为互不制约的鸭绿江防线最高将领。
宋庆召众将与依克唐阿召各路统领共商江防大计。宋庆得知叶志超在平壤有投降日军的传闻,特意说:“今倭贼欲犯我大清边境,朝廷调派各路大军防守鸭绿江。我等受戴皇恩,唯有守住这道防线,才不辜负朝廷养兵固疆之大计。老朽一把骨头在此,愿以老命抗敌,请诸将合力而为。”
然后下令将鸭绿江东岸所有船只一律撤至西岸。为防敌人抢渡,设重兵把守着西岸各个渡口。宋庆与依克唐阿分为左右两翼防务,自安平河口为分段,向西南至虎山、安东、大东沟、大孤山一带归由宋庆指挥的丰升阿、聂桂林部把守,向东至九连城、蒲石河、长甸一带归依克唐阿部把守。会中宣布赏罚令,凡有杀敌夺阵有功者,一律加厚赏赐;凡临阵后退者,一律军法严处。
却说平壤距义州约五百里,对于紧急战事而言却也不算太远的距离。但这一路山险水恶,要运输重武器做到急行军就很艰难了。然而清兵在入平壤时,因为要运送大炮等辎重,已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颇费了一番工夫,修筑好了道路,却不曾想到如今方便了日军。山县有朋极为得意,命各部火速奔驰义州。
孰料,此时已入冬天,气候变得恶劣,尽管清军开路扫除了沿途大的路障,但日军大批辎重武器在风雪中拖拉行进仍困难重重。日军四处搜捕百姓充当民夫,而百姓的牛马一律收缴用于驮拉军物和粮草。一路累死的民夫、马牛随处可见,军队前进仍十分缓慢。
山县一路催逼,走了四天,其第一军才全部到达义州,发现义州竟是一座空城。随即命第五师团之第一○旅团和骑兵第五大队开进城内驻扎;第九旅团驻宣川口和铁山一带;第三师团之第五旅团与骑兵第三大队驻于城南所串馆,其第六旅团驻顺安和肃川附近;另炮兵布置于定州。
各部驻定后,山县考虑到日军经过数日艰难行军,下令各部开进相应驻地,偃旗息鼓,隐蔽兵力,养精蓄锐,秘密做好战斗准备。又命小川又次派出人员于鸭绿江上游进行侦察活动,以择取最有利的渡河与进攻地点。还派出侦察人员偷渡过河侦察清军的防守情况。
义州是个石头城,城中只有两个门,其中临江的为静波门,从此渡船可至九连城,但此时江面上却不见一只船。另外在东北方向有一门为镇北门,可通水口镇。
山县有朋领着幕僚登上全城最高处的统军亭,观察对岸的山川形势后,对左右说:“三百年前,我大日本丰臣秀吉就率军进占平壤,曾想攻打明朝,占领北京,以作为日本国都。丰臣秀吉的愿望没能实现,我等应不忘其未竟之志。今天我们饮马于鸭绿江,接下来要取奉天,进而攻打直隶,最后实现占领北京的愿望。”说完大笑起来,众贼将一起附和。
山县更加得意忘形,俯瞰横于眼前的鸭绿江,指点着说:“诸位请看,这鸭绿江在此分为三条支流。城下流过的这条支流为东江,河面宽约六十米,水深约有一米左右;中间的支流为中江,河面宽大约为一百五十米,深水区将达到三米;最远的那条支流为西江,其河面宽与水深跟东江情况差不多;再过去那边就是瑷河了。”
几个倭头纷纷举起望远镜细看,山县一边看一边说:“那瑗河岸有一道长堤,我断定清军必然在提上筑有堡垒。望远镜中所看到插有旗标的地方应该是清军的驻防之地。”
众倭将再次附和地连夸山县对鸭绿江这个地方如此熟悉,山县有朋得意忘形地放高腔调说:“古代中国的孙子在兵法上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所以说地形是领兵作战的将帅必须研究的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是将帅的职责。研究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是制定取胜计划的关键所在。”
山县说完后领着手下回到司令部,召来各旅团长以上及各旅团参谋长开军事会议,部署渡江攻打清国的方案。军参谋长小川又次将他派出人员所侦察到的情报进行了通报,对面清军兵力约三到四万人。同时探子也获得了清军的布防情况,即清军在鸭绿江沿岸虽建有炮寨和营垒数十处,但兵力分散于鸭绿江西岸长长的防线上,显然各处兵力都很薄弱。
山县根据情报作出自己的判断说:“这次渡江之战只要夺取九连城和安东城就可以完全打破清国的鸭绿江防。然而此二城之间的虎山是江北的天险,拿下它将对两城都会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必须首先占领虎山为据点。虽然清军布防分散,但在此处必有重兵把守。”
山县所说的虎山位于瑷河与鸭绿江交会处。此山的东北隔瑷河与九连城相望,南隔鸭绿江与统军亭相对,西南就是安东,可谓是稳固九连城和安东的基石。
虎山拔地而起百余米,山形似虎蹲伏,所以取名虎山,又名虎耳山。山的四面险峻,不可攀登。
桂太郎说:“虎山既然是必争之地,清军也定有重兵把守,要攻取绝非易事。”
小川又次说:“安平河口是个三不管地段,其东是依克唐阿,西边是宋庆。这种共管之地必然是个互不管之地,我敢料想清军没有重兵防备。何不先取安平河口作为据点,省得首战强攻不成而损士气。”
大岛义昌说:“由此向北而去百里处的长甸河口江水浅,人马可涉水而过。如果派一支奇兵从此渡河,绕到九连城侧冀,清军将防不胜防。”
野津道贯不屑地说:“就一个虎山而己,由我师团强攻,何必舍近求远。”
山县有朋说:“强攻当然不如巧取。虎山就在义州对面,水深流急,我渡江而攻,兵力无不暴露于敌弹之前,定将造成重大伤亡。我主张绕攻敌背,却不是长甸河口,因为那里离我们攻击的主要目标太远。我看清军也会探侦我们进攻的情报,因此,我们为掩人耳目,也可以发布一些使清军迷乱的假情报。最好让这里的朝鲜人去向清军告密,清军一定会相信。”
最后决定从可以绕攻虎山侧背的安平河口突破,这里离义州很近。于是命令联队长佐藤正率其第一八联队自义州城南迂回到水口镇涉渡鸭绿江,攻取安平河口,然后插入虎山侧背完成攻击清军夺攻取虎山的任务。命一个小队半隐半藏地向长甸方向活动,造成要取长甸的声势,以分散清军的注意力。佐藤正立即派人侦察水口镇一带的渡河点情况。
却说宋庆得知日军占领义州,料想敌人很快渡江来攻,但不知日军要从何处突破。他多次派人侦探敌军的行动,却都得到不一样的情报,从而一头雾水。这时一个自称义州偷渡过江而来的朝鲜土民,向铭军统领刘盛休送来情报,说日军有向义州南和北两端行动的情况。
刘盛休立即向宋庆报告,他判断说:“北边的长甸河口水浅而无兵防守,若日军从此进攻,可轻松渡江插入九连城侧背,鸭绿江防必然不攻自破。”
庆说:“义州南面三十里的水口镇对面就是我安平河口,这一带也同样水浅,人马均能涉水而过,有加强防备的必要。至于长甸河口离九连城九十里,日军迂回这么远绕渡,必致兵马劳盹,岂不耗废攻城之力?况且我也没有这么多的兵力防守整个鸭绿江。若日军假以兵力牵制而图别处又将做何应对?”遂不愿派兵防守长甸河口,并将细情电报李鸿章。
章甚感鸭绿江防线过长,难以料准日军重点攻击目标,如果处处设防自然防不胜防。这时袁世凯从天津来访,其自朝鲜潜回国内后一直滞于天津。李鸿章将宋庆电报递给他,问道:“你有何见解?”
袁世凯看后说:“鸭绿江地段绵长,实难防御。但有必要在日军可能渡江之处筑以炮台,建以地堡,置以水雷,可以求得防守之稳妥。尤应组建游击军加强巡逻,如果遇敌渡江,即可随即迎战。”
李鸿章同意,回电宋庆要其照办,还命袁世凯赴前线为监差粮官。
且说佐藤正为完成迂回渡江任务,分派数个小组沿河岸往来进行各处侦探。目的一是为了实探清军及地形情况;二则为了虚晃一枪,以此错乱清军的视听。同时还抓来朝鲜土人为其做向导,踪迹显得十分诡密。如此以来,清军难以判断出日军真正的进攻点。
这时宋庆接李鸿章来电,召各将领共议说:“近来我军探得倭人总在九连城上游的蒲石河、长甸河口附近游荡,此地江水甚浅,看来日军有从此渡江的意图。关键蒲石河、长甸河口都有通往兴京、奉天之路,一旦日倭由此渡江,将危极奉天安全,还请依克唐阿将军移防该处。其它各紧要处要加建炮台,设水雷,以防日军过江。”
恰在这时,宋庆又接到探报:“倭寇运粮催促甚急,估计至义州之敌有数万人之众。如今又运大炮二十余尊到义州,还遍夺民船,搜集超长木料,似有架桥渡江之势,”
宋庆据此判断日军将有从义州正面和南北两翼多点渡江的可能,而正面攻击正是虎山。
庆想到这里赶紧率聂土成、宋得胜、马金叙三将同往虎山察看。他站在虎山顶说:“虎山之势极为险要,若日军由正面渡江而来,占领虎山,我瑷河守军非但不能阻敌,且安平和九连城都将不保。”
他看了看三位,又加强了语气说:“我军必须严防死守此山。”
三将中马金叙率先明示:“末将愿守此山。”
宋庆问:“你可知任务艰巨?”
马金叙回答:“自然知道,末将愿领六百人守御此山,大不了与虎山共存亡。”
宋庆赞赏道:“马将军好气魄。”
便命马金叙驻守虎山,并部署以虎山为中心分中、东、西三路形成鸭绿江防御体系。马金叙率四营兵力据守虎山一带作为正面前沿阵地;另由聂士成率四营兵力守栗子园及虎山附近,全力协助虎山防御;由刘盛休率八营兵力守九连城及瑗河江岸。
马金叙部署好虎山正面布防后,又专门挑选了六百精兵亲自率领登上虎山筑垒御敌;聂士成则挑选精锐驻于虎山侧翼协防;宋得胜率部跟驻聂士成部侧后为游击兵以作策应;刘盛休率部在瑗河上搭起浮桥,除了对虎山防御予以接应外,并于瑷河西岸筑起防御工事,于河岸布设地雷。
却说佐藤正把侦察到的情况详细向山县有朋汇报说:“本部经过反复侦察,安平河口与水口镇江水散漫,水流浅而不急,可轻松徒步而过。”
山县问:“此处上下游各是什么情况?”
佐滕正答道:“从这里往上游方向,虽河流变窄,但流水湍急,且两岸多悬崖突起,不易涉渡。自此处往下游一直至海边,河面增宽,且两岸尽是淤泥和沼泽,芦草丛生,都会给我军渡河带来极大困难。”
山县又问:“佐藤君欲从水口镇渡江,可知这里清兵如何把守?”
佐藤正答:“此处仅有清军倭恒额的齐字营约二百人和五十骑的骑兵把守,专门筑有炮垒两座,各设有大炮一门。”
山县听后十分满意,说:“合该清军要败,如此重要隘口却不设重兵把守。我现命令你一八联队先迂回至水口镇,在此渡过鸭绿江,然后出栗子园,直插虎山后背袭击清军。”
当夜,佐藤正奉命亲率步兵七个中队、一个炮兵小队携两门大炮,又一个骑兵分队,自义州城南的所串馆向水口镇进发。
次日中午,佐藤正率部到达水口镇东面的杜武谷,立即来到安平河口部署涉渡。当他看到涉渡点有两个小高地,首先命令一个步兵小队占领两个高地,关注对岸清军动静。又命炮兵小队将两门大炮架到南面高地上,掩护大军涉水横江。
此处江面较为开阔,江中心还有一个小洲,对渡江日军有掩护和隐蔽作用。佐藤正命一个中队为涉度先锋,率先占领江中小洲作为阵地支点。
一切就序,渡河先锋迅速下水,大队人马紧追其后。
这时西岸防守的清军已经发现日军渡江,急忙开枪就打。佐藤正立即下令先锋队登上江心洲攻击对岸清军,又命炮兵向对岸清军炮击,掩护大部队过江。
清军守将倭恒额见日军疯狂登上江心洲,下令守军向江心洲开火,又命炮兵轰击日军。就在清军一阵乱枪朝向江心洲射击时,日军的炮声骤然响起,与守军的两个炮垒展开了炮战。日军在硝烟弥漫的炮火中依然向对岸猛进,不料发生了一个令日军极感意外的情况。日军越靠近西岸,守军的枪声反而越来越稀疏。当日军迫近登岸时,守军的炮火竟然变哑了。
而宋庆得到日军正在攻打安平河口的战报,立即加派吕本元率骑兵二百余骑前往增援。此时日军已大部过江,原来守将倭恒额在日军接近西岸时就已率部弃阵撤退,连大炮也丢下不要。日军顺利占领了安平河口。
当吕本元的二百骑兵赶到时,立马遭到登上河岸日军的打击。增援的清军很快被击退,日军因此完全控制了安平河口,并立即向虎山后方迂回。
欲知日军如何攻打虎山,且听第6回(下)道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