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因为正在忘却,所以必须记住——评《原谅,但不能忘记》

时间:2021/12/11 作者: 于艾平 热度: 126298
  文:张港

  有一个十平方米的地方,盛装着人间喜剧、悲惨世界,从早到晚,轰鸣着,燃烧着,欢笑着,呻吟着,恋爱着,细语着,爆炸着——这是我的书房。最近,又添加了于艾平君的长篇巨作《原谅,但不能忘记》。小说复原的是,地在头上,脚在天上,这样一个被称为“文革”的十年。我的书房,从此电闪雷鸣,喑呜叱咤,剜心摘肺,要说的话,许多许多,就从标题说起。

  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这是中学课文,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读过。然而,“为了忘却的记念”这几个字,极少有人读懂。现在“为了”是表示目的的,而鲁迅的时代却是表示原因的。鲁迅的标题其实是:因为正在忘却,所以必须记住。鲁迅最要说的,尚不是柔石、白莽、李伟森、胡也频、冯铿牺牲,并不仅仅是纪念这一事件,先生最要说的是:国人有忘记历史的“习惯”,因为这样,才写出《为了忘却的记念》,以警醒这个民族,历史不能忘记。

  从文字看“忘”,甚至可以触到民族性格的深处。“忘”与“记”本是极相反的两端,却并排列在一起使用;忘是记忆的消失,却是“遗忘”,好像又留下了什么,像遗产一样;丧失记忆,很糟糕,却能“善忘”:忘到了极致,忘到了病态,却可冠之以“健”,称为“健忘”。

  对待忘,我们竟是这样矛盾着,甚至赞美着。

  十年“文革”,十年内乱,一个国家的十年,可是,正在被忘却。

  听过不少这样的话:都过去了,还提它干啥。过去了就不提了?怪哉!荒谬!太后、格格、太监过去更久,怎么天天在眼前晃荡?炎帝、黄帝过去更久,是不是不能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七十多年,抠去十年,空白十年,怎么对历史交代?孩子们问起来怎么回答?十年“文革”不能忘却,必须记述。

  《原谅,但不能忘记》,一部“为了忘却的记念”。

  关于“文革”并不是没有人写,但是,欲说还休,散篇断章,左顾言他,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全景的深入的可以铭记的。

  《原谅,但不能忘记》,一部行之未远的十年的中国历史的真实描述,这是一面历史的镜子——不是博人一笑的哈哈镜,不是爱打扮的小女孩那梳妆镜,不是只照嘴唇、眉毛的小圆镜,而是深入肺腑与骨髓的CD,对人类的丑恶与美丽透彻的剖析。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煌煌一百三十万字的巨著,读后绕梁,此去经年。

  长篇使用第一人称,写真人真事,这样的长篇极难操控,古今中外极少有人敢于这样下笔。于艾平君敢冒此险,是为了直抒自己亲历,更是为了对历史真实负责,也是作者发出金石之声:这段历史,我可以证明。

  因为正在忘却,所以必须记住——评《原谅,但不能忘记》

  阅读开头,就为作者担心、忧虑——这样的写法,如何完成一百三十万字,如何结尾、收场?然而,全是多余,于艾平君游刃从容,忽而激流险滩,忽而小桥流水,娓娓焉,訇訇焉,让人不到卒章,不能罢手。单单从艺术上讲,也是精品。

  《原谅,但不能忘记》写的是“文革”,一个老八路之家,一夜之间“反革命”了,书中的“我”是个十四岁的“小反革命”,批斗,游街,监禁,群殴,甚至是刑场,这是当时的真实。如果完全这样写到底,读者会崩溃的,阅读会中止的。然而,《原谅,但不能忘记》并不是一部诉苦把冤申的报告会,小说让人们读出了爱,人性,友谊,以及壮美、多彩的嫩江、草原。除了抗争着、求索着、坚忍着的小小年纪的“我”,还为我们留下了“母亲”、病叔、老绝户、狗剩子、漂姐、妮儿、理琨叔等等,可以纸面出来,与我们对坐呼吸的文学形象。况且还有,中国的《静静顿河》,嫩江中的《老人与海》,地窖子里《我的大学》……

  我曾男子汉做过分级:拔山扛鼎,气遏行云,宁死不失脸面的项羽,是男子汉的初级;提一匕首,蹈死不顾,深入强秦,荆轲可算中级。咽忍蚕室之辱,为人间留千古绝唱,而不为鸿毛之死,勇敢下去,司马迁得算是高级。将伤心苦肠撕成条,扯成块,揉个团,摆盘上架,晾晒,吹干,展示于读者,却能娓娓絮絮,从容信步,如曲水流觞,月下小酌,那悲金悼玉的曹雪芹,才是男子汉中的极品。

  于艾平君的作者,读之已经潸然,他是怎么写得下去的?据说还是写了十年。

  佩服,敬畏,仰止。

  “文革”五十多年了,这是半个世纪。有钱啦,很任性,小苹果,我们能不能找到回家的路?

  《原谅,但不能忘记》,这是一部关于民族的史诗。健在的,将来的,只要属于这个民族,都没有理由放弃记忆,都应当阅读。

  “忘”,亡心也。

  因为正在忘却,所以必须记住——评《原谅,但不能忘记》
赞(1)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