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说:《红楼梦》说的是皇帝。把“袭人”和“蒋玉涵”两个人的名字加起来,意思就是:穿着龙衣的“戏子”。
而毛主席说:《红楼梦》讲的是“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识渊博的人,是否真的有这样的对话?不是本文该讨论的问题,也许他们并没有面对面的说此话,只是在不同的场合、说他们各自的观点吧!
其实,他们两个说的都对,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蔡元培说的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内容。而毛主席把重点放在了《金陵十二钗》、和《红楼十二支》中的内容上。《金陵十二钗》、《红楼十二支》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书的内容都被融入到《红楼梦》里。它们各有“个”的主题思想。
而《红楼梦》的主题:既不是讲阶级斗争、也不是讲假皇帝;而是讲一桩公案——掉包案件。
《红楼梦》书中,前前后后到处都有这样的提示:“以了此案”、“哪知晚间的这段公案”、“便可归结这一新鲜公案了。”等语。
《红楼梦》书中的主要人物绝大多数都被掉包了:宝玉、林黛玉、王熙凤、金鸳鸯都被掉包了。还有一个人:就是史湘云,她也有可能被掉包了。
他们代表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物,比如: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代表文官(一个是好文官、一个是坏文官);王熙凤代表政府中掌握实权的重量级人物;鸳鸯是手握兵权的武官;史湘云代表瓜分了国有资产的那种财主、地主类别的人物。那么,他们这些人“是什么时候”被掉包的呢?
我们逐个的来分析:
先看看宝玉是什么时候被掉包的、和怎样被掉包的、以及被谁掉包了?
在各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中,第八回的名目各不相同的,比如:第一种:《比灵通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二种:《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第三种:《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降芸轩》;第四种:《拦酒兴李奶母讨厌掷茶杯贾公子生嗔》。第五种:《贾宝玉奇缘识金锁梨香院金娃对金郎》等等。
如果想知道《红楼梦》的思想主题是什么?那么,首先应该从标题开始看。书中的目录的“标题”就是作者们用心良苦的提示。其次,看书中出现的“明显的错误”,《红楼梦》书中反复的说“你这抄录的尚无舛错”意思就是告诉读者:有“明显的错误”的地方,并不是我们写错了或抄错了。那是重要提示,请多读几遍。
那么,从各种不同版本的书的题目中我们读者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就说第三种“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降芸轩”:贾宝玉明明是在薛宝钗的住处梨香院喝醉的,可标题显示“贾宝玉大醉降芸轩”绛云轩是贾宝玉自己的卧室。他到底是在哪儿喝醉的呢?
这个“醉”字,恐怕是醉不在酒。而是说他的脑子、思维、精神状态,处于“醉”的状况。
也是在第八回中有这样的故事情节:贾宝玉在去往梨香院的路上,“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二人走来,一见了宝玉,便都笑着赶上来,一个抱住腰,一个携着手,都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做了好梦呢,好容(易)得遇见了你。”
詹光、单聘仁(瞻光、善骗人)是贾家的门下清客,这两个在他家混饭吃的家伙怎么可以这样不尊重他这位大家公子?一见面就抱住他的腰,嬉皮笑脸的说些语气淫荡的话?按常理:光天化日之下,这样的不尊重的丑态是不会有的,只有在他的隐秘空间(卧室里)那两个人才敢如此放肆。
所以,通过目录的标题的提示,我们读者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两个人来到贾宝玉的卧室,干些见不得人的淫荡的事情,他家老佣人李奶母想阻拦,卧室里的人生气的甩茶杯,把李奶母打发走了。这就是第四种目录标题《拦酒兴李奶母讨厌掷茶杯贾公子生嗔》的意思。
另外,贾宝玉从梨香院回来之后,听晴雯说起写字的事情,他问:“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嘱咐我贴在这门斗上的,这会子又这么问。…”贾宝玉去梨香院之前嘱咐晴雯:把他写的“绛云轩”三个字贴在门斗上,回来之后,听晴雯说起,他竟然不知道这事,他说他忘了。这,难道不奇怪吗?
而贾宝玉的大丫鬟袭人这时并不出来迎接,而是合衣睡在里间炕上(这可不是花袭人一贯的表现方式),听见贾宝玉和晴雯说话她没有起来。当贾宝玉动了气、甩茶杯,遂连忙来解释劝阻。早有贾母遣人来问:“是怎么了?”袭人忙道:“我才倒茶来,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
另外,在梨香院里,贾宝玉和薛宝钗在一起的时候,闻到一股香味。贾宝玉问薛宝钗:“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来未闻见过这味儿。”这段文字后有批语:这方是花香袭人之正意。贾宝玉是被薛宝钗掉包的,而袭人和薛宝钗是一回事(袭为钗影)。
在薛宝钗的住处梨香院里,薛宝钗要求看一看贾宝玉脖子上挂的那块稀罕玉,“宝玉从项上摘下来,递在薛宝钗手内。薛宝钗托于掌上,细细赏鉴”此处,书中将玉描述了一番,且附了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无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这首诗已经把掉包事情说的很清楚了,下面,我们用白话来解读一下:
所谓“女娲炼石”的传说本来就是谎言,再加上什么“大荒山中青梗石”的说法则更加荒唐。意思是说:贾宝玉本来就是个骗子。现在,骗子被骗子骗了,新近的这个骗子,戴上假面具把贾宝玉掉包了(幻来新就臭皮囊)。作者警告骗子说:你应该知道,当骗子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无光。)果然,作者见到了堆积如山的白骨,也不知道死的是些什么人(白骨如山忘姓氏)?但作者猜想,这些死者无非就是像贾宝玉那样的公子哥和红派人物(无非公子与红妆)。
从这首诗来看:宝玉被掉包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第十三回写:贾宝玉从梦中听说秦可卿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
秦可卿死了贾宝玉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反应?
脂砚斋在这段文字后面有一段批语,大概意思是说,贾宝玉和秦可卿是一伙的。
因为秦可卿死了,那股恶人势力被铲除,但没有被暴露的势力知道贾宝玉还有利用价值,所以,再次把他掉包、作为自己的间谍、把他安插进清朝统治阶层、为己所用(就像伊拉克的萨达姆一样,据说他有好几个替身)。
可以肯定:贾宝玉是在书中的第八回被掉包的;这是时间问题。那么,是被谁掉包的呢?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中,东府的贾珍请贾宝玉过他那边去看戏和放花灯。唱戏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红楼梦》的作者安排这些戏名是有讲究的、告诉读者:《丁郎认父》可以理解为“认贼作父”;认贼作父之后“大摆阴魂阵”把人掉包了;掉包的过程可谓“大闹天宫”;而掉包成功之后,那些参与掉包的人都得到了封赏(姜子牙斩将封神),这些戏文名称讲的就是掉包事件的整个过程。
袭人家里原本穷得没饭吃,她说,因不愿意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缘故,才叫家里人把自己卖了,幸而卖到了贾府。
当袭人回家过年,贾宝玉去看望她的时候,我们读者看到:袭人家里的经济状况就俨然是个“富农”了。怎么会有那么大变化呢?这中间袭人的爹还没了呢。她家的钱从哪儿来?就凭她每月二两银子的月钱,她做得到吗?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这一回讲的是什么?
讲的是:花袭人和贾宝玉约法三章。必须依她三件事:第一、今后不许发誓赌咒、向人承诺什么;第二、别批驳消谤。请他作出喜读书的样子来;第三、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就是再不许吃人嘴上搽的胭脂,与那爱红的毛病儿。
原先的宝玉有“爱红的毛病儿”。红:指“红派”象征正义。绿肥红廋:与之相反的是“绿派”意思是:杂草丛生:代表邪恶的势力。
作为统治者,如果第一、不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不批判该批判的事情;第三、不表扬该表扬的人。那不就是被架空了吗?“近小人、远贤臣”的统治者岂不是败家子儿?而花袭人的约法三章就是使坏、目的就是要他当败家子儿。
自从贾宝玉从袭人家回来,贾宝玉就不是以前的那个贾宝玉了。他给袭人端药、递茶、还给袭人剥栗子吃,袭人才是主子、他倒成了侍候人的奴才。他被掉包了。
而书中列举出很多可以掉包的场所来,比如:贾宝玉到宁国府去看戏,偷偷的遛出来、去了袭人家,离开保护自己的家人的视线,掉包就有可能。其次,贾芸来到贾宝玉的卧室(第二十六回)。还有,门下请客詹光、单聘仁等在半路上把他劫去;以及,丫鬟碧痕为贾宝玉洗澡居然洗了好几个时辰。这些时机都是暗示有掉包的可能。
而参与掉包的人是:薛宝钗、袭人、碧痕、贾芸;还有贾府的门下清客詹光、单聘仁,以及银库房的头目等七个人,是被这些人掉包的。
知道真相、但没有参与掉包的人是茜雪,从第八回之后贾宝玉身边的丫鬟茜雪就不见了(失踪了)。
李奶母、林黛玉、晴雯这些人只是怀疑他们干了坏事,但究竟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们是不知道的。《红楼梦》中的贾元春、林黛玉、晴雯都是红派人物,她们都是敢于说真话、敢于揭露、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人;而书中主人翁贾宝玉和这些人最终都来了个生离死别。他依照袭人的吩咐,除掉了“爱红的毛病儿”。
有的版本的《红楼梦》第八回的标题是《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林黛玉只知道:从那以后贾宝玉不听自己的谏言、而只对薛宝钗言听计从。第二十六回写:林黛玉去怡红院探望贾宝玉,丫鬟不开门被拒在门外。和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阁成大礼》这些文章的题目关联在一起就是讲“贾宝玉除掉了爱“红”的毛病儿”的故事。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说这样的话的人,说明他们根本没看懂《红楼梦》。正是因为有了“后四十回”,掉包的故事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红楼梦》怎么可能没有完成?
和贾宝玉同时被掉包的还有代表掌管军权的武官----鸳鸯。第五十六回,说:贾府来了一群甄府的人,甄府的人告诉贾母,他们府上也有一个宝玉,和这个贾宝玉长得一模一样(甄宝玉在那边、这边的这位是“假”宝玉)。当天,贾宝玉还做了一个梦(“梦”也是《红楼梦》的重要提示),梦见自己来到一个和大观园一样的园子,碰见了鸳鸯、袭人、平儿、还有另外一干人。
那么,这另一干人是谁呢?
“这一干人”就是先前在梨香院唱戏的、临时寄居在贾府的戏子:文官、芳官、蕊官、龄官、菂官、藕官等人。
因为宫里死了老太妃,一年之内不得筵宴音乐,贾府养的十二个优伶中,但凡愿意留下的,就都转正了、由临时居住变成了贾府的正式成员。
第五十八回,晴雯说芳官:“不知狂的什么。也不是会两句戏,就像杀了贼王、擒了反叛来的。”再加上“藕官在大观园里烧纸钱”,这些故事情节都在暗示:发生了战争,杀人了、死人了、敌我双方都有死亡现象。
第五十四回,贾府一家人热闹非常。而与之对应的是:袭人和鸳鸯的妈,同时死了。这大概也是一种暗示,奴才们把主子撂倒,以为自己就可以成为主子了,岂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奴才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史湘云是在第六十二回被掉包的,在这一回她说过这样一句话,她说:“这鸭头不是那丫头(意思是说‘这人不是那个人’)”说明她这种人当中也有被掉包的。
说完了这一干人被掉包的经过之后,我们来说另一个人----王熙凤。那么她,是什么时候?被谁?在什么场合被掉包的呢?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的那个王熙凤是冒牌货,真的王熙凤是不认识字的,而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的那个王熙凤是认识字的,当一群老太婆搜出赃物,把一副大红双喜笺帖递到她手中,“凤姐看罢,不怒反乐。”并得意的把写在笺帖上的内容读给大家听。脂砚斋在此有批语,说:“恶毒之至(连说几个“恶毒之至”)”并说:“按凤姐虽系刻毒,然亦不应在下人前为不寻尊。”如果是真的王熙凤,以她的智商,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在这之前的第四十二回,林黛玉、薛宝钗等人讥笑刘姥姥的时候,薛宝钗说了这样的话:“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世俗取笑。唯有颦儿这促狭嘴……。”
在抄检大观园之后的第九十二回,贾宝玉、和巧姐儿(王熙凤的女儿)、还有贾母有一段对话:贾宝玉问:“说什么呢?”巧姐儿道:“我妈妈说,跟着李妈认了几年字,不知道我认得不认得。我说都认得,我认给妈妈瞧。妈妈说我瞎认,不信,说我一天尽子玩,哪里认得。我瞧着那些字也不要紧,就是那《女孝经》也是容易念的。妈妈说我哄她,要请二叔叔得空儿的时候给我理理。”贾母听了,笑道:“好孩子,你妈妈不认得字,所以说你哄她。明儿叫你二叔叔理给他瞧瞧他就信了。”
在抄检大观园之前、和之后的王熙凤都是不认得字的,只有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那个王熙凤是认得字的。第九十二回作者说了那么大一段文字,目的就是告诉读者: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的王熙凤“迥又是一个人矣(脂砚斋批语)。”
他们这些人被掉包之后,真人并不会立即就被处死,而是把真人和假人岔开、混淆在一起:真父亲和假儿子被安排在一起,又让真儿子和被掉包的假父亲聚会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厮杀。
贾宝玉,和父亲贾政的政敌勾结,能害死父亲,所以贾政才会那样拼命打他。而真宝玉被掉包之后就再也无法见到真父母了,而只能见到假父母,让他们相互残忍杀害。才是掉包的借刀杀人的的目。
为什么王熙凤在临死之前,要把巧姐儿托付给来贾府探望她的刘姥姥呢?
因为,贾府发生了政变,她被她周围的人挟持住了,这时候的贾府对于她来说,就如同地狱一般,她自己想逃离是办不到了,但她必须把自己的女儿巧姐儿送出去,让她离开危险的地方。
王熙凤病倒、庶出的、或次等的主子贾探春、李纨等被扶持上来、这时候,背后掌握实权的是平儿(她替代了王熙凤),因为第六十一回的题目就是《投鼠忌器宝玉瞒脏判冤决狱平儿行权》。所以,怎么看《红楼梦》呢?首先就从标题开始看----那是重要提示。其次,看《红楼梦》书中出现的明显的错误。
贾宝玉胸前挂的那块“玉”,每一次被人摘下来、或者自己摘下来递给别人观看、或者玉弄丢失了、或者把玉摔了的时候,那都是代表权力更迭。
第一次、初见林黛玉的时候把玉摔地下;
第二次、他去袭人家,袭人把玉摘下来递给家里的亲戚看;
第三次、在梨香院,把玉摘下来递给薛宝钗看;
后来玉被弄丢了。这些都是代表更换了不同阶层的人物统治国家。而暗示权力更迭的时候,书中就会出现错字、误字:
第一回介绍贾宝玉,当时他还未曾投胎到人间、还是一块石头的时候,听到一僧一道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不觉打动凡心,他便恳求一僧一道带他“到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书中把“享受几年”写成“受享几年”。
秦可卿死了,贾宝玉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喷出一口血来,把“喷”写成了“奔”)。
在梨香院,薛宝钗要求看一看贾宝玉脖子上挂的那块稀罕玉,“宝玉从项上摘下来,递在薛宝钗手内。薛宝钗托于掌上,细细赏鉴”。(鉴赏写成赏鉴)。
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脏判冤决狱平儿行权》,有的版本的《红楼梦》,把“瞒脏、行权”写成“情脏、情权”。
这些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目的是为了“提醒阅者眼目”。并非抄错、或写错。
另外,关于“贾元春的年龄”也有错误。
第八十六回说贾元春生于“甲申年正月丙寅”;至第九十五回则说:“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而实际上前后存在明显矛盾:甲申年至甲寅年是三十岁;无论如何也不是四十三岁。
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写“贾元春”写的不是一个人;贾母也有两个生日(据说其中一个孝庄太后的生日)。这是《红楼梦》的写作特点之一。
书中明确说明:贾宝玉死时十九岁、贾元春死时四十三岁、贾母享年八十三岁。对照一下他们的年龄就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想说什么了。
《红楼梦》说的是同治年和光绪年的事情。慈安太后死时44岁(贾元春死时43岁,是指慈安死时的实岁年龄)、慈禧死时73岁(贾母享年83岁,大概嫌她老不死的;可能因为作者害怕得罪权贵、为了自保、给慈禧的寿命加了10岁以掩人耳目)、她们的儿子同治皇帝活了19岁(第一百二十回说“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
而《石头记》说的是乾隆年间的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有一位皇后随行,但不知何故,竟然在半途死了。有人说,是因为皇帝沾花惹草,皇后争风吃醋和皇帝闹了起来,一气之下跳河自杀了。
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如果喜欢某女子皇后会争风吃醋?而且还会因此自杀?这样的说法,似乎不通。
而民间有另一个传说:乾隆皇帝是被掉包过的。
那位在巡游途中,莫名其妙的死去的皇后,也许就是《红楼梦》中贾元春的原型人物之一。书中贾元春的生日,也许就是皇宫某个莫名其妙的死去的皇后、或嫔妃的生辰八字。
有些隐藏得很好的掉包了的人,他也许能够骗过全世界的人,但唯独人家老婆他是骗不过的。也许是那位皇后识破了骗局,于是,假皇帝将她杀人灭口。那才是她真正的死因。而《红楼梦》则隐晦的记录了这件事情。
因为,贾元春的生日,有可能是指乾隆皇帝的某个皇后的生日;而贾元春死时的年龄是慈安死时的年龄。而且贾元春的原型人物还远远不止她们两个。所以,她的年龄才会对不上号。
掉包的游戏在世界战争史上屡见不鲜,只不过,《红楼梦》的作者是最先发现、加以总结,并用血泪写成了这本书。
德国著名的杀人狂魔希特勒就是个被掉包的。希特勒“自杀”之后,他的头颅的一块薄片被攻进柏林的苏军收藏。最近才有专家发现:那是一块女人的头盖骨。以此为提示:我们不妨多看一看希特勒的照片和录像,他的寸衫的衣领总是穿的高高的,掩盖了他没有喉结的女人的特征。他的手很柔软、屁股大,和他周围的硬汉将军的男人的体征相比较,他身上的女人特征尤为明显:他很有可能原本是个女人、是世界上最早做成功的变性手术者。和希特勒同时代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有替身,英国人将他时不时掉包、安排他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出现,用来搞欺骗战略,玩弄了全世界人的视觉神经。
现在,掉包的游戏又在故伎重演,日本的新立的皇后雅子就有可能被掉包了,看看她的眉毛就知道:她在廉价的美容院纹的一双可笑的眉毛,就像是眼睛上面搁了两条毛毛虫一样。年轻时候的她的眉毛可不是那样。
有人在编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剧本,演员都安排好了,到时候,谁扮演侵略的一方、谁是失败的一方,和二战时候一样,日本入侵中国,在中国土地上再打一个“持久战”,无政府的状况下,中国的物资就源源不断运往那寒冷的、贫瘠的、号称是第一帝国的国度去,谁也管不了这事儿。
历史上发生过的故事没完没了的重演。
而那上演了无数次的、经久不衰的、屡试不爽的《掉包计》,只有几个酸文人知道。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