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风月丽影记(一)

时间:2021/6/8 作者: 贺平 热度: 412802
  风月丽影记(一)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据《全宋词》,这是南宋时浙江台州营妓严蕊所作的一首《卜算子》词。中国古代的娼妓,分为宫妓、营妓、官妓、家妓、民妓等五类,其中营妓的遭遇是最为悲惨的,她们主要来源于女乐、寡妇、罪犯妻女、女俘等。清代余怀在《板桥杂记》中,曾记秦淮名妓李湘真,后易名贞美,余怀戏言曰:“美则有之,贞则未也。”湘真听后凄然曰:“君何出此言?妾虽风尘微贱,但并非好淫浪荡者流,妾之不贞,命也!奈何?”泪下沾襟。严蕊也是通过这首词,对自己不幸身世进行了悲诉。

  严蕊字幼芳,善琴棋书画、丝竹歌舞,亦擅诗词,通古今,色艺冠于一时,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一日,台州太守召群僚宴集,命严蕊以红白桃花为题赋诗,严蕊即成《如梦令》词一首,云: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又一日,逢七夕,州衙开宴,座中有一豪迈之士,名谢元卿,久慕严蕊色艺,即以七夕为题,以己姓为韵,命严蕊赋诗。酒方行,已成《鹊桥仙》词一首,云:

  碧梧初坠,桂香才吐,池上水花初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作古今佳话。人间刚到隔年期,怕天上方才隔夜。”

  元卿为之倾倒,将严蕊携至家中,留居半载,并以巨资相赠。

  不久,著名理学先生朱熹,以使节行部身份到浙东巡察茶盐公事,驻婺州邸舍。朱熹与台州太守唐仲友因学说之争,素来不睦,便向来看望他的诗人陈亮了解唐仲友情况。陈亮话中有话,说他只知台州有严蕊,不知仲友情况。朱熹又问唐仲友近来说他什么没有,陈亮说,仲友说你“尚不识字,如何做得监司”。这可把朱老夫子胡子都气歪了,星夜赶往台州。仲友没有得到通知,不暇迎候,这更让朱熹觉得唐仲友对他轻慢,下马便追取了仲友官印,要他“候参”,随后罗织罪名,搜集罪证。朱熹虽是君子,却也会以小人之心度人,他以为仲友少年才俊,严蕊又是风月中人,陈亮说他们过从密切,焉能没有奸情,便以“行为不端,没有操守”指责唐仲友,又将严蕊抓来,以为一个娇柔女子,禁不住一通威吓,便会招认。谁知严蕊系狱中月余,备受棰楚,只承认“循份供唱,吟诗侑酒”,而与太守没有一毫他事。朱熹心思缜密,恐台州官员不肯尽力,又将严蕊移籍绍兴府勘问。这绍兴太守也是一个讲理学的先生,见到严蕊,说道:“从来有色者,必然无德。”对她拶指夹棍,严刑拷问。严蕊任凭酷刑折磨,依然不供,就连那些没有人性的狱卒,也对她产生了怜悯之心,劝她:“你就承认了吧,何必受此痛楚?”严蕊回答道:“身为贱伎,即使与官员有奸,也不至死罪。但我不能无中生有,污人名节。此事不过一死而已。”系于狱中两月,一再受杖,委顿几死。

  朱熹的行为,连士大夫们都觉得过分,甚至皇帝也觉得不可理喻,宋孝宗接到朱熹三番五次的奏报后,问宰相王淮究竟是怎么回事,王淮说是秀才间的“斗气”。于是皇帝将朱熹改任,将唐仲友免职。岳飞之子岳霖时任提点刑狱之职,他虽和朱熹是好友,但也很同情严蕊的无辜,有心要开脱她,又听说她擅诗词,便命其作诗陈情,于是严蕊就写了上述那首《卜算子》词,随后被判从良。经此事件,严蕊声誉腾增,后被一宗室纳为妾,以至终老。

  朱熹作为朝廷巡察官员,道德君子,有多少贪污受贿、误国害民的弊政不去查究,却因私怨,以“道德风化”的名义,苦苦折磨一个烟花女子。后世的道学先生们,大概也觉得此事有损于他的形象,于是便以种种说法来为其“辨诬”。著名的封建法统的殉道者王国维认为,“宋人小说多不足信”,并举严蕊这首《卜算子》,怀疑“系唐仲友亲戚高宣教所作”。张岱年认为,朱熹弹劾唐仲友一事,是近人抱着“反理学”的偏袒态度而多同情唐氏。浙江大学教授束景南认为,《卜算子》词非严蕊所作、洪迈《夷坚志》所记严蕊作词诉冤全属虚构,并认为唐仲友确有贪污罪行,以此证明朱熹的行为,并非公报私怨。然而,既然唐仲友有贪脏枉法的罪行,朱熹却为何还死抓住严蕊不放呢?这里有两个可能,一是唐的贪脏枉法,也是朱熹罗织的罪名,并无真凭实据,所以还得借助于“道德风化”的罪名。二是朱熹痛恨女人,是一种变态心理。

  其实,实在没有必要对此事件的真伪进行考证,这毕竟是文学,而不是历史。这个文学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不衰,说明民众自有自已的道德评判标准。严蕊可能是被美化了的,但朱熹可能并没有被夸大其辞地加以丑化,人们之所以美化严蕊,就是因为出于对朱熹这种理学行为的厌恶。朱熹是孔孟学说传承的集大成者。孔孟学说的传承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学说中还有着一些符合人性的东西存在,因此直到如今还被人们喜爱;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孟的思想就成了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其中的合理成份已减少了许多,强迫士农工商、大人小孩们接受,这就开始讨厌了;到了宋代“程朱理学”阶段,朱熹又提出“遏人欲而存天理”,孔孟学说就演化为灭绝人性的“吃人的礼教”了。还能有谁喜欢他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