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祥在香港、台湾、和大陆可是个曾经威名赫赫的大导演,但是就他导演的《武则天》来看,这部影片简直就是一部虚假的女权主义者的宣扬者,他把武则天的优点无限扩大、缺点却闭口不谈。此影片糟透了,除了其中的一小段对话是有价值的,其他的内容简直一文不值。
那么,影片中有怎样的一小段对话是有价值的呢?
电影中说:武则天要称帝,徐敬业起兵讨武。写《讨武檄文》的那个骆宾王和在朝廷中做起兵内应的裴炎有一段对话,他们的对话是这样说的:
骆宾王:“英国公叫我偷偷的赶到这儿来跟您商议起兵的日期”。
裴炎:“如今天后到奉天县安葬先帝去,时机难得,最好马上起兵。
骆宾王:“好!”
骆宾王继续说:“还有我们在扬州找到了一个跟太子贤的相貌一样的人。预备让他冒充太子,号令天下。英国公想叫你派几个亲信跟我一同去,以便联络。”
当我们观众听到“英国”二字,中国人就会很敏感的立即联想到近代史上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英国。
但,骆宾王这里所说的“英国公”是指李勣。李勣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臣,在扬州起事造反的徐敬业是英国公李勣的嫡长孙。所以,剧中人物所说的“英国公”与近代史上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英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虽说此英国非彼英国也,但就像《红楼梦》一样,取谐音表达作者“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阴谋家、道德品质败坏、满口谎言、残害忠良,她用极不光彩的卑劣手段夺取后位和帝位。一千多年来,她一直都是个被人们唾弃诟骂的坏女人。可不知从何时起,她作为颠覆中国人道德观念的幌子,竟然借尸还魂、摇身一变成了正派人物。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设想:某些阴谋家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对李翰祥等文人下达命令:用文艺的形式为武则天翻案。接受任务的李翰祥等文人心里明白:下达这样的命令是不对的。
而正统的中国统治者是绝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的。
那么,是谁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呢?
李翰祥是中国香港的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而那时候的香港还是英国的一块殖民地。也许李翰祥等文人识破了阴谋家的诡计。
也许,某个道貌岸然的文化界的首领就是向他们下达此命令的人,而李翰祥等人他们发现这个文化界的首领只是长得像那位首领,却并不是首领本人。儒弱的文人敢怒不敢言,只得服从,但却在为武则天翻案的电影中说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来“我们在扬州找到了一个跟太子贤的相貌一样的人。预备让他冒充太子,号令天下”。
“冒充太子,号令天下”的就是李翰祥想揭露的那个文化界的首领的话语。 就像《红楼梦》一样。
《红楼梦》里自始至终都在说“有人被掉包了”。
《红楼梦》是一部系列书籍,一共至少有六本。这六本书的书名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十二支》、《红楼梦》等(脂砚斋批评本)。这些书被作者分散交给亲友收藏,由于人们对《红楼梦》的浓厚兴趣,有越来越多的人说:他们见过那些书。现在的网络信息极其发达,就在互联网上有人写文章透漏出这些《红楼梦》的系列书籍的内容,比如:《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在另一本书中(也许是《风月宝鉴》)这一回的题目是《假谕称封臣怀愧羞》;意思就是说:有人不要脸假传圣旨、自己给自己封臣(当官)了。《红楼梦》里能够找到证据证明这样的话是真的:“张如圭(张如鬼)告诉贾雨村‘都中奏准起复旧员’”。
“说鬼话”可比“说假话、说谎话”说明背后的阴谋更大。
所以,《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的意思其实是“假谕称封臣怀愧羞”也就是说:贾雨村那样的黑心的基层干部把真的、好的官僚掉包了。
另外,看那人写的文章好像是说:雍正皇帝的第三儿子(弘时)也被人掉包了,有人骗弘时说:康熙皇帝封他为孙子辈的皇位继承人【书中王熙凤(皇熙封)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弘时因此从外地被骗到京中(《风月宝鉴》里有“贾瑞被王熙凤骗到镜子中”的情节)。弘时本人从外地到京城几经往返,险伤性命。而弘时后来因为作恶多端,于雍正五年八月被父皇赐死,悬粱自尽。
《红楼梦》第九十五回的题目是《因讹成实元妃薨逝》在另一本书中这一回的题目是《因恶成杀原非弘时》。而“因讹成实元妃薨逝”的下一段题目就是《以假混真宝玉疯癫》。《红楼梦》处处都在说真真假假的事情:雍正皇帝的第三儿子(弘时)被人掉包了,在外作恶多端的人另有其人、而并不是弘时本人。
《红楼梦》里有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另外还有:“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告诉人们:这个人不是那个人,他被掉包了。
到最后,薛宝钗把林黛玉掉包了(寓意坏人把好人掉包了)。
“调包计”就是《红楼梦》的核心主体。
可是,那些大官、官二代、富二代被掉包了,几个酸文人知道又有什么办法呢?像李翰祥一样、像《红楼梦》的作者一样暗示性的咳嗽两声就算说话了?!
“我告诉了。我尽责了。”这些只知道明哲保身的酸文人!
赞(0)
最新评论